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補藥:益氣藥——甘草

補藥:益氣藥——甘草

1.益氣補中-用於心氣不足引起的心悸、脈結、脾氣虛弱、食少便溏等。

本品主入心經,長於補益心氣,益氣復脈。是治療心氣不足引起的心悸、脈郁的主藥。還具有舒中益氣的作用,用於脾氣虛證。

(1)治療心氣不足、生脈不暢引起的心悸。它與人參、阿膠、桂枝等配伍,如炙甘草湯。

(2)治療脾氣虛證。常與人參、白術同用,如四君子湯。

2.祛痰止咳-用於痰多咳嗽。

本品亦入肺經,既能化痰止咳,又能益氣潤肺。性平,藥效溫和,無論寒熱虛損或有痰無痰,均可用於治療咳喘。

(1)治療風寒咳嗽。可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

(2)肺熱咳喘,常用石膏、麻黃、杏仁,即麻杏湯。

(3)治寒痰咳嗽,以之與幹姜、細辛、五味子同用,即清肝五味江新湯。

(4)治痰濕咳嗽。用半夏、茯苓等。,如二陳湯。

3.緊急止痛-用於急性腹腔疼痛和肢體攣縮。

這種草藥味道溫和,有很好的解痙止痛作用。適用於急性腹部及肢體攣縮疼痛,每次與白芍同用。

(1)治療陰血不足,肌肉萎縮,肢體痙攣,伴有急性疼痛。考試網站經常安排有芍藥,也就是芍藥甘草湯。

(2)治療脾胃虛寒,溫血養血不暢所致的胃脘痛。常與桂枝、白芍、麥芽糖配伍,如小建中湯。

4.調和藥物的性質-用於具有嚴重性質的處方中,以減輕強烈的或有毒的副作用。

本品善於調和諸藥,既能減輕藥物的毒力,減少毒副作用,又能調理脾胃,故有“故國”之譽。在“用藥規律”中指出,本品“有急效,並與其他藥物配伍使之不爭,故熱藥可緩其熱,感冒藥可緩其寒,寒熱錯雜者可同用。”故常用於藥性較重的方劑中,以減輕強烈或毒副作用。

如調胃承氣湯用甘草緩解芒硝和大黃的性質,使腹瀉不會太猛烈,避免其刺激大腸而引起腹痛;再比如半夏瀉心湯。甘草、半夏、生姜、黃芩、黃芪合用,能調和寒熱,平抑上下,起到調和的作用。

5.清熱解毒-用於熱毒瘡、咽喉腫痛、藥物和食物中毒。

本品生吃性平涼,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還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解除瘡毒、藥物中毒和食物中毒,可用於熱毒瘡毒、咽喉腫痛、藥物和食物中毒。

(1)治療熱毒潰瘍。常與金銀花、皂角刺同用,如仙方活血飲。

(2)治咽喉腫痛。單用煎服有效,也可與桔梗同用,如甘草湯、橘梗湯等。

(3)治療藥物和食物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時,可用甘草治療,或用綠豆或黃豆煎服。

用法:清熱解毒宜用;以補燃眉之急是合適的。

註意:不要使用它,如果它是濕的,滿的和腫脹的。抗大戟、芫花、甘遂、海藻。長期服用大劑量生甘草會引起水腫。

  • 上一篇:保護關節的四個小貼士
  • 下一篇:中醫可以治療丙肝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