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菊花在花中受寵,而是這花更無花。
菊花,古人也稱之為治羌救花。據《雅雅》記載“居本作鞠,花止於此”。《神農本草筆記》說:“菊花有兩種,紫莖清香甘甜,其葉可入湯;綠莖菊苦似蒿,似薏苡,不能吃。”林鴻在《山居清供》裏給大家推薦了壹個方法:春天采摘菊花苗葉,略炒,然後加入姜和鹽壹起煮。煮湯可以清心明目,加枸杞葉更好。
蕭瑟的秋時節,鮮花雕零,菊花卻能迎風綻放,傲然挺立,這或許就是菊花深得古代文人墨客重視的原因。但中國文人壹直有壹個特點——愛花不僅僅是欣賞它,歌頌它,賦予它特定的文化意義,還發明了各種別出心裁的吃花方法。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和世俗的人區分開來,才能和花的高貴徹底融合,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升華。
古人吃菊花的最早記載,見於屈原《離騷》中的名句:“晨飲花木蘭露,暮食秋菊葉英。”看看屈原,早上喝露水,晚上吃菊花。和他比起來,他簡直就是爛泥裏的庸俗。
魏晉時期,鐘會把菊花提升到了神仙食品的層次。吃菊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生吃。但是,古人的生嚼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俗。傅玄是這樣描述生吃菊花的過程的:“取纖纖之手,取輕巾,以玉擦之,以唇收之。”纖弱的玉手把花摘下來,戴在輕盈飄逸的絲巾上,輕輕摩挲,然後放進唇間。妳看,這場景多美,整個過程多優雅時尚!如果我們是現代的俗人,就很難毀花牛嚼牡丹了。
除了單獨吃菊花,古人還愛找其他食材和菊花壹起吃。古人最喜歡配什麽?沒別的,就枸杞。從這個角度來說,菊花和枸杞自古以來就是壹起誕生的。除了泡茶,還可以吃蔬菜。看看林鴻的“紫英居”減肥湯。不是特別推薦最後加點枸杞葉嗎?對於吃菊花,蘇東坡吃得比較徹底。他在《齊後菊花詩》中寫道:“我們以齊為食,以菊花為窘。春天吃苗,夏天吃葉,秋天吃花,冬天吃根,幾乎就是西河南陽的生活。”枸杞和菊花會成為壹年四季的主食,尤其是菊花,春天吃苗,夏天吃葉,秋天吃花。冬天連菊花的根都不能幸免!
我覺得,比起其他朝代,宋朝的人真的是愛得深沈,不僅看得見吃得著,玩得著,唱得著,跳得著。《東京夢》記載,皇宮裏有壹場特別的菊花宴。不僅如此,當時開封還非常流行“插菊枝,飲菊花茶,吃菊宴,賞菊會”。他還寫了壹本名為《方泉北祖》的書,記錄了當時文士對菊花的喜愛。“苗可以是菜,花可以是藥,包可以是枕,沖泡可以是飲。因此,在隱士的樹籬和花壇之間,妳壹天也不能沒有這朵花。”
隨著朝代的更替,吃貨們不斷發現各種新的吃法。比如明代著名養生學家郜璉在他的《尊生八記》中就有兩種吃菊花的方法。壹種是炒法:“春夏香菊開,嫩頭挑湯。如果是用方法吃,用甘草水和山藥粉炒,很香。”還有壹種“菊苗粥”:“用新嫩葉的洋甘菊,摘下來,洗凈,切細,加鹽,用米煮粥,使其清澈平和。”清代有“菊花餅”:“洋甘菊去蒂,汁糖搗碎,餅印勻。加入梅子鹵水調成糊狀,可以維持很久。”清朝末年,慈禧也愛菊花。據說她發明了今天在北京流行的壹種著名的菊花火鍋。
菊花香味撲鼻,綿軟爽口,菜色淡雅可愛,賞心悅目。吃了還能補氣、去燥、止渴、明目。但世界賞菊、吃菊的風能延續千年,最重要的還是要感謝歷代文人墨客——他們賦予了菊花淡泊清華,增添了文化價值,讓我們享受到了“坐在東籬笆畔共賞花宴,壹片奶油在口鮮”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