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白頭翁、仙鶴草、貫眾、地榆、田七各有什麽功效?請各位大神請教。

白頭翁、仙鶴草、貫眾、地榆、田七各有什麽功效?請各位大神請教。

白頭翁味苦,性寒;胃經和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的功效,主治:熱毒痢疾、鼻衄、痔瘡、白帶過多、外陰瘙癢、癰腫瘰癧(1)。白頭翁是治療阿米巴痢疾的重要藥物,單用大劑量有效。白頭翁湯,常用方劑,以本品為主藥,配以黃連、黃柏、秦皮制成。可用於治療阿米巴痢疾和細菌性痢疾。(2)白頭翁的莖、葉、根有不同的作用,有強心作用,也有壹定的毒性,使用時壹定要註意。龍芽草是薔薇科草本植物龍芽草的地上部分。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肺、脾經。功效:止血補虛。綿馬貫眾(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是鱗毛蕨科植物綿馬貫眾的幹燥根莖,基部有葉柄。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山區,素有“東北關中”或“棉麻關中”之稱。秋季采挖,洗凈,去除葉柄和須根,曬幹。生切片或炒炭。藥苦,微寒。有壹點毒。入肝脾經。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的功效。1的應用。風熱感冒,溫毒及斑。本品味苦性寒,既能清氣實熱,又能解除血液熱毒。可用於溫毒邪引起的各種證候。常與黃連、甘草同用,如貫眾散(普濟方)。本品單獨或與桑葉、金銀花合用可防治風熱感冒;若與板藍根、大青葉、紫草同用,可用於腮腺炎、溫毒引起的斑、疹等癥。2.血熱出血。此味苦微寒,主要入肝經,有涼血止血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引起的鼻衄、嘔血、便血、崩漏等,尤其適用於崩漏、崩漏。例如,出血可以通過草藥說明中的單壹藥物來治療。若與黃連交往,可在學末飲糯米治嘔血,如關中散(生肌宗錄);對於便血,與側柏葉配伍;治崩漏、崩漏,可與五靈脂同用。3.昆蟲疾病。本產品具有殺蟲功能。用於殺滅絳蟲、鉤蟲、蟯蟲、蛔蟲等腸道寄生蟲。可與驅蟲劑結合使用。此外,本品還可用於治療燒傷、燙傷和婦女白帶過多。用法用量:煎服,4.5 ~ 9克。殺蟲清熱解毒宜用;宜炒炭止血。外用適量。註意使用本品毒性小,用量不宜過大。服用本品時忌油膩。脾胃虛寒者及孕婦慎用。薔薇科植物地榆或地榆變種長葉(伯特。)余等李。前者產於我國南北,後者俗稱“大陸地榆”,主產於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等地。春天,植物發芽時或秋天枯萎時會被挖掘。去除須根,洗凈,曬幹,或炒炭。藥苦、酸、澀,微寒。歸肝、大腸經。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應用1。血熱出血證。此味苦寒入血,長於清熱涼血止血;其味酸澀,能收斂止血,故可用於治療各種血熱出血證。因其性衰,特別適合下焦出血。對於熱盛便血者,常與生地、白芍、黃芩、槐米等配伍。,如嶽影劍(景嶽全書);治痔血鮮紅者,常與槐花、防風、黃芩、枳殼同用,如槐角丸(和濟舉方)。血熱過多,崩漏色多而紅,口幹唇燥者,可與生地黃、黃芩、牡丹皮同用,是治療崩漏的有效方劑(《婦科精要》)。本品味苦寒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澀腸止痢的作用。對血痢患者也有很好的效果。常與甘草同用,如地榆湯(生肌綜錄)。2.燒傷、濕疹、潰瘍和腫脹。本品能瀉火解毒苦寒,並能治愈帶有酸味的瘡瘍。它是治療火和水燒傷的重要藥物。可用香油、大黃粉、黃連、冰片研末敷用。濕疹、皮膚潰爛者,可用本品煎服外洗,或浸紗布外敷,或與煆石膏、枯礬混合後塗於患處。本品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可用於治療瘡、潰瘍、癰,無論是否化膿。若初起無膿,可用地榆湯單獨浸泡沖洗,或濕敷患處;如果膿液已發,可用鮮地榆葉,或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混合,外用部位搗碎。用法用量:煎服,10 ~ 15g,大劑量可達30g;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適量。