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註意的是,本方與小青龍湯同為治療外感內飲型咳喘的方劑,有必要比較分析兩者的異同。根據方證對應的醫證原理,前者主要含有射幹、紫菀、款冬花,所以肺氣逆證的癥狀較為突出,如咳喘、咽部有痰等。後者含有麻黃、桂枝、白芍等。,所以風寒束表證的癥狀更為突出,如惡寒、鼻塞、流涕、頭痛、背痛、僵硬等。兩者都含有麻黃、細辛、五味子、半夏,所以兩者都有“感冒咳嗽”的癥狀,如咳嗽咳痰,色白質薄,背寒如手掌大。曹在《經方實驗錄》中評論了區分二者的關鍵。“以上五證,從小青龍湯到澤瀉湯,都是治痰飲的。小青龍湯以心下水汽為主,射幹麻黃湯以喉中雞鳴為主,桂苓五味加江新半夏杏仁湯以吐沫為主...哪個也更大。”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將小青龍湯的典型適應癥概括為“水鼻涕、水痰”,即鼻涕多、痰多。筆者還發現,只要能準確區分兩者,用冷飲和肺郁證治療咳喘往往見效很快。
以下是射幹麻黃湯治療頑固性咳嗽多年的醫案。
邱某,女,56歲。2010二月18看了醫生。患者在65,438+00多年前冬季咳嗽無明顯誘因,之後每年冬季咳嗽壹次。發作後油煙加重,嚴重時呼吸困難,喉嚨裏全是痰。曾在當地衛生院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經解痙祛痰藥物(氨茶堿、鹽酸氨溴索)治療後,咳嗽、哮喘、痰液緩解不滿意,且為風寒感冒。最近兩個月因為咳喘加重來看病。癥狀表現為:胸悶氣短,咳出白色粘痰,咳嗽重濁,呼吸冷空氣和油煙,進食嗆咳後明顯加重,咽部痰多,咳嗽時頭脹頭痛,食欲和睡眠中等,排便中等,舌紅,苔薄,脈沈。
因患者無鼻塞、鼻清、背部僵硬不適,考慮頭脹頭痛為劇烈咳嗽所致,非風寒束表證,故排除小青龍湯證。患者呼吸困難,咽部滿痰,咳嗽,咳出白色粘痰,冬季發病,* * *後油煙加重。這是典型的“咳出氣來,喉中呱呱”的情況,故判定為射幹麻黃湯證。中醫診斷:哮喘綜合征(冷飲降伏肺,肺氣不降)。治療是溫肺散寒,通過飲酒止咳。準拍幹麻黃湯原方。處方:射幹10克、麻黃6克、半夏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阿莎麗6克、五味子6克、姜蛋、紅棗5枚(切)。5劑,水煎,每日1劑。
2月21復診:患者服用上述1劑量後,咳嗽、哮喘明顯緩解。服用三劑後,咳喘、氣悶、痰多、頭痛癥狀消除,療效快於患者預期,於是停藥。讓患者在家帶幾劑湯劑,病情復發後立即服用。之後感冒和油煙後沒有復發,隨訪後病情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