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的原因及易發年齡陳勝達醫生表示,3、4個月內的寶寶往往會出現鵝口瘡問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發病率會降低。1歲以上發現鵝口瘡的概率比較低,因為1歲以上身體免疫力比較健全。大部分是因為新生兒通過母親產道感染白色念珠菌,所以年齡較小的嬰兒更容易感染鵝口瘡。妊娠期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查不到,但分娩時可能會感染寶寶。
鵝口瘡的癥狀口腔內會出現乳白色鱗狀斑塊或斑點,主要分布在內頰、內唇、上顎和舌頭,很少出現在後面的軟顎上。喝奶、喝水、吃副食都有可能讓寶寶感到不適,從而導致食欲不佳(雖然鵝口瘡不會引起劇烈疼痛,但大部分寶寶不會因為鵝口瘡感染而哭鬧,但吃飯時可能會覺得嘴裏有異物,很“怪異”,所以會少吃)。至於吞口水,大部分都不會影響。
雖然鵝口瘡不會引起疼痛,但如果家長固執地想把病竈處的白斑挖出來,可能會因為拉扯而感到疼痛。不建議家長這樣做。
鵝口瘡與乳鱗的簡單鑒別鵝口瘡與乳鱗的簡單鑒別方法陳勝達博士解釋說,鵝口瘡因為外觀與乳鱗相似,所以常被家長視為乳鱗。其實區分是鵝口瘡還是奶鱗很簡單。寶寶喝奶後,宜觀察寶寶口腔內是否有乳白色斑點。如果有,可以用紗布毛巾蘸水輕輕擦拭白點。如果是奶垢,馬上擦掉(舌苔也是)。舌苔上的斑點壹般比較大,只存在於舌頭上,也容易被擦掉);至於鵝口瘡,不容易消失。如果寶寶飲食減少,可以初步確定他感染了鵝口瘡。
擦的時候註意路面,只能輕輕擦;如果擦的太用力,可能會造成黏膜損傷,潰瘍傷口。嚴重時會出血,寶寶會因為疼痛而哭鬧。如果家長不小心用力過猛,寶寶口腔黏膜會有壹個小傷口,不用太擔心。黏膜的再生能力相當快,通常只引起局部炎癥反應,很少引起大面積細菌感染。
壹旦出血,可以用紗布毛巾輕輕擦拭,等待出血停止;如果無法自行止血,應盡快找醫生治療。妳可能會懷疑寶寶凝血功能異常,或者不小心傷到了更深的血管。
環境清潔不充分也可能導致感染。雖然母親的產道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原因(尤其是新生兒),但壹些較大的嬰兒也可能因環境清潔不足而引起感染。環境包括生活環境和寶寶的奶瓶、奶嘴、副食餐具、經常放在嘴裏的玩具等。如果清洗不當,細菌就會滋生。壹旦寶寶自身免疫力差,被感染的幾率就會增加。
簡單區分鵝口瘡vs奶垢病竈會自行消失嗎?答案是不壹定。有些寶寶會自行恢復,有些寶寶的鵝口瘡會留在口腔內。然而,即使鵝口瘡沒有消失,也很少引起嚴重的並發癥。
類固醇和抗生素可能會增加感染率。鵝口瘡與遺傳、性別無關,與免疫力有關。除了自身的免疫力,如果寶寶最近服用了更多的類固醇或抗生素,鵝口瘡的感染率也會增加。陳勝達醫生解釋說,類固醇藥物短期使用基本沒問題;壹旦長期使用(持續2周以上),可能導致免疫力低下,病菌容易進入;至於抗生素,雖然主要是對抗細菌,但往往容易殺死原有的好菌和壞菌,改變菌群,所以可能更容易發生鵝口瘡。
壹旦感染鵝口瘡,下次還會有免疫力嗎?雖然壹旦感染鵝口瘡,不會形成終身免疫,還可能復發。其實不僅是嬰兒,老人也有可能感染鵝口瘡,這和他們自身的免疫力、清潔的環境、用品有關。
簡單區分鵝口瘡vs奶垢是否容易與其他疾病或病癥混淆?其實鵝口瘡的病竈並沒有和其他疾病混淆。雖然腸道病毒會導致口腔潰瘍,但往往表現為多孔,而不是乳白色斑塊;鵝口瘡的特點是很多乳白色的斑塊,除非硬拉受傷,否則不會有破洞。