止血炒炭更有用,解毒斂瘡更有用。註意本品性寒酸,虛寒便血、腹瀉、崩漏、出血血瘀者慎用。對於大面積燒傷患者,地榆制劑不宜外用,以防其中含有大量鞣質而引起中毒性肝炎。古籍文摘1。神農本草經:“主婦乳痛,七傷,帶下病,止痛,消邪肉,止汗,治金瘡。”2.《本草綱目》:“地榆除下焦,治便血。為了止血,把上面的部分煎壹下。它的尖端可以制造血液,所以妳必須知道它。楊世英說:瘡者加地榆,癢者加黃芩。”3.本草鄭錚:“味苦微澀,但性寒澀,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腸風血痢及女子崩漏、月經出血、濁痔漏、產後陰虧、盜汗、熱腫、邪肉、生瘡、毒痛。血熱者宜用,虛寒者不宜。作為膏,可以貼金瘡,可以塗虎狗蛇蟲,可以喝。”現代研究1。化學成分:地榆根含有地榆苷ⅰ、ⅱ、A、B、E及酚類化合物,還含有少量維生素A..止血的主要成分是單寧。2.藥理作用:地榆水煎劑能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生地榆止血效果明顯優於地榆炭;實驗表明,地榆制劑對燒傷、燙傷和創傷的愈合有明顯的作用,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減輕組織水腫,藥物在創面形成保護膜,有收斂作用,能減少皮膚擦傷,防止感染,有利於防止燒傷、燙傷早期休克,降低死亡發生率。體外實驗表明,地榆水煎劑對傷寒桿菌、腦膜炎球菌和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尤其對痢疾誌賀氏菌有抑制作用。3.臨床研究:用地榆30g,醋適量。醋炒地榆,放置過夜,早晨溫服,每日1劑。治療崩漏43例,總有效率95%(山東中醫雜誌,1991,3: 53)。地榆、艾葉各10~30g ~ 30g,大黃6g(下)煎服,每日1劑,療程為3 ~ 7天。治療細菌性痢疾80例,總有效率為96.3%(湖北中醫雜誌,1994,4: 32)。另據報道,本品還可用於治療傷寒、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肛裂、燙傷等。田七又名“三七”,為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莖入藥。它原產於山野,很久以前被發現和收養,然後被人工栽培。因為這種植物壹般每株有三個葉柄,每個葉柄往往有七片葉子,所以俗稱“三七”。據清代《歸周順錄》記載,“三七...以天舟生產者為上”,清代《百色堂錄》卷三也說,因為三七其實出自天舟,所以“俗稱田七”。三七是珍貴的藥鄉,是人參的優良品種,具有獨特的功能。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田七“味微甘微苦,頗似人參之味”,素有“黃金不換”之稱。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說:“人參首益氣,三七首補血,味同,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田七“主要用於止血、散血、止痛,治療金邊箭傷。如墜棍血出血,嚼料末爛或混,血止”,“南人民軍以其為金瘡之藥”,並說“亦主要用於吐血、出血、咬蟲。據藥物分析,三七主要含有六種皂苷、谷甾醇、胡蘿蔔素和黃酮類化合物。皂苷是人參的主要成分,對增強體力、改善心肌氧代謝、提高動物缺氧耐受力有重要作用。誠然,中醫古書上說田七“功同人參”並非虛言。谷甾醇和胡蘿蔔素可降血脂,而黃酮類化合物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彈性的有效成分。因此,經常食用田七不僅對冠心病、心絞痛有顯著療效,而且對冠心病、心絞痛也有預防作用。無病者服用後可預防冠心病,滋補強身。田七要根據用途來用。不同的給藥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壹般來說,升天七可以使血管收縮,是治療跌打損傷的特效藥,確實可以達到止血的效果。三七粉用酒調成糊狀,敷在瘡疽上,能活血消腫。田七內服應視病情而定:生吃田七,活血止血止痛;補血強身就要吃熟田七。
  • 上一篇:中醫治療痘痘采取哪些方法?
  • 下一篇:不加石灰水制作冬瓜糖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