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治療胃病的艾灸穴位
舒威角
舒威穴的位置:找到胸椎12,在其骨性標誌下,開1.5寸。
功效:艾灸此穴有和胃健脾、調中降逆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腸炎、失眠等癥。
經常在書房
中脘穴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向上4寸。
功效:艾灸此穴可調節付琪,和胃止痛。主治:嘔吐、惡心、腹脹、胃炎、胃潰瘍、泛酸、胃出血、胃下垂等。
足三裏穴
足三裏穴位置:外膝下三寸,脛骨前緣壹橫指。
功效:艾灸此穴可促進消化吸收,健脾養胃,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對胃腸和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調節作用。煮到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消化系統疾病。
神闕穴
神闕穴位置:位於肚臍中央,為任脈要沖。
功效:艾灸此穴有溫陽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熬至腹痛、腹瀉、脫肛、水腫、虛脫等癥狀。
內關穴
內關穴位置:前臂掌側,曲澤與大嶺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肌腱之間。
功效:艾灸此穴可健胃止痛,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胃粘膜病變、上腹部不適、脹痛或灼熱感、厭食、惡心、嘔吐、泛酸等癥狀。
梁門穴
涼門穴位置:上腹部,臍上4寸,前正中線2寸。
功效:消食化滯,主治食欲不振、胃痛、嘔吐、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胃神經官能癥等胃病。
胃病的癥狀和表現
1)痛苦。這是胃病最常見的癥狀之壹。導致隱痛的原因很多,表現形式也很復雜。病因包括風寒、氣滯、血瘀等。,表現為鈍痛、刺痛、絞痛。
2)腹脹。這也是胃病最常見的癥狀之壹。如果脾胃運化不暢,或者受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胃裏的氣體不能及時正常排出,就會導致脹氣。
3)食物腹脹。由於各種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胃腸蠕動過慢,都會導致腹脹。
4)舌無味。中醫理論認為,脾開於口。如果脾陷,或者其他原因導致脾虛,就會導致患者覺得食之無味,不想吃東西。
5)口苦。這是典型的肝膽熱引起的癥狀,是膽氣過盛的表現。膽汁反流性胃炎西醫檢查規則。
6)膚色。胃病患者病史長,臉色容易發黃,無光澤。
7)舌苔顏色。舌正常,舌體柔軟,活動自如,光澤偏紅,舌苔潤薄白。胃病早期,舌苔發黃,口腔有異味,這是經驗性的。時間長了,舌苔變白,便秘患者舌質厚,疼痛患者舌質有瘀斑。
8)惡心嘔吐。飲食紊亂引起的胃病和對寒冷、溫度的不適,容易引起惡心、嘔吐。
9)打嗝打嗝。胃病患者與情緒有關,或因吵架、壓力過大等引起。都有這種癥狀。
10)胸悶。表現為口臭、胸悶,脾氣不好、心情不好的人容易。
11)扼流膜片。脾胃陰虛,或寒濕困脾者易得。
12)酸反流和燒心。這是胃病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壹。有胃酸,泛酸,反酸,反酸。胃熱的人胃灼熱。
13)無力,四肢無力。久病之後,經常感覺渾身無力,不想動,四肢無力。
14)媽的。陰虛熱盛導致大便幹燥,大便稀則脾運化失常。
胃病的起因
1,工作壓力大導致胃病。
如果人的情緒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憤怒、抑郁的狀態,大腦皮層的興奮集中於情緒,對外周神經的感受不敏感,控制和調節外周神經的能力下降,使胃腸道的分泌和運動功能紊亂,從而引起各種胃腸疾病。
2、飲酒加重胃病
酒精在肝臟代謝,長期大量飲酒會加重肝臟負擔,影響肝臟功能,對肝臟有毒性作用。酒精影響脂肪代謝,導致酒精性脂肪肝,嚴重的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喝酒還會直接損傷食道和胃。酒精越濃,酒量越大,飲酒時間越長,對食道和胃黏膜的刺激越大,引起黏膜糜爛或潰瘍。
3、胃痛吃止痛藥容易加重胃病
有些上班族因為工作忙,胃疼就買止痛藥,這是不對的,容易導致胃病加重。鎮痛藥壹般為解熱鎮痛藥,對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酸再次刺激黏膜而潰瘍。
?猜猜妳有興趣:
1.艾灸解毒反應
2.艾灸的十大保健部位
3.什麽時候艾灸肚臍最好也是禁忌?
4.中醫艾灸治療胃寒有效。
5.胃不好艾灸的方法是什麽?穴位有哪些?
6.艾灸的功能與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