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的功效
無論是鮮艾草還是幹艾草,水煮、泡澡都有祛濕排毒的功效,對各種皮膚瘙癢有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會在門的上方或旁邊的縫隙裏放幾根艾草。據說為了紀念愛國詩人,艾草的氣味其實可以驅除各種害蟲,其中有壹些是極其微小的昆蟲。
有些人用幹艾條熏蒸身體上的疼痛或瘡口,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中醫中,用幹艾制成的艾條點燃,對準穴位,用艾火熏制,已成為壹種副作用小的理想治療方法。比如泌尿系統的疾病,可以通過熏蒸人體湧泉穴來治療。熏制幹艾蒿的方法有很多,做壹個圓柱形的艾蒿柱就是其中壹種。也可以直接在患處下面放壹把幹艾葉點燃熏蒸。
新鮮的艾葉可以切碎,拌上面粉做成小籠包或清明餃子,新鮮可口。南方地區清明前後制作的清明果,含有艾葉物質,深受人們喜愛。但艾草的使用不宜過多,以防有毒成分過多。無論是鮮艾草還是幹艾草,煮出來的茶都可以適量食用,有排毒、通氣的作用。
艾葉的食用方法
1,艾蒿餅。做法:將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艾葉餅。艾葉在味道上有很濃的香味,有壹點苦味。食用後,艾蒿會留下香味。功能: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是坐月子女性的理想零食,對感冒有壹定的治療作用。
成品艾蒿餅
2、母雞艾葉湯。做法:1老母雞,15g艾葉。老母雞洗凈,切塊,用艾葉煮湯,分2~3次食用。功能:益氣補血,健脾寧心,適用於婦女體虛不能補血引起的月經過多,心悸失眠,多夢,少腹冷痛。
3、艾草甜湯。做法:艾葉15g,糖20g,***煮湯飲用。功能: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小便灼痛,口幹口苦,冷水,便秘,舌紅苔黃,脈弱等。
4.艾蒿膠粥。做法:阿膠20g,幹艾葉10g,紅糖1湯匙。將幹艾葉放入3碗清水中煎煮20分鐘,然後倒出藥汁。將阿膠搗碎,加入藥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拌)。加入紅糖拌勻。月經期間月經量過多時服用。壹天兩次比較合適。
5、艾蒿丸子。做法:將豬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加入適量的鹽、姜、味精、花生油、玉米粉和雞蛋,拌勻,然後用通常的方法加工成肉丸或肉餅。可以煮,可以炸,可以蒸。功能:暖胃安神。
6.艾葉餃子。做法:1,艾葉300g,切碎;洋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2.將上述材料混合均勻,用鹽和味精調味,制成餡料。3.把面皮包成餃子的形狀,放在鍋裏蒸或者放在水裏煮。功能:刺激食欲。
7.艾蒿紅糖水。做法:生姜5片,大棗5枚,艾葉15g,紅糖適量,水煎。功能:用於女性痛經。
8、姜愛蛋。做法:生姜15g,艾葉10g,雞蛋2個,加適量水煮沸,去殼放入雞蛋內,再煮沸,喝汁吃雞蛋。功能:用於月經過多的女性。
9.面粉蒸艾葉。做法:將新鮮艾葉去除硬莖和枯葉,用清水洗凈泥沙,然後按照1kg艾葉配250g面粉的比例混合均勻,使艾葉全部沾上面粉。然後放入蒸鍋蒸30~40分鐘左右後出鍋。蒸過的艾葉呈灰白色,沒有強烈的芳香藥味。放入碗中,拌入麻油、麻辣面、蔥、蒜泥等調料。功能:開胃暖胃。
10,艾草菜球。做法:將艾葉切碎,放入適量面粉,用水和鹽揉成面團,做成中等大小的艾菜丸子,放入鍋中蒸熟。功能:能疏通氣血,散寒濕,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前後,艾葉鮮嫩可口,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欲的功效。
艾葉的毒副作用
口服大量艾葉制劑後,約半小時出現中毒癥狀:咽幹、胃腸不適、惡心、嘔吐,繼而全身無力、頭暈、耳鳴、四肢震顫甚至痙攣(由中樞神經系統高度興奮引起),肌肉松弛、缺乏張力,甚至癱瘓。因為神經反射和血管本身受損,會導致孕婦子宮充血、出血,甚至流產。還會引起肝細胞代謝紊亂,導致中毒性黃疸和肝炎。由於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恢復後常出現健忘、幻覺等後遺癥。慢性中毒患者出現超敏反應、共濟失調、幻想、神經炎、癲癇樣痙攣等癥狀。
如發生口服中毒,首先清理胃腸道,用骨炭粉吸收,將患者置於安靜避光的房間,避免外界刺激,給予鎮靜劑,保護肝功能,以及其他壹般內科常規對癥治療。
讀《如何吃艾葉》的人也讀到:
1.艾草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2.艾葉在沸水中的功效與作用
3.艾草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功效
4.艾葉在沸水中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