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小豆為豆科黍屬小豆或赤小豆的成熟種子。前者主要產於廣東、廣西、江西等地,後者產於全國各地。大多是為了栽培。秋收。采摘成熟的豆莢,曬幹,發芽,去雜質,曬幹。生吃。俗名:紅小豆(原藥材經去籽、幹燥除去雜質,又名赤小豆、赤小豆、金赤小豆、稻赤小豆、毛柴赤等。).特征:紅小豆種子圓柱形,略扁,兩端略扁或鈍,長5-7毫米,直徑3-5毫米。表面紫紅色或暗紅褐色,尚未,稍有光澤或暗淡,壹側有線形突起,壹端白色,約為種子長度的三分之二,中央有縱溝,另壹側有不明顯的種脊。堅硬,不易折斷,種皮薄而脆,剖開後有2片子葉,乳白色,厚,胚根細長,向壹端彎曲。氣微,味微甜,咀嚼有豆腥味。紅小豆種子圓形,略扁,直徑4-6MM。紅小豆和小豆的主要區別是種臍平坦不凸出,中心不凹陷。性味:甘、酸、微寒。心、小腸、脾經。功效:利尿消籽,利尿退黃,解毒排膿。申請:1。紅小豆味甘,微寒之品,藥性平和,食用性強,又善取中下二焦,偏於水道,故能滲水化濕,消腫變黃。尤其適用於夏季、夏季旺季的保健養生,適用於男女老幼服藥治療濕邪引起的浮腫尿少,不能坐臥,膀胱不利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小便短而滯,或胃腸濕練停滯,氣血凝滯,肉腐膿引起的急性腹瀉。2、因其性寒清熱,有解毒排膿的作用。故適用於治療壹切癰、癤、紅斑,如腮腺炎、乳癰、腸癰、丹毒、潰瘍等癥。可用於治療急性胃脾炎、乳腺炎、急性皮膚傳染病、細菌性痢疾、急性尿路感染、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產後水腫、盆腔水腫、慢性腎炎水腫、妊娠水腫、腎結石病、膀胱結石等疾病。用法用量:粥、湯、飲料等。宜飯中烹煮,每日用量10-15g,煎服為藥,15-30g,或丸、散等。
上一篇:如何應對被小刀割傷下一篇:小金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