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溫水濕潤
35.桂苓舒肝湯(04)桂苓舒肝為經方,痰中陽虛,頭暈咳嗽,胸脅脹滿,溫陽化飲功效。
主治:中陽不足所致的痰飲證。癥見胸脅脹滿,頭暈,心悸,氣短咳嗽,吐清水,痰涎,舌苔白滑,脈滑。
36.真武湯(05)真武湯補腎壯陽。茯苓配生姜,少陰腹痛有濕氣,頭暈目眩,健康。
適應癥:1。脾腎陽虛水泛證。癥狀包括排尿困難,四肢沈重,甚至腰部以下水腫,畏寒肢冷,或腹痛,舌質輕胖,苔白滑,脈沈。
2.太陽病多汗導致陽虛水泛。太陽病出汗。出汗後,人仍然有發燒,心悸,頭暈,身體?移動,振動到地面。
37.施脾散(10)用木瓜、甘草、木香補脾靈,用生姜、厚樸補草果。
主治:陽虛陰水證。癥狀有四肢浮腫,腰以下腫脹,排尿困難,腹脹,四肢不溫,口渴,食少便溏,舌苔白膩,脈緩。
十六、消化積累
38.保和丸(07)保和丸山楂蘿蔔曲,茯苓連翹,煮餅下丸白湯,消食和胃積食。
適應癥:食物瀦留綜合征。癥狀包括上腹部脹痛、反酸、惡食、腹瀉、舌苔厚膩、脈滑。
十七、驅蟲劑
39.吳梅丸(10)吳梅丸用細辛肉桂、黃連、黃柏當歸、人參、花椒、生姜、附子,清溫,安全。
適應癥:暈厥綜合征。癥狀包括突然出現腹痛、煩躁和嘔吐、頻繁自發嘔吐和四肢發冷。它也治療慢性痢疾和腹瀉。
十八、風痰。
40.半夏白術天麻湯(06)半夏白術天麻湯,曹玲橘棗生姜,頭暈頭痛風痰證,化痰熄風為有效方劑。
主治:風痰失調。癥狀包括頭暈、頭痛、胸悶、惡心、舌苔白膩、脈滑。
十九、燥痰利濕
41.二陳湯(04)二陳湯以半夏為原料,加茯苓、甘草,益氣利濕,湯裏加生姜、烏梅。
主治:濕痰證。癥狀為咳嗽痰多,白而易咳,胸膈脹滿,惡心嘔吐,四肢乏力,惡食或頭暈,心悸,舌苔白膩,脈滑。
二十、清熱化痰
42.小陷胸湯(03)小陷胸湯與夏季砂囊相連,清痰寬胸極佳,熱痰滿痛,舌苔黃膩。
主治:痰熱互結證。癥見胸悶脹滿,咯痰黃稠,舌苔黃膩,脈滑。
二十壹、疏散室外的風
43.川芎茶調飲(08)川芎茶調散方靜,辛芷薄荷甘草生姜,目瞪口呆,鼻塞,陽性偏頭痛可治。
主治:外感風痛。癥狀包括偏頭痛或頂端頭痛,或惡寒發熱,頭暈,鼻塞,舌苔薄白,脈浮。
二十二、平息內部風
44.焦玲鉤藤湯(10)俞氏鉤藤湯,桑菊生地黃,北草朱乳加白芍,肝風動快而味。
主治肝經熱亢盛,風亢盛。癥狀表現為持續高熱,煩躁不安,手足抽搐,痙攣性暈厥,甚至暈厥,舌質幹,色絳,或脈數刺舌。
45.天麻鉤藤飲(11):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牛膝、梔子、黃芩、益母草、茯苓。
主治肝陽上亢、肝風失調。癥狀包括頭痛、頭暈、失眠、舌紅苔黃、脈細。
二十三、齊
46.四君子湯(04)四君子湯性平正,參與了茯苓和甘草的配比。也成為夏、陳六軍之名,化痰補氣虛,除半夏各有千秋,或加香砂、氣滯。
主治:脾胃氣虛證。癥狀有面色蒼白,聲音低沈,氣短,大便不稀,舌淡苔白,脈弱。
47.補中益氣湯(08)補中益氣,改善柴參草當歸體質,擅長因勞內傷,也治療陽虛外感。
適應癥:1。脾胃氣虛證。癥狀有飲食減少,乏力,四肢無力,氣短懶言,面色蒼白,大便溏薄,脈大而弱。
2.氣虛下陷證。癥狀包括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腹瀉、慢性痢疾、子宮出血等。
3.氣虛發熱,表現為體熱自汗,渴飲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弱。
48.白術散(10)白術散扁豆陳,山藥甘蓮仁,桔梗浮肺護肺,大棗益脾湯。
主治:脾虛濕盛證。癥見消化不良,胸中脹滿,腸鳴腹瀉,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
49.生脈散(03)生脈散五味麥參,益氣養陰,療效顯著,氣少汗多,口渴難耐,病危脈絕急。
主治:氣陰兩傷證。癥狀包括身體疲勞,多汗,精神不振,咽幹,口渴,舌紅少苔,脈弱。或久咳肺虛,幹咳少痰,氣短自汗,口幹舌燥,脈弱細。
50.玉屏風散(03)玉屏風散最靈,防風,足形。容易因表汗而感冒,有利於強身止汗。
主治:表虛自汗。癥狀為自汗惡風,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緩,體質虛弱者易受風邪侵襲。
二十四、固體表面止汗劑
