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發燒是常見癥狀。
2.正常孩子的腋溫是36-37度。
3.如果溫度大於37.5度,孩子就會發燒。
4,如果大於38.5度可以考慮用泰諾或者美林。
5.發高燒的時候壹定要解開衣服,只穿單衣,退燒後再穿正常量的衣服。不能多穿衣服,否則容易出現熱性驚厥,尤其是嬰兒。
6.發燒本身就是人體的壹種自我保護反應。所以不用太擔心發燒,記得多喝水就好。如果孩子飲食不好,給他喝足夠的含有某些礦物質的水。
7、發燒不會造成腦損傷,腦病或腦損傷是感染疾病本身的問題,與發燒程度無關。記住,如果得了腦炎,引起腦炎的不是發熱本身,而是病原體破壞了孩子的免疫系統,突破了血腦防禦屏障,導致腦炎。
8.如果孩子發高燒,精神很好,也不可怕。按照上面的方法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長期發燒,體溫不是很高,也是不好的表現。
9、了解以上情況後,記得註意孩子發燒時的精神狀態和飲食是家長最需要觀察的。
10,現在更多的研究表明,熱性驚厥並不可怕。有些孩子後來得了癲癇,其實跟疾病和孩子本身的基因有關,跟溫度無關。
11,如果發燒的孩子出現皮疹,需要去醫院同時看皮膚科和兒科醫生。
妳對孩子病情的描述可能是感冒了。建議壹:使用毒品,比如快克。第二,如果發燒在38.5℃以下,可以選擇物理降溫:如果家裏有空調,要保持室溫在25℃左右,這樣孩子的體溫會慢慢下降。讓受風的孩子關掉空調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孩子四肢冰涼,瑟瑟發抖,就說明需要保暖。這個時候,要給孩子蓋上毯子;如果孩子四肢、手腳發熱,渾身冒汗,說明需要散熱。可以少穿衣服,甚至可以把孩子身上的衣服解開,用毛巾蘸37℃的溫水擦遍全身。這樣會擴張孩子皮膚的血管,散熱。此外,多喝溫水,幫助排汗,防止虛脫。水有調節體溫的作用,可以降低體溫,補充小兒失水。
問題二:發燒的孩子有哪些物理降溫方法?燒得厲害嗎?如果不超過38.5,可以拿半個生姜,搗碎放在水裏煮,然後找個桶,放半桶水進去,稍微熱壹點。(孩子能接受的溫度)倒入姜水,給孩子洗澡。洗頭的時候要洗頭。然後把後片給他,從上到下搓。用同樣的方法摩擦背部關節和腳背關節。放在桶裏讓他洗洗汗再拿出來穿衣服。我們家孩子每次發燒都是這樣的。前幾天打了預防針,第二天發燒了。我寫完之後,它就下來了。妳可以試試。同時,確保他吃得少。
問題三:孩子發燒怎麽物理降溫?孩子發燒時,父母最緊張。發燒大多是反復發作的,所以家人的照顧很重要。寶寶發燒時,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果體溫超過38.5℃,他要選擇藥物降溫。在使用藥物降溫的同時,也要配合物理降溫。以下是各個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
1,多喝溫開水,青菜水,果汁。多喝水,給寶寶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式,而且非常有效實用,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不要給寶寶喝涼水,因為寶寶發燒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腸胃癥狀,咳嗽。喝涼水會加重這些伴隨癥狀。給嬰兒喝溫水。
2、溫水浴,即用溫熱的毛巾擦拭全身。這是壹個很好的降溫方法,也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水溫32 ~ 34 oc,擦拭時間大於10分鐘。擦拭的重點部位是皮膚有皺紋的地方,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等。
3.溫水浴:水溫比病兒體溫低3 ~ 4℃左右,每次持續5 ~ 10分鐘。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發燒了就不能洗澡。其實恰恰相反,給寶寶洗個溫水澡可以幫助寶寶降溫。溫水浴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
4.低溫室法:將患病兒童置於室溫24℃左右的環境中,使體溫緩慢下降。為了保持皮膚與外界空氣接觸,降溫,就要少穿衣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空調降低室溫。此方適用於1個月以下的寶寶,尤其是夏季。只要把寶寶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逐漸下降。如果寶寶發燒伴有寒戰、畏寒,就不能用低溫室法。
5、退熱貼:退熱貼是近幾年的新產品,很受歡迎,其實退熱效果壹般,不像廣告宣傳的效果誇張。在寶寶的額頭上貼壹張貼紙,寶寶的頭會更舒服,家長的心也會更舒服。應該是有益無害的。
6.冰敷:這種方法的利弊還存在爭議。我覺得冰敷弊大於利,因為冰敷可能會引起寶寶皮膚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特別是有寒戰和畏寒,冰敷是不允許的。
7、酒精浴:寶寶的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可能通過皮膚吸收到血液中。而且用酒精搓澡還會* * *皮膚,引起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這種方法已經被放棄了。
如果經過物理降溫治療後,嬰兒體溫仍超過38.5℃,應使用藥物退燒。
冰敷和酒精擦拭已經被放棄,肌肉註射退燒針會損傷臀大肌,影響其發育,很多醫生都不提倡。所以,無論在家還是在醫院,口服退燒藥都是最好的降溫方法。傳統的退燒藥有阿司匹林片、安乃近滴劑和各種退燒藥栓,基本已經被淘汰。尤其是在廣東,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使用上述傳統退燒藥是非常危險的,往往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
