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黃帝內經·玄冥五氣篇》講座劄記

《黃帝內經·玄冥五氣篇》講座劄記

這篇文章叫做玄冥五氣,意思是澄清,五氣是指五臟之氣。本文以四時理論為基礎,闡述了人體五臟之氣的生理和病理變化。以五臟理論為基礎,將日常生活、致病因素、臟腑功能、病情變化、脈象、藥味、飲食禁忌等歸類總結,作為臨床診療的指導原則。

五味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甜入脾,即五入。

?五味入五臟,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鹹味入腎,甜味入脾。這就是五味入。

?在本文中,酸、辛、苦、鹹、甜泛指五種食物,而不是單純指具有這種味道或名稱的食物和藥物。以酸味為例。除了醋,檸檬、VC之類的都屬於酸味食物的範疇。像葉酸和核酸,雖然名字裏有酸,但在本文裏並不酸。肝喜理氣,調氣,而酸有收斂作用,能調肝氣。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檸檬酸和VC具有抗壞血、幫助肝臟新陳代謝的作用。中醫認為肝腎同源。以山茱萸為例,味酸,入肝腎。

?辛入肺。這個“信”和我們通常的認知不壹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混淆麻辣和辣這兩個詞。中醫中的辛是指功能發散、有香味的食物和藥物,如蔥、姜、蒜、辣椒等。肺主氣,人聞到或吃了辛辣食物後容易打噴嚏,也說明辣味入肺。

?Harmonia(拉丁名),壹種西藥,也有類似的作用原理。有類似氨水的刺激性氣味,臨床上用於昏迷病人的急救。通過給病人聞這種藥水,可以刺激他打噴嚏,醒來。麻、辣雖歸入五味中的辛,但不具有辛的發散作用,應該是復合味。就像有些食物,酸味是甜的,就是它們入了肝脾,不是只有單壹的味道。還有壹種說法是辣太刺鼻,不為人知。

?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辛辣食物應該就屬生姜了。生姜可分為生姜、幹姜、高梁姜等。生姜和高梁姜同屬壹類,但高梁姜的溫散作用比生姜更強。肺與大腸為表裏,大腸屬於消化系統,肺與胃相通。因此,生姜既能宣肺氣,又能溫中散寒,減少不良反應,止嘔止嘔。洋蔥也是典型的辛辣食物。凡發散的藥材,不宜久煎,否則會影響辛散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是壹種具有超強揮發性的芳香油,久煎會揮發失效。

甘茂配方蔥湯

七根蔥和三片姜。

取兩味,水煮,溫服。

生姜辛溫,善散寒解表,宣肺氣,故適用於風寒感冒。對於風熱感冒,需要板藍根、金銀花清熱解表。根據舌象可以區分風寒和風熱。白皮毛味寒,黃皮毛風熱。

?蔥和姜也有很強的解毒作用,自古以來民間烹飪魚蝦都用姜,因為凡是有腥味的食物都有壹定的毒性,吃螃蟹的時候也大量使用姜,還有醋和糖。醋有收斂作用,糖也有解毒作用。

案例:壹名25歲男子在食用曼陀羅煎劑後出現幻覺、不動,於是用紅茶、豬油、白糖灌服中毒溶液1小時後恢復正常。

?以上案例說明,豬油也是寶。油是人體生理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從那些喜歡吃紅燒肉的百歲老人可以窺見壹斑。

?苦入人心:心開始懂舌,統禦神明。因此,如果心火旺盛,就會引起舌苔生瘡、失眠等癥狀。西醫對口腔和舌頭上的瘡很無奈,往往只能用碘甘油消毒。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外用藥物如冰硼散和蘭斯水?都是中藥制劑。苦入心脾,所以清心火的藥材都是苦的。以麝香保心丸為例。味道又苦又苦。

