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療法
治療原則是早期、聯合、足量、全療程,必要時延長療程,防止復發和慢性化。常用四環素類和利福黴素,也可使用喹諾酮類、磺胺類、氨基糖苷類和第三代頭孢菌素。
治療期間註意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
壹線藥物
多西環素聯合利福平、多西環素或鏈黴素42天,空腹用利福平,壹小時後早餐,多西環素壹天兩次,肌肉註射1g鏈黴素壹天兩次,連續註射10天,停藥5-7天,再10天。
對於難治病例,可加用氟喹諾酮類或第三代頭孢菌素,輸註周期為28天1,每次14天。加上吃的藥,療程至少可以2個療程,治療時間可以延長到半年。
布魯氏菌病屬於中醫濕熱痹範疇。因為具有傳染性,所以可以納入濕熱疫的範疇。此病為感濕熱之邪,疫毒之邪。初期表現為發熱或波浪狀發熱,出汗但持續發熱,惡寒,煩渴,全身肌肉關節疼痛,睪丸腫痛等。然後表現為面色萎黃、乏力、低熱、自汗、盜汗、心悸、腰腿酸痛、關節屈伸不利。其基本病機為濕熱痹阻經絡、筋骨關節,損傷肝腎等臟腑。
急性期:
1.1濕熱侵襲
臨床表現:發熱或波浪狀發熱,午後甚熱,惡寒,汗出較多但持續發熱,煩渴,或胸悶,頭身關節腫痛,睪丸腫痛,舌紅,苔黃或膩,脈滑。
治療:清熱解毒,利濕通絡。
參考方:石膏、知母、蒼術、厚樸
生大麥、黃花蒿、黃芩和金銀花。
粉防己杏仁廣地龍六壹散
加減:惡寒身痛者加藿香、佩蘭;睪丸腫痛者加川楝子、元胡。
1.2濕濁阻絡
臨床表現:發熱,多汗,午後甚熱,身重肢倦,肌肉關節痛,肝脾腫大,睪丸腫痛,舌苔白或黃膩,脈滑或潮。
治法:利尿排濁,通絡止痛。
參考方:獨活寄生生薏苡仁和防己
秦艽、桑枝、蒼術和地龍。
赤芍、丹參、黃芩和甘草
加減:極熱者加梔子、知母;對於嚴重的關節疼痛,可加入刺五加和木瓜。
2.慢性階段:
氣虛絡阻
臨床表現:病情遷延,面色晦暗,氣短,言語懶言,多汗,肌肉關節腫脹,舌淡,苔白,脈沈細,無力。
治療:益氣祛濕,養血通絡。
參考方:黃芪、黨參、蒼術、茯苓。
山藥、當歸、白芍和威靈仙
雞血藤、薏苡仁、白術和甘草
加減:腰痛加杜仲、續斷、骨碎補;肢體關節腫痛加烏梢蛇、松節、澤瀉;盜汗,五心煩熱人,加生地;怕冷的人加巴戟天。
外治法:局部疼痛可采用針灸、熏蒸、熱浸、水澇等方法治療。
中藥的用量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