有人知道什麽是「蠶病」嗎?蠶豆病是“G6PD酶缺乏癥”,是壹種家族遺傳性疾病,在廣東人中很常見。壹般情況下,豆病患兒與正常人無異,但如果吃蠶豆,或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解熱藥物,或磺胺類抗生素,會使紅細胞溶解全身。這是兒科常見的急癥,後果嚴重,死亡率高。祖籍廣東的人,蠶豆病發病率很高。所以廣東人在使用退燒藥的時候壹定要非常小心,選擇安全高效的退燒藥。所以在給寶寶吃退燒藥之前,壹定要搞清楚寶寶是否有蠶病。妳知道妳的寶寶有蠶病嗎?不知道就趕緊查壹下。
高效安全的退燒藥有:美林(Brofen)混懸液,每瓶100 ml。
美林(Brofen)混懸滴劑,每瓶15ml。
泰諾口服液,每瓶100ml。
泰諾混懸液滴劑,每瓶15ml。
美林和泰諾退熱效果好,退熱過程溫和。口服美林20分鐘後起效,1小時後達到峰值。退熱效果持續4小時,喝起來像橙汁,味道很好。而且這兩種藥物對蠶豆病患兒是安全的,不會引起溶血,可以放心使用。是口服退燒藥的首選。
兩個月內的嬰兒不需要任何藥物來返回...> & gt
問題四:4歲孩子發燒如何降溫?首先,不要急著退燒,要找出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壹種疾病,它就像給妳的身體敲響了警鐘,提醒妳身體內部出現了異常情況。同時,發燒也是我們身體應對病原微生物的壹種防禦措施。某種程度上,適當的發燒有利於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消除病原體。所以如果孩子沒有高燒,不要急著馬上退燒,否則會隱藏真正的病因。
孩子發燒的原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體炎、肺炎以及所有傳染病都可能出現發熱癥狀。此外,壹歲以下的寶寶也可能會因為尿路感染、胃腸道疾病、手足口病而發燒。很多病例必須要醫生判斷才能知道發燒的真正原因。
細菌還是病毒,這兩種感染藥物是完全不同的。
壹般來說,細菌和病毒是導致嬰兒被感染的最常見的病原體。這兩種情況引起的發熱的治療方法完全不同。如果是細菌感染,只要抗生素選擇正確,治療效果會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服用病毒靈、板藍根顆粒、金銀花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壹定時間後會自行下降。不要因為發燒就抓眉毛胡子壹把抓,壹下子把藥都用光了。
寶寶發燒了,不要混藥。
是否給孩子退燒藥需要權衡利弊。藥物當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讓寶寶舒服;但也有可能帶來壹些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內的嬰兒不要使用任何退燒藥。壹般情況下,藥物退熱治療只應用於高熱患兒。服用的方法和劑量壹定要按照醫生的要求來。我們建議,當孩子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時,應給孩子服用退燒藥。如果孩子過去有熱性驚厥史,不妨給孩子吃38攝氏度的退燒藥。
尤其需要註意的是,很多家長經常給孩子服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有些心急的家長已經口服藥物半小時不退燒,還加了栓劑。但各種藥物的持久性不同,混合使用可能會使藥效重疊。結果發燒太猛太急,讓體溫降到了36攝氏度以下。新的問題出現了。家長可以選擇壹種退燒藥,並熟悉其劑量和間隔時間,以便輕松使用。
物理降溫的最佳方法
酒精搓澡是過去常用的退燒方式,現在不建議寶寶使用。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身體,會使寶寶的皮膚迅速松弛收縮,對寶寶的傷害很大,還可能造成寶寶酒精中毒。
經常被很多家長用冰枕或者冰敷額頭來退燒。但六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使用這種方法,因為寶寶容易受外界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過快,寶寶難以適應。另外,寶寶發燒時,全身溫度升高,局部冰敷只能起到局部降溫的作用,所以最好用溫水擦拭寶寶全身。
溫水浴是用37℃左右的溫水毛巾擦拭孩子的四肢、胸部和背部。使皮膚的高溫(39℃左右)逐漸降低,讓寶寶感覺更舒服。這時候也可以用微涼的毛巾(25℃左右)擦拭額頭和臉部。需要註意的是,在這些降溫治療過程中,如果孩子出現手腳冰涼、全身發抖、嘴唇發紫等所謂的感冒反應,就要立即停藥。為什麽?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後,體溫會上升到壹個相應的溫度,這個溫度就是設定溫度。降低設定溫度是給孩子退燒的關鍵。因為如果不改變設定溫度,身體在散熱的同時,仍然會產生熱量達到目標體溫。這時候用冷水給孩子洗澡,企圖通過散熱來退燒,不僅效果不好,還會讓孩子發抖發冷,非常痛苦。所以壹定要先用退燒藥把設定溫度降下來,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
寶寶發燒後,經常會有壹個問題讓家長猶豫:是應該多穿衣服避免發燒時瑟瑟發抖,還是脫掉衣服幫助散熱?其實加減衣服要配合發燒的過程。當設定溫度升高,體溫開始升高時,孩子會感到冷。這時候要加長袖透氣的薄衫,可以給退燒藥。服藥半小時後,藥效開始發揮,設定溫度降低,身體開始發熱,孩子會有出汗的感覺...>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