清心活方

1.竹葉慕童甘草湯

方毅:竹葉和木通都可以降火,而甘草可以調和各種藥物,起到緩解劑的作用。

2.三黃瀉心湯

方壹:黃連清心火,黃白清下焦火,秦煌清胃火。

?鹹入腎:中醫所說的腎的概念遠遠大於西醫。西醫僅指腎,中醫指腎,還包括先天和後天的精。凡是補腎的東西,都離不開“鹹”味。以補腎聖品榮為例,嘗之微鹹,也解釋了壹切藥物以五味為基礎的理論。鹹味雖然滋腎,但是太鹹了也會傷腎,這和西醫的想法是壹致的,就是鈉離子在腎臟裏過濾不了,傷腎。

?甘入脾:脾主運化,五味中對應的就是甘。當妳覺得嘴裏微甜的時候,其實是身體在提醒妳濕氣太重,脾的運化功能下降了;如果感覺是甜的,就會伴有腹瀉。西醫認為腹瀉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中醫認為脾虛是腹瀉的根本原因,所以要通過健脾利濕來治療。例:四君子湯+香砂木香(理氣開胃)。甜味入脾。所以,食欲不振時,可以用甜食來刺激食欲,但太甜會傷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糖尿病,中醫稱為消渴。壹般會出現三多壹少的現象,就是多喝、多吃、多尿、減肥。糖尿病分為上焦、中焦、下焦三種,表現為多喝水、多吃飯、多小便,但三種現象不會同時出現。糖尿病的病因比較復雜,可以這樣理解:胰島素向細胞輸送糖分,壹旦糖分過多,就無法輸送,脾胃的功能就會出現問題。就像工廠裏原料太多,卻沒有工人操作,原料就會堆積,慢慢變質腐爛,出現各種並發癥。

?總之,五種食物分五臟,太多或不夠都會引起五臟疾病,需要根據體質來選擇。

五氣致病,心為嘆,肺為咳,肝為舌,脾為吐,腎為虛。胃為氣逆,為咳,為恐,大腸小腸為瀉,下焦溢於水,膀胱不利於膀胱,不適於溺,膽為氣,稱為五病。

?五氣是指五臟的氣活動。氣主功能,所以五氣的變化可以提示病理變化,有助於鑒別疾病。唉,和打嗝差不多,只是伴有胸悶氣短。如果經常嗆咳,說明心臟不足,嚴重時甚至出現哮喘。心因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不同,後者會有痰。咳嗽與肺有關,可分為濕咳和幹咳。沒有痰就是幹咳,有痰就是濕咳。幹咳分為氣管炎癥和燥邪犯肺兩種。還有壹種特殊的咳嗽:百日咳,這種咳嗽有壹個象征性的癥狀,就是咳嗽時有回音。百合、百部、川貝、桑葉、菊花、杏仁適用於治療百日咳。

?病例女,18歲,肺結核8年,西醫無效,轉中醫。中國50年前物資匱乏,醫生就用中醫?並叫他每天吃兩個雞蛋(久病壹直正氣不足,扶正祛邪)吃了三個月,肺腔變窄鈣化。

?肝即語,本文所指的肝病是肝氣郁結的疾病,而不是西醫所說的肝炎等器質性肝病。肝主木,主泄,欲調。所以壹旦肝氣郁結,就會發生很多疾病。女性特別容易因情誌失調而肝氣失調,導致壹系列乳腺疾病,所以要用逍遙丸。治療原則:疏肝理氣。肝氣之氣不暢,就會多語,且多為重復,典型代表:祥林嫂。

?脾是嘔吐,吐的是酸水,壹般指胃病。胃潰瘍和胃炎是發病率較高的兩種胃病。兩種疾病的病因病機不同,治療原則也不同。胃炎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幽門螺桿菌是胃壁表面相對較大面積的炎癥。幽門螺桿菌具有傳染性,所以提倡使用公筷。胃炎可以用黃連素加大蒜治療,相對胃潰瘍來說比較溫和。不按時吃飯是胃潰瘍的主要原因。到了吃飯時間,胃發出饑餓的信號,但妳不及時進食,胃會照常分泌胃酸。其主要成分是鹽酸,腐蝕性極強。如果沒有食物來腐蝕胃酸,就會腐蝕胃壁,形成潰瘍。如果把胃壁看成地毯,胃炎就相當於在表面燒了大面積的毛,而潰瘍就是燒了壹個洞,嚴重的就破了。所以潰瘍發展到後期會出現胃穿孔。

