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確實有很多人體代謝產生的“廢物”,如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肌酐等。正常情況下,人的腎臟和腸道可以通過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不需要人為幹預,與血管堵塞無關。
堵塞血管,導致血栓形成的物質主要是血管壁上形成的斑塊。人體攝入過多高脂肪食物後,膽固醇沈積在血管壁上,可形成斑塊,使血管腔變窄。
另外,如果血管內膜受傷,血液粘度高,血流變慢,血液中的纖維蛋白、紅細胞、血小板也容易聚集在壹起,從而形成血栓。當血管狹窄到壹定程度,或者斑塊脫落堵塞血管時,可導致腦梗塞或心肌梗塞。
壹般來說,用活血化瘀、抗血栓、改善循環等藥物輸註液體,看似可以起到溶栓、疏通血管的作用,但實際上上述藥物很難快速溶解日積月累形成的斑塊和血栓。
即使輸液偶爾對極少數人有短期作用,但藥物在輸液幾天後就會代謝掉,對長期受損的血管起不到“治療”作用。
與其輸液預防血栓,不如經常做壹個簡單的動作,叫做“踝泵運動”,也就是俗稱的勾腳趾。膝蓋自然伸展,全力勾腳10秒,然後全力勾腳10秒,重復。
動作要輕柔,盡量慢,不限次數,不要造成疼痛。“踝泵運動”主要是通過踝關節的運動,增強下肢的血液流動,帶動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預防血栓形成的目的。
人民網-抗血栓,“沖血管”不如踮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