51.木立散(03)木立散中宜用黃芪、麥麻黃,防止虛汗自汗或盜汗,固表收斂有效。
主治:自汗盜汗。癥狀包括出汗,尤其是在夜間躺著,心悸,心悸,氣短,疲倦,舌紅和脈細數。
二十五,血
52.四五湯(04)四五地芍川芎,血族百病方子,妊娠分娩均可治療,可用於胸中。
主治:營血虛滯。癥見心悸失眠,頭暈目眩,面色晦暗,唇爪蒼白,或月經不調,經量少或閉經,臍腹疼痛,舌淡,脈細澀。
53.當歸補血湯(02)當歸補血東元煎,黃芪壹兩至二錢,血虛、發熱、煩渴、脈大、虛損者宜在此煎服。
主治:血虛發熱。癥狀有肌熱、面紅、渴飲、脈沈弱、再按後無力。它還可用於治療月經和產後血虛、發熱和頭痛,或慢性不愈合的瘡和潰瘍。
54.歸脾湯(10)歸脾湯用參芪,適草茯苓,大棗,益心脾。可用於心悸健忘,便血總能治愈。
適應癥:1。心脾血虛。癥見心悸、健忘、失眠、盜汗、虛熱、乏力、納差、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數。
2.脾不統血證。癥見便血,皮下紫癜,或婦女崩漏,月經過早,色量輕,或淋漓不盡,舌淡,脈弱。
二十六、補氣血
55.炙甘草湯(09)炙甘草湯人參肉桂生姜,大棗馬,心悸和脈結生成,疲勞和肺痿采取健康。
適應癥:1。陰陽氣血虧虛,心脈失養。癥狀有脈結生成,心悸,氣虛,舌淡少苔,或薄而幹。
2.肺痿竭。癥狀包括咳嗽、流涎、氣短細弱、煩躁不安、自汗盜汗、咽幹舌燥、大便幹燥、脈弱。
二十七、補陰
56.六味地黃丸(06)六味地黃丸益肝腎,山藥丹澤玉苓專精,更知白城為八味,陰虛火旺可煎。滋陰明目,加氣菊花,滋陰益氣,五味先行,調理肺腎,麥冬加長壽丸。
主治:腎陰虛證。癥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生津,骨蒸潮熱,手足心熱,舌燥咽痛,牙齒抖動,足跟痛,小便淋漓,小兒囟門不適,舌紅少苔,脈沈數。
57.壹貫煎(05)壹貫煎是地黃、南沙參、枸杞子、麥冬,當歸、苦楝組成的方劑。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郁結。癥見胸脅脹痛,吞酸吐苦,咽幹口燥,舌紅津液少,脈細而弱或弦弱。它也治療疝氣。
二十八、澀腸固脫
58.申思丸(04)申思骨脂和吳茱萸,五味四須的肉豆蔻,大棗和生姜為丸,甚至腎瀉最適合。
主治:脾腎虛寒泄瀉。癥狀有五更腹瀉,持續腹瀉,無食欲,腹痛,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脈沈緩。
二十九、鎮安神
59.朱砂安神丸(05)朱砂安神東元方,連甘草地黃,心神不寧,心煩意亂,清熱養陰方能恢復。
主治心火亢盛、陰血不足。癥狀包括心煩意亂,失眠,多夢,心悸,不安和胸悶發熱,舌紅,脈數。
三十、滋養安神
60.酸棗仁湯(05)酸棗仁湯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湯,養血除煩清熱,安眠香甜。
主治:肝血虧虛、虛熱失調、精神失常。癥狀包括失眠、心悸、不安、頭暈、盜汗、咽幹、舌紅、脈細。
31歲,酷開
61.安宮牛黃丸(11)安宮牛黃開竅方,秦連枝朱鈺熊晃,牛角珍珠冰麝香箔,有很好的熱封心包的作用。
主治:清熱開竅,化痰解毒。邪熱內陷致心包炎。精神譫妄,口幹,痰多涎多,舌質紅或絳,脈強。還可用於治療中風昏迷、小兒驚風等熱邪引起的疾病。
三十二、齊
62.越鞠丸(05)越鞠丸用於治療六種抑郁癥,表現為氣血痰火濕,氣順、舒、痛、悶。
主治:行氣解郁。抑郁綜合癥。癥狀為胸腹脹滿、腹痛、惡心、吞酸、消化不良、舌苔白膩、脈滑。
63.柴胡疏肝散(07)柴胡疏肝少川芎,枳殼陳茯苓香附,疏肝霍奇活血,脅痛可除。
主治肝氣郁結。癥見脅痛,或寒熱交結,噯氣,多氣,腹脹,脈細。
64.半夏厚樸湯(05)半夏厚樸痰氣疏,茯苓、生姜、紫蘇為五,大棗同炒為四七,可除痰氣郁。
適應癥:梅核氣。癥狀包括咽部阻塞,不能嘔吐,胸脅脹滿,咳嗽或嘔吐,舌苔白膩,脈滑或弦。
65.厚樸溫中湯(07)厚樸溫中陳草靈、幹姜曹寇木香停,煎服加生姜治療腹痛、虛寒、腹脹均有效。
主治:中焦寒濕氣滯。癥狀包括腹脹或腹痛,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苔白膩,脈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