?腎虛即氣虛:經常打噴嚏、打哈欠說明腎虛,精氣不足。腎主氣,因此,喘氣也要考慮腎的問題。尤其是老年人,大多腎氣不足,走壹點樓梯就會喘氣。腎陰虛者宜用金匱腎氣丸,劉地地黃丸。

地黃丸“三補三瀉”的思想與意義

三補:熟地黃滋陰,山藥補脾腎,山茱萸補腎。

三瀉:澤瀉清下焦,牡丹皮瀉血熱,茯苓清中焦。

地黃丸加減方

1.加入肉桂,並附上壹片:金匱腎氣丸。

2.加枸杞菊花:杞菊地黃丸(適用於高血壓、頭風、頭暈、視物模糊)

3.知母黃柏:白質地黃丸(用於清下焦濕熱)

4.加五味子麥冬:麥味地黃丸

?大腸和小腸都是腹瀉:腹瀉壹般是大腸和小腸的問題。

?下焦溢為水,膀胱經不利於膀胱經,不是關於溺水的。

?溢出:水腫

?迪:迪。

?遺尿:遺尿

?腎氣不足導致小便過多;腎陰不足導致小便少,甚至無尿。腎限制水汽。中醫把腎和膀胱功能聯系起來,西醫是分開看的。多尿宜用六味地黃丸,無尿水腫宜用金匱腎氣丸。

?膽為怒:肝膽相連,肝氣郁結為怒,宜用龍膽瀉肝丸。

五精相合:精氣相合,心內喜,肺內悲,肝內憂,脾內恐,腎內恐,意為五精與虛相合。

註意和:聚壹聚

?五臟相合:五臟精氣相乘,合為壹臟,化邪為病。

?精氣結合五臟證:精氣與心結合產生笑;而在肺裏,是悲傷的;而在肝臟,有焦慮;而在脾,則膽小;而在腎,心悸和恐懼。這是五臟精氣合而為壹的證候,因虛而合則氣機失調。以上癥狀都不是器質性疾病,都是氣失調引起的問題。精與心結合會讓妳快樂,快樂,悲傷,痰會讓妳瘋狂。經常看到精神病人總會傻笑。而壹直哭,多是《金匱要略》中提到的病癥,壹般發生在30-40歲的女性,宜用甘麥大棗湯。

?五邪是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

?五臟為邪,壹般指六淫,與臨床表現有關,夏季心臟病高發;冬天,肺病高發;春季肝病易中風;長夏腹瀉;秋季壹般是陰虛,容易出現幹燥癥。

五臟津液:心主汗,肺主淚,肝主淚,脾主津,腎主津,合稱五液。

?心主血脈,汗為心之液。所以,血和汗是同源的,汗多了血液黏稠度就會增加。肺通過鼻子呼吸,所以肺主鼻。如果肝氣不疏,就會想哭,說明肝主流淚。唾液和口水在中醫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所屬的臟腑也是不同的。沒有泡沫的水樣叫唾液,俗稱口水;如果有泡沫,那就叫吐,也就是通常說的吐。如果經常睡覺流口水,說明脾虛。有些人總喜歡吐槽,其實對精腎傷害很大,要盡量避免。

五味忌口:辛氣,氣病,不可暴飲暴食辛;鹹血,血液病,不能再鹹食;苦骨,骨病,不再苦;妳願意吃肉,就會生病,不會吃太多;酸性導致肌肉無力,肌肉疾病,吃太多酸就是吃太多,沒有禁止,沒有命令。

?疾病禁食的五味:辛味引氣,氣病,不能多吃辛味;鹹味分為血、血證,不能多吃鹹味;苦味導致骨病,不能多吃苦味;甜味導致肌肉疾病,不能多吃甜味;酸味導致筋膜疾病,不能多吃酸味。這是疾病的五大禁忌。妳應該節制,不要多吃。

