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湯能對抗乙酰膽堿引起的離體家兔腸痙攣,具有解痙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
其他功能。
茜草根的溫提取物能擴張青蛙的血管。茜素與蘆丁相似,能抑制大鼠皮膚結締組織的通透性。
臨床應用
出血的治療臨床治療支氣管擴張、肺癌咯血、腎癌和泌尿系結石引起的血尿,以及鼻出血、月經過多等。
該治療白細胞減少癥茜草片可用於治療腫瘤放化療後的白細胞減少癥。
治療冠心病。
(3)茜草的性味歸經
性苦性寒。
①經典:“味苦,寒。”
②別錄:“鹹,平,無毒。”
歸經入心。肝經。
(1)《綱要》:“手足厥陰之血。”
(2)《本草經》:“入足厥陰,手足陰虛。”
③新版本草:“入脾胃。”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疏通經絡,止咳化痰。治療吐血、鼻出血、血尿、便血、崩漏、閉經、風濕痛、跌打損傷、血瘀、黃疸和慢性氣管炎。
(1)經典:“治寒、濕、風痹、黃疸、補中。”
②《別錄》:“止血,內爆出血,膀胱虛萎。”"治療關節痛和熱,導致受傷和跌倒."
③《藥性論》:“治六肢傷肺,吐血泄瀉。”
④《日華子本草》:“止流涕,止白帶,止產後血暈,止乳結,止月經過多,止腸風,止痔漏,止排膿;治瘡、癤子、遺精、血尿、血瘀。”
⑤傷寒病要訣:“治心癰、心煩、心熱。”
⑥珍珠膠囊:“去除所有死血。”
⑦《綱要》:“疏通經絡,治關節風痛。促進血液循環。”
⑧杜《藥鑒》:“龔專治活血化瘀,治跌打癰、閉經、便血、崩漏白帶、痔瘡、風痹、腹脹、黃疸、蟲傷。”
⑨《綱要》;"葛祖方治療狂氣疼痛,閉經流產,黃疸,腫脹和蛇傷."
⑩本草小結:“治黴。”
⑾現代實用中醫:“有很強的效果。適用於兒童和孕婦的佝僂病。”
茜草的配伍與應用
用白芨:白芨味苦、甘、澀,微寒;入肺、肝、胃經;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於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白芨能收斂止血,主要用於肺胃出血。茜草,性苦、鹹、寒,歸肝、脾、胃經,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吐血、鼻出血、血尿、崩漏、瘀血閉經和跌打損傷。兩藥配伍,茜草善於活血化瘀;白芨味甘澀,主要澀血;第二藥行氣安神,活血收斂;可用於治療吐血、鼻出血、血尿和子宮出血。
用烏賊骨:烏賊骨味鹹澀,微溫,歸肝腎經;功效收斂止血,固精止帶;用於崩漏、肺胃出血、外傷出血。茜草的根味苦,力大,性寒;脾、胃、肺經;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兩藥配伍,壹溫壹寒,可入血;取長補短;用於治療婦女崩漏,提高了療效。
配當歸: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功效:補血、活血、止痛。用於月經不調、閉經、痛經;本品既能補血活血,又善於止痛,是婦科調經的重要藥物。茜草味苦、寒、鹹,歸肝、心、脾、肺經。功效:涼血止血,活血化瘀;這兩種藥物是相容的,必須壹起使用;功效:活血止血,補血調經。可用於治療血瘀型閉經。水煎黃酒內服。
用阿膠:阿膠味甘,性平。肺、肝、腎經;功效:養血止血,滋陰潤肺。茜草的根是苦的,成功的,寒的;歸脾、胃、肺經。功效:涼血止血,活血化瘀。兩藥配伍,茜草性寒,清熱瀉火;阿膠味甘、性平,滋陰生津;兩味藥,壹清壹補,用於大便出血發熱患者,瀉火養陰,涼血止血,療效大大提高。
同雞血藤:雞血藤味苦,性溫,微甘,入肝經。具有活血補血、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月經不調、月經失調、痛經、血虛閉經、關節痛、手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關節痛。本品甘溫,既能活血,又能補血,有舒筋活絡的作用。無論血瘀、血虛或血虛夾血瘀,上述諸證皆可用。茜草味苦、鹹、寒,屬肝經。功效: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祛風通絡。兩藥配伍,雞血藤文同,茜草寒痛。必須配伍使用,對寒熱錯雜的風濕痹痛有祛風通絡、舒筋活血的功效。
茜草附方
吐血。用壹兩Sigan,搗成粉。每次服兩元,水煎,冷眼旁觀,最後兩元用水調。
女性閉經。用壹兩個川菜炒酒衣。
毒藥(嘔血,出血如豬肝)是由三份茜草根和三份枯荷葉,加四升水,煮成兩升。
直腸。用壹把鼠尾草根和壹把石榴皮,加壹碗酒,煎至七成,溫服。
治壹直出血:茜草根艾葉兩片,烏梅肉半片(烤)。上層細粉。這蜜丸有五子那麽大。吃30片烏梅湯。(《技能》潛梅丸)
治療風濕疼痛、關節炎:鮮草根四兩,白酒壹斤。將茜草的根洗凈搗碎,用酒浸泡壹周,燉酒後空腹飲用。第壹次喝到八成醉,然後上床睡覺,每天壹次渾身是汗。服藥後七天不能下水。(江蘇方藥精選)
治療蕁麻疹:茜草五元,蕨菜三錢。水煎,加黃酒二兩服用。(單方處方調查數據選)
預防潰瘍和皮疹:服用根汁。適時治瘟毒,青春痘起:煎草根汁,酒飲。(“奇跡治愈”)
癤子治法:地蘇木,陰幹為末,重者八錢,輕者五錢,用好酒煎服;如果放黃,做個酒服:渣在上面。(《簡編》)
