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低於38℃,到醫院檢查,並沒有其他異常現象,找不到明確的原因。對於這種長期低熱,中醫稱為“虛熱”,西醫稱為“功能性低熱”。對於這種低燒,不能盲目長期使用退燒藥或抗生素,否則不僅不能退燒,反而會帶來不良反應。采用中醫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陽虛低熱
自覺發熱體溫低,熱而急於親近衣服,冷而怕冷,四肢不溫不火,同時面色發白,頭暈嗜睡,腰膝酸痛。舌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潤,脈沈細或弱。宜用溫陽補腎,引火歸元之法。
陰虛低熱
大多在下午和晚上發熱,並伴有盜汗、失眠、心煩、兩頰潮紅等癥狀。宜用滋陰清熱之法。將青蒿、鱉甲、地骨皮、柴胡、生地黃、天冬和知母加水煎煮即可。
血虛低燒
多在下午發熱,或感到頭、面、手腳發熱,出現心慌、面色蒼白、氣短、乏力等癥狀。應該用養血退燒。生地黃、白芍、當歸、制首烏、黃芪、茯苓、山藥、青蒿、地骨皮可水煎。
氣虛低熱
雖然低燒,但感覺冷、出汗、怕風,出現氣短、乏力、不願說話、大便不規則、飲食減少等癥狀。宜用溫補退熱之法,或取黃芪、黨參、白術、生姜、大棗、當歸10g水服。
夏季低燒
每年夏季出現低燒,伴有頭暈、乏力、口渴、食欲不振;入夏後低燒退去,全身癥狀消失。用清熱解暑的方法為宜。壹般太子參15g,麥冬10g,五味子、竹葉、梗米10g,石膏15g煎服。對於有體倦重、便溏、舌苔厚等癥狀者,可取藿香、佩蘭、黃花蒿、法半夏、茯苓,砂仁3克,六壹散15克加水。
值得註意的是,有些低熱並不是功能性低熱,而是由體內的壹些潛在疾病引起的,如慢性肝炎、肺結核、風濕病、慢性尿路感染等。所以對於長期低熱,首先要去醫院仔細檢查,排除上述疾病,才能作為功能性低熱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