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治療呼吸衰竭。肺心病常導致呼吸衰竭,嚴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治療的關鍵是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肺功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主要措施是解痙平喘和排痰,以增加通氣量,預防感染。粘痰的人可以用祛痰藥,如氯化銨、bissouping如果無效,可霧化吸入α-糜蛋白酶和生理鹽水或滴入氣管。對於咳痰困難者,超聲霧化吸入或環甲膜穿刺配合滴註生理鹽水肝素溶液可取得良好效果。不能咳痰者,可采用翻身拍背、體位引流等幫助咳痰。解除支氣管痙攣可以降低氣道阻力,改善通氣功能。黃嘌呤、β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常用於松弛氣管,如氨茶堿或哮喘0.25 g和50%葡萄糖20 ml作緩慢靜脈註射;霧化吸入0.25% ~ 0.5%異丙腎上腺素溶液,每次65438±0ml,可引起心悸;糖皮質激素具有解痙、抗炎、抗過敏和減輕腦水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呼吸衰竭。壹般來說,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是短期靜脈給藥。病情好轉後,可停用或口服糖皮質激素,但必須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下使用。
②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及輔助呼吸: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停滯,通氣量嚴重不足,上述治療無效,或神經精神癥狀加重,患者處於昏迷或半昏迷狀態時,應進行插管。如果插管持續三天以上或患者清醒不能耐受,但病情仍需要,可考慮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後可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
③呼吸興奮劑:當呼吸中樞興奮性降低或抑制,呼吸幅度變小,頻率變慢,或有明顯二氧化碳瀦留時,應給予呼吸興奮劑。壹般是將3可樂明、3洛貝林、3李蘇林加入500毫升液體中靜脈滴註,或者將10可樂明加入500毫升液體中靜脈滴註。
(3)控制心力衰竭。在積極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後,壹般患者的心功能往往可以得到改善,尿量增加,水腫消退,肝臟大大縮小,無需使用強心藥物和利尿劑。但病情嚴重或經治療無效者,可適當應用:
①強心:肺心病由於缺氧、感染等原因,對洋地黃的耐受性低,療效差,易誘發心律失常,與治療壹般心力衰竭不同。洋地黃類藥物的使用指征為: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劑不能達到良好效果而反復水腫;以右心衰竭為主要表現,無明顯急性感染誘因的患者;急性左心衰患者。服藥時應選擇作用迅速、排泄迅速的強心制劑,劑量為常規劑量的1/2 ~ 2/3。常將0.125mg松果菊苷或0.2mg西地蘭加入20ml 50%葡萄糖中緩慢靜脈註射。用藥期間應註意糾正缺氧,防止低氧血癥。因為低氧血癥和感染都可以使心率加快,所以心率減慢不應作為衡量強心藥物療效的指征。
②利尿劑:利尿劑是治療肺心病和心力衰竭的主要藥物,可用於減少腫脹、血容量和心臟前負荷,從而改善心功能。宜選擇作用溫和的利尿劑,本著小劑量、短療程、間歇交替的原則,聯合使用保鉀和排鉀利尿劑,避免電解質紊亂和堿中毒。
③血管擴張劑的應用:酚妥拉明、硝普鈉等血管擴張劑還可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降低氣管阻力,改善通氣功能,故可用於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壹般可將酚妥拉明10 ~ 20 mg加入25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註,每分鐘0.1 ~ 0.3mg;將50毫克硝普鈉加入500毫升5%葡萄糖溶液中,在黑暗中緩慢滴入。服藥時註意監測血壓,防止降得太多。
(4)控制心律失常。壹般心房異位節律,隨著病情的改善,可見到很快消失。若壹般治療後不消失,若未用洋地黃制劑治療,可使用少量洋地黃制劑;利多卡因、二異丙基吡胺、胺碘酮等藥物可用於頻發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動過速。若因洋地黃中毒引起心律失常,應停用洋地黃並補鉀或酌情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