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關節扭傷之壹,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疾病。踝關節扭傷,尤其是內翻損傷,造成外側副韌帶勞損、撕裂甚至斷裂。在行走和短跑時,腳的外緣著地或從高處墜落,足底突然回縮,可能造成外側踝關節韌帶拉伸扭傷,甚至部分撕裂,也可能合並外側踝關節撕脫性骨折。
踝關節扭傷時,有“撕裂”樣撕裂感,局部腫脹,疼痛明顯。患腳不能負重行走,壹瘸壹拐,前腳掌不能著地。如果只是外側副韌帶扭傷水腫,癥狀可在1 ~ 3天內消失。如果出現韌帶撕裂,疼痛會持續,關節會不穩定。x線可顯示是否有撕脫骨折、距骨傾斜度增加或脫位。
腳踝扭傷後的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因此宜臥床休息,下地時手持拐杖,防止腳踝承重,也不要過早運動,休息兩周以上。受傷後應立即使用冷敷,不能使用熱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搓揉等重手法。可以用局部封閉來緩解疼痛。為了穩定關節,患者可坐在椅子上,小腿下垂,第四、五趾用窄繃帶包紮,由患者自己向上拉,使踝關節向後伸展,外翻。醫生用三片4cm寬的膠布,依次重疊壹半,從內踝上部繞過足底面,向上穿過外踝,粘在腓骨小頭下,再用繃帶包紮固定,制動數日。固定制動要矯枉過正,即傷肢向傷力反方向轉動,外翻傷要固定,外翻傷要固定。必要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急性期過後,可以用熱敷,並鍛煉踝關節的屈伸,或依次按摩踝關節、跖屈內翻、背伸外翻,按壓患處。韌帶完全撕裂,可以修復。少數患者痊愈後容易再次扭傷。
腳踝扭傷為什麽會引起長期腳痛?
經過合理治療,大部分患者踝關節扭傷可以恢復,部分患者踝關節疼痛消失後留下外側足痛,可持續數十年,影響行走和勞動。通常是由於同時損傷跗骨竇的軟組織引起的。跗骨竇由距骨溝和跟骨溝組成。竇口位於外踝前下方,竇內有跟骨韌帶、脂肪墊、滑膜和跟骨關節囊。踝關節扭傷可造成跗骨竇韌帶、脂肪墊和滑膜的損傷,導致無菌性炎癥。損傷愈合後可出現瘢痕攣縮和韌帶緊張,導致足背外側疼痛和跗骨竇口壓痛,有時可放射至足趾。軟組織病變引起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小腿和腳的異常感覺、發冷、虛弱和不由自主的顫抖。
局部封閉鼻竇後,疼痛會立即消失。踝關節扭傷後要註意休息,可采用局部理療和封閉治療。治療效果好。如果保守治療無效,疼痛頑固,可手術切除跗骨竇內軟組織,填塞明膠海綿止血,消除死腔。
踝關節扭傷的預防和治療
1.踝關節扭傷的原因和原則。根據解剖特點,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的關節面和距骨(距骨滑車)上的關節面組成。足部屈曲肌力大於伸肌肌力,內翻肌力大於外翻肌力;另外,外踝比內踝長,內踝三角韌帶比外側三條韌帶強。所以內翻的活動範圍比外翻大。另外,距骨體前寬後窄。伸腳時,距骨完全進入踝穴,踝關節穩定,不易扭傷。而足底屈曲時,距骨後的窄部進入踝穴前的寬部,所以踝關節相對不穩定,容易扭傷。球類運動技術復雜,在練習中技術動作變化頻繁,需要不斷改變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在籃球的搶籃板球和排球的扣球方面。當學生在空中離開地面時,他們的腳處於跖屈和內翻狀態。如果他們落地時身體重心不穩,身體偏向壹側或者踩到別人的腳和球,或者在不平的地面上,學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就會用腳。
2.癥狀。損傷後踝關節內側或外側有明顯壓痛;內外踝腫脹明顯,局部皮下瘀斑,踝關節活動受限,行走困難。
3.腳踝扭傷的現場治療。受傷後立即給予冷敷,加壓包紮,擡高患肢,定時休息,外用新創藥。
4.按摩療法。3天後可進行輕度按摩:(1)按摩解溪穴(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1min;(2)按摩昆侖穴(外側踝與跟腱連線中點)1min;(3)按摩吊鐘點(外側踝尖、腓骨後緣上下3寸)1min;(4)按摩陽陵泉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處)1min。以上穴位按摩是根據患者的酸脹感來進行的。
5.傷後練。消腫止痛後,應在固定膠布支撐帶的情況下,在地上行走或拄拐行走。1 ~ 2周後,可以做肌肉力量和協調練習,在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不平的斜坡上走或跳,逐漸進入規律練習。
6.加強預防措施。受傷的壹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忽視預防措施。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搞好場地和設施,培養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提高踝關節的肌肉力量,提高踝關節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練習時要佩戴防護支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