至於乳倦期,雖然經常在3、4個月出現,但口腔內不會出現乳白色的斑點。
我應該什麽時候去看醫生?如果有更多乳白色斑點,或者如果它們持續超過1周,仍然沒有消失或改善,請咨詢醫生。陳勝達醫生指出,大部分鵝口瘡會在1周內消失並自愈,機體自發免疫會盡力去除病竈,但少數寶寶的病竈仍會存在。如果持續超過1周,醫生壹般會用藥。常用的藥物是局部抗真菌藥,性質比較安全,沒有年齡限制。短期副作用是腸道不適和病變。藥物的特性可分為液體藥和粉末藥。不管用哪個,用法都是抹在重點上的。如果寶寶不願意配合,可以考慮用壓舌板或開口器輔助。治療周期2、3天左右見效;嚴重的病例會持續1到2周(是否嚴重取決於病變的數量和寶寶不願意喝奶的程度。嚴重者甚至會嘔吐或病竈出血)。建議至少2、3天鵝口瘡消失後再停藥。
之所以建議在病竈消失後停用2、3天,是因為雖然外觀上看不到乳白色斑點,但有時細菌仍殘留在黏膜下。如果停藥不根治,鵝口瘡很快又會復發。
餵藥後,每半小時不吃、不喝、不滴藥、不擦藥,半小時內不餵寶寶奶、水、副食,以免藥效打折扣;半小時後就可以恢復正常吃喝了。
感染了鵝口瘡,會傳染給其他寶寶嗎?因為鵝口瘡是壹種接觸性感染,嬰兒之間確實有相互傳染的可能,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嬰兒。但感染率不會像感冒或其他流行病那樣高。為了避免嬰兒之間的傳染,建議不要使用嬰兒可能放在嘴裏的奶瓶、奶嘴和小玩具,應該自己使用。只要做好衛生,不使用餐具等物品,即使家裏有兩個以上的寶寶,其中壹個感染了鵝口瘡,另壹個也不壹定會感染。
簡單區分鵝口瘡vs奶秤寶寶拒絕喝奶或者吃副食,應該強迫他吃嗎?有的家長會擔心“如果減少寶寶的飲食,會不會營養不良?”陳勝達醫生建議,只要寶寶的吃喝量超過平時體重的壹半,就不用擔心寶寶短期內營養攝入不足或脫水。不建議強迫寶寶吃東西。效果不僅有限,寶寶還容易嘔吐,甚至可能導致寶寶對喝奶的恐懼,進而產生對奶的厭惡,適得其反。如果寶寶的食量已經下降到原來的壹半以下,建議去醫院,醫生會考慮註射靜脈點滴;嚴重者用鼻飼管餵養。
如何預防感染鵝口瘡?感染後的註意事項?已感染的應遵醫囑按時服藥,避免殘留細菌在黏膜下伺機而動,治療要徹底。如果寶寶感染了鵝口瘡,就要重新檢查整體健康狀況:暫時性免疫力差或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即使這種類型治愈了,也容易復發)。如果是後者,醫生會做進壹步的治療。把家裏的環境打掃好,定期打掃,防止寶寶到處摸索,往嘴裏塞東西;寶寶經常放在嘴裏的小玩具也要適當清洗。瓶子、副食餐具、水瓶等物品的消毒要徹底。有人說不要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但就鵝口瘡而言,可能是在家裏感染的,鵝口瘡和公共場所的相關性其實並不大。如果感染了鵝口瘡,不要塗抹偏方,以免加重病情。
醫生提醒,如果經常復發或者感染年齡超過1歲,就要找醫生治療了。可能不是常見的單純性鵝口瘡,可能是後天免疫缺陷感染。此外,還需要提醒親餵媽咪的是,如果寶寶感染了鵝口瘡,要小心可能會通過寶寶的口腔引起局部感染,比如局部潰瘍或破皮,可以考慮和寶寶壹起接受治療。
陳升達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科住院醫師、主任醫師。目前是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內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