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發熱是由感染性疾病、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全身性感染、血液系統或免疫性疾病、產熱過多、散熱過少或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異常引起的。
傳統醫學考察病因,辨證施治,辛溫解表,清熱解毒,退燒治病。
1:處方:石膏30克,板藍根、大青葉各1克,柴胡、僵蠶各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兩次服用。
功效:1-2劑,有效率98%。
2:石膏100g,炒大黃5g,麻黃3g,桂枝2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兩次服用。
療效:給藥後6-12小時,退熱有效率達100%。
問題二:在家發燒怎麽辦?用冷毛巾降溫。。。。把自己裹在被子裏,別吹,睡覺,出汗,然後洗個熱水澡。差不多是時候了。。。保持家中空氣流通;
如果家裏有空調,保持室溫在25-27℃之間。可以把孩子放在有空調的房間裏,或者用電風扇吹來吹去,讓孩子的體溫慢慢下降,這樣孩子會感覺更舒服。但如果四肢冰涼,瑟瑟發抖,就說明需要保暖,所以要蓋好毯子。
脫下太多衣服:
如果四肢手腳發熱,全身出汗,說明熱量需要散發,可以少穿衣服。
溫水浴:
解開身上的衣服,用溫水(37℃)毛巾擦遍全身,會擴張皮膚的血管,釋放體內的氣體。此外,水蒸氣從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身體熱量。
使用退熱貼:
利於散熱,冰枕容易造成局部過冷或體溫過低。也可以用退熱貼。退熱貼膠體物質中的水分蒸發時,可以帶走熱量,不會過度冷卻。
多喝水:
幫助排汗,防止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作用,可以降低體溫,補充體內水分流失。
使用退燒藥:
當身體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適度使用退熱水或栓劑。
問題3:經常發燒是什麽原因?發燒是體內白細胞為了吞噬細菌而迅速增多,耗氧量增加而發熱。雖然體溫是37C,但不是固定值。每個人的正常體溫是不壹樣的,白天會有很大的波動。食物、衣物過多、情緒激動、劇烈運動等。,都會使體溫升高。
發燒本身不是病,而是壹種癥狀。其實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壹。發燒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發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降低感染的傳染性。這些能力應該可以抵消妳發燒時的不適。
不明原因發熱(FUO)的病因診斷是壹個世界性難題,近10%的FUO病例從未明確病因。發熱本身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等,無法明確分類。以前這類患者壹般由內科醫生治療,但在大部分專科精細的醫院,主要由呼吸內科醫生治療。目前,許多醫院都設立了感染科,並將FUO列為感染科進行診治。這種專業化管理是壹種進步,可以提高診療水平。FUO有壹個準確的定義,主要包括三點:①發熱持續時間≥3周;②多次體溫> 38.3℃;③經過≥1周的完整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作出診斷。可見,雖然FUO本身是癥狀診斷,不是疾病診斷,但診斷要求非常嚴格。
問題4:經常發燒是怎麽回事?多種疾病都會引起低燒。發熱是壹種癥狀,風濕病、肺結核、慢性炎癥、免疫力低下等疾病可引起持續低燒;長期的心理壓力和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的紊亂,導致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身體任何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持續低燒。低燒的原因是什麽?血、尿、便等常規檢查很難發現。有些細菌感染引起的低燒,只有通過細菌培養才能發現。
不明低燒不能濫用藥物。發燒是身體抵抗疾病的反應之壹。低燒患者服用退燒藥不利於疾病的治療。濫用退燒藥還會導致白細胞減少和再生障礙性貧血。只有當體溫高於38℃時,才應考慮使用退燒藥。
持續低燒應盡早治療,盡早進行全面檢查。壹些惡性腫瘤或細菌感染的早期癥狀也是低燒。建議您去醫院做相關檢查,避免發熱原因惡化。
高燒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壹。我們的身體可以通過提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禦系統殺死外來病菌(壹般來說,體溫在39℃以上病菌就會死亡),從而縮短發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作用。如果在感冒初期(37-38.5℃)用藥物退燒,體內的細菌會暫時進入假死狀態,產生耐藥性。壹旦它重新出現,往往更難治療。
●冷敷
如果高燒難以忍受,可以用冷敷來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部位敷上濕冷毛巾,其他部位用衣服蓋住。當冷敷達到體溫時,要換壹次,反復換,直到退燒。也可以把冰塊包在布袋裏,放在額頭上。
●熱敷
如果體溫不太高,可以用熱敷來退燒。用熱濕毛巾反復擦拭患者的額頭和四肢散熱,直至退燒。