?五病發生:陰病發生於骨,陽病發生於血,陰病發生於內,陽病發生於冬,陰病發生於夏,稱為五病。

陽病:高血壓、中風等發熱。陰病,屬於風寒風濕,屬於陰病範疇。陽病發生在冬季,陰病發生在夏季,提示夏季陰虛較多,需要養陰,而冬季陽虛較多,需要補陽。關節痛通常是從骨頭開始的。風寒濕合稱為痹。如果股骨頭壞死,就是典型的陰病。治療原則:滋陰同時補腎陽(鹿茸,補腎陽首選)。同理,治療陽病也不要忘了養陽。

五邪引起的紊亂:邪入陽,為狂;邪入陰,則痹;陽入則癲癇;陰入則癲癇;當陽進入時,它是安靜的;陰出則怒,謂之五亂。

註意:啞

?外邪擾亂五臟的病理變化:邪氣入陽,則狂;邪氣入陰,血管凝澀,產生痹痛;邪氣入陽,邪氣拍擊身體,就容易發生癲癇。五臟陰經經過喉間,傷陰而啞。當邪氣由陽移至陰時,患者較為平靜,而邪氣由陰移至陽時,患者較為憤怒。這叫五亂。

?邪氣侵陽,則癲狂,活血化瘀足矣。如果邪氣侵入陰,病情就會嚴重,根據《傷寒論》六經辨證理論可以理解。以感冒為例,外感邪氣侵入人體的順序是太陽(癥狀),然後是少陽(半表半裏),然後是陽明(癲狂),還有陰?,尹?,尹??《傷寒論》中的傷寒是指外邪,而不是現代醫學中的傷寒菌。太陽病的治療是解表,解表的藥物分為寒熱兩種。如遇高熱不退,持續高熱,可用白虎湯,肺炎可用麻杏石幹湯。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因陰而陽,病好而怒,謂五邪皆同生而死。

?五邪所見脈象為:春有秋發脈,夏有冬石脈,長夏有春弦脈。這是五邪的脈象,預後相同,都是死的。

五臟藏神在心,神在肺,魂在肝,意在脾,誌在腎,就是說五臟藏神。

?藏於五臟之中的精神活動:心為君之官,藏神主血,所以壹個人心情不好,需要養血安神,所以要用歸脾湯;肺藏魂,肝藏神。如果人煩躁,情緒激動,就需要調理肝肺;腎藏野心,表現做事的勇氣和決心;脾藏意,人壹旦多想,就會影響脾胃的吸收,甚至出現茶不思飯不思的局面。

五臟主政:心主脈,肺主膚,肝主筋,脾主肉,稱為五主。

?肺主皮毛,因此,大多數皮膚病都與肺氣發育不良有關。調理這類疾病,按照中醫五行的思路,可以通過補脾健肺,也就是養土生金。目前濕疹患兒較多,需要先調理脾胃,再宣肺。壹般先殺蟲,然後服用壹段時間的蘋果粥,滋補脾胃,最後可以用壹些中藥如百部、苦參等來宣肺。

五勞傷:長時間視力引起的血傷、長時間躺著引起的氣傷、長時間坐著引起的肉傷、長時間站立引起的骨傷、長時間行走引起的筋傷統稱為五勞傷。

?肝藏血,開竅於目,因此,長期傷血也會傷肝;如果妳長時間躺著,妳將無法呼吸。以產婦為例。經常臥床,容易發胖,產褥期要適當運動。久坐,血管受壓迫不流通,就是肉受傷,褥瘡就是原因;人站著的時候,受力的是脊椎,所以說站久了傷筋動骨;長期受傷,所以中醫不提倡跑馬拉松。

五脈如:肝脈弦、心脈鉤、脾脈生、肺脈發、腎脈石,為五臟之脈。

?五脈對應外物:肝脈如弓弦,心脈如鉤,脾脈如支票,肺脈如秋毛,腎脈如沈石。這是五臟的脈搏。只知道這部分。

  • 上一篇:墻上的青苔和烏雞在煲湯中的作用
  • 下一篇:壹種緩解頭暈的花茶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