外傷:茜草120g,紅花20g,川芎30g,白酒1000ml。將藥物用白酒浸泡7天,每次30毫升,每日2次。
慢性腹瀉:茜草、山藥適量,炒熟,研成細粉,加少許紅糖。每日三次,每次9克,飯前服用,壹周為壹個療程。
過敏性紫癜:茜草30g,生地黃15g,玄參12g,牡丹皮10g,防風10g,白芍10g,黃芩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壹劑。
口腔潰瘍:茜草20g,黃連5g。用水煎服。每天壹劑,共14天。
外傷出血:取茜草、三七適量,研細末,外敷傷口,每日壹次。
流鼻血不限“技能藥方”:錢根、艾葉各50克,烏梅肉15克。磨後蜜丸大如梧桐樹,每次50粒,烏梅湯服。
慢性氣管炎:茜草20g,浙貝母10g,杏仁10g,麻黃5g,石膏3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壹劑。
茜草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入丸、散;或者泡在酒裏。
註意脾胃虛寒,慎用。
本草經註:“我怕老鼠。”
《本草綱目》簽:“不要做銅鐵。”
《本草經》:“病人雖見血證,若加瀉或不食,勿服。”
《本草鄭錚》:“氣虛脾寒不取血,勿用。”
本草:“精血不足者,脾虛胃弱者,陰虛火旺者忌用。”
《本草離新》:“無瘀血者,宜忌投。”
本草求真:“血虛發熱者不宜用。”
茜草的食用方法
茜草艾茶
資料來源:急性和嚴重疾病的新處方
組成:茜草20g,艾草20g,山藥20g,甘草15g,糖適量。
功能:活血化瘀,清熱利濕。
主治: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表現為發熱、納差、乏力、鞏膜皮膚黃、小便黃、便秘,或肝脾腫大、舌紅苔黃、脈滑。
方法:將上述前四種藥物的劑量增加20倍,並研磨成粉末。每次用5g-70g,放入保溫瓶中,倒入適量開水,加蓋20分鐘,勤飲,不喝茶。喝的時候取清汁,加點糖。每日1劑量。
忌: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患者不宜長期飲用。
茜草甲魚湯
材料:甲魚1只,海螵蛸30克,茜草20克。
做法:將烏龜去殼去內臟,用清水洗凈,切塊。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甲魚肉、海螵蛸、茜草根,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煮3小時,調味即可。
藥膳功效:此湯具有滋陰涼血、調經止血的功效。
茜草豬蹄湯
原料:豬蹄2只,茜草20g,大棗10。
做法:先將茜草用紗布包好。然後把豬蹄洗幹凈剁成小塊,放在鍋裏和大棗壹起煮,直到豬蹄熟爛。把茜草撈出來吃。
藥膳功效:此湯滋陰涼血止血,適用於鼻衄、便血等癥。
抗癌章魚湯
材料:章魚800克。
輔料:尋骨風50克,茜草25克。
練習:
(1)章魚洗凈。
(2)將章魚、骨碎補、茜草壹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文火煨至魚熟爛,去渣即可食用。
養生功效:此湯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抗癌的作用,適用於鼻咽癌等熱像明顯的癌癥;鼻咽癌、肝癌、宮頸癌、血液腫瘤患者尤其適合。
茜草酒-(關節痛)
(精選陜西、甘肅、寧夏中藥材)
配方是鮮茜草1-2兩,白酒2斤。
洗凈後用2斤上好的白酒浸泡,7天後即可服用。
適應癥是關節痛。
用法:65438+每天0次,空腹熱敷。1的時間喝了七八成,就會汗流浹背,以後會減少。
茜草防治粒細胞缺乏癥
粒細胞缺乏癥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有些是原發性粒細胞缺乏癥,有些是治療甲亢、痛風、各種腫瘤、糖尿病、難治性腎病、狼瘡性腎病等疾病的藥物所致,有些出現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其他血液病中。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茜草提取物和茜草合成二酯都具有升高白細胞的作用。筆者在臨床上用茜草治療和預防粒細胞缺乏癥,效果良好,現總結如下。
免疫抑制劑應用初期,以預防為主,以補腎生髓、活血補血為治療原則。用茜草30g,黃芪15g,枸杞30g,當歸15g,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可以降低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生率。筆者用此方治療免疫抑制劑難治性腎病,未發生粒細胞減少,效果良好。
在免疫抑制劑應用的後期,或已出現粒細胞減少和粒細胞減少時,以益氣活血、溫腎益髓為主。藥材包括茜草(熬制的濃汁)30克,高麗參5克,菟絲子10克,冬蟲夏草3克,仙鶴草30克。用健脾和胃的方法,選用陳皮、白術、茯苓、山楂、麥芽。在臨床應用中,可迅速升高粒細胞,同時中藥具有調節免疫穩態的作用,對原發病的治療有積極作用,因此茜草可廣泛用於粒細胞缺乏癥。
上壹頁全文(*** 19136字)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