但如果體溫上升到39℃以上,就不要用熱敷來退燒,而要用冷敷來防止體溫進壹步上升。
●擦拭身體。
蒸發也有冷卻效果。專家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幫助皮膚散發過多的熱量。雖然可以擦拭(海綿)全身,但是要特別加強壹些體溫較高的部位,比如腋窩、腹股溝等。擠出過多水分後,壹次擦壹個部位,其他部位用衣服蓋住。體溫會蒸發水分,幫助散熱。
●洗澡
有時候,洗個熱水澡是最舒服的。還能緩解發燒癥狀。寶寶要用溫水洗澡或用濕毛巾包裹寶寶,每15分鐘換壹次。
●補充液體
發高燒時,身體會出汗散熱;但是當妳發高燒的時候,妳的身體會因為水分流失太多而關閉汗腺,防止水分進壹步流失,導致身體無法散熱。解決辦法是補充液體,多喝開水和果蔬汁,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和胡蘿蔔汁。如果要喝番茄汁,要選擇低鈉產品。發燒期間避免固體食物,直到病情好轉。
如果嘔吐不嚴重,也可以吃冰塊退燒。將果汁倒入冰盒中,冰鎮成冰塊。還可以在冰塊裏放葡萄或草莓,特別受高燒兒童的歡迎。
●適當的眼科止痛藥
如果覺得很不舒服,可以吃止痛藥。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撲熱息痛,每4小時壹次。撲熱息痛的好處是對它過敏的人少。因為阿司匹林和撲熱息痛的作用方式不同,如果妳覺得使用其中壹種都不能有效控制高燒,不妨兩種都用。每6小時服用2片阿司匹林和2片撲熱息痛。服用這些藥物時,需要先征得醫生同意。
●註意衣服要適量。
如果覺得很熱,就脫太多衣服,讓體內的熱氣散發出來。但如果妳因此而不寒而栗,說明衣服太少,要增加,直到不冷為止。
同時,不要讓室溫過高,醫生通常建議不要超過20℃。同時,房間應適當通風以幫助恢復,並保持柔和的光線以使患者放松。...& gt& gt
問題5:為什麽發燒會全身疼?這是感冒的癥狀。
發燒壹般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細菌在體內生長繁殖,產生毒素;發燒可增加機體的新陳代謝,引起體內酸性代謝物的堆積;由於毒素和酸性代謝物的* * *作用,全身肌肉酸痛無力。
發熱引起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導致全身關節酸痛。病毒或細菌攻擊人體,導致體溫過高。此時人體的白細胞指數升高,而血紅蛋白指數降低。血紅蛋白減少,也意味著人體內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降低。當人體血液中的氧氣減少時,會有壹種頭痛頭暈的感覺,以及四肢和軀幹的疲勞無力。常用的藥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清開靈註射液等。這些藥物主要作用於人體下丘腦,釋放壹種多巴胺。麻痹興奮的神經。於是人體突然覺得很放松。這意味著大多數感冒退燒藥都含有興奮劑。所以運動員要謹慎。
中醫治療感冒是通過區分風寒或風熱,或通過辯證用藥。中草藥的種類很多,方法也很多。中醫用君、臣、佐,講究陰陽平衡。根據個體差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就是調整自己的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風寒感冒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甚至畏寒、無汗、鼻塞、流涕、咳嗽、痰稀白、頭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如果感冒了,建議找壹些中藥湯劑或者中成藥進行治療,不要總是用抗生素。中成藥如板藍根顆粒、復方大青葉、VC銀翹片、防風童生丸、小柴胡顆粒等。都是好的,而且有正確使用時輸液達不到的效果。如果發燒了,喝湯會更好。
問題6:什麽是全身發熱?發熱時人體對正氣與邪氣鬥爭的保護性反應,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癥狀。中醫屬於“溫病”、“傷寒陽證”範疇。
現代醫學認為,發熱是由感染性疾病、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全身性感染、血液系統或免疫性疾病、產熱過多、散熱過少或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異常引起的。
傳統醫學考察病因,辨證施治,辛溫解表,清熱解毒,退燒治病。
1:處方:石膏30克,板藍根、大青葉各1克,柴胡、僵蠶各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兩次服用。
功效:1-2劑,有效率98%。
2:石膏100g,炒大黃5g,麻黃3g,桂枝2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兩次服用。
療效:給藥後6-12小時,退熱有效率達100%。
問題7:什麽是飲食熱?問題分析:妳好。發燒患者,身體處於高代謝狀態,需要臥床休息,飲食上加強營養補充,多吃高維生素、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新鮮果蔬、掛面、菜粥、牛奶、豆漿、雞蛋湯等。,以增強他們的抵抗力。
建議:高燒會導致水分大量流失。應鼓勵患者多喝水,每天不少於2000毫升,以促進毒素排泄,帶走體內部分熱量。糖鹽水、西瓜汁、梨汁等各種果汁均可選用,忌酒、濃茶、咖啡。同時註意保持口腔清潔,用幹凈的毛巾擦拭皮膚並及時更換衣服,防止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