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粉末腫瘤簡介

粉末腫瘤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脂肪瘤粉瘤3.1脂肪瘤的病因病機3.2脂肪瘤的癥狀3.4脂肪瘤的診斷3.4需要與脂肪瘤鑒別的疾病3.5脂肪瘤的辨證分型3.5.1痰氣互結3 .5.2痰濕濕熱3.6脂肪瘤的治療3.6.1外治法3.6.2手術治療3.6.3日常保健

2英文參考動脈粥樣化[21世紀科技雙語詞典]

壹個皮脂腺囊腫[21世紀英漢英雙向詞典]

壹個動脈粥樣化[21世紀英漢英雙向詞典]

膀胱脂肪瘤[朗道漢英詞典]

皮脂腺囊腫[朗道漢英詞典]

《朗道漢英詞典》

文[朗道漢英詞典]

3脂肪瘤。粉瘤是病名,即脂肪瘤[1]。見《金鑒醫宗》卷72。

脂肪瘤(脂肪瘤;皮脂腺囊腫)是這種疾病的名稱[2]。《三因壹病綜合征》第十五卷。又稱粉瘤[2]。是指以皮下圓形軟腫塊,潰爛後散溢粉渣為特征的腫瘤[3]。

《癭瘤外科解讀》:“先用穿線針將瘤頭刺入壹分鐘深。用手撚,若為白髓,則為粉瘤。”

脂肪瘤相當於西醫的皮脂腺囊腫[3]。非真性腫瘤,由皮脂腺外口阻塞形成。常發生於頭部、真皮及其他部位的皮下組織。皮脂腺囊腫在未感染時應連同囊壁壹起徹底切除,殘留的囊壁會復發。合並感染時可先用抗菌藥物,化膿後需切開引流,待急性炎癥消退後再行手術切除。

3.1脂肪瘤的病因病機脂肪瘤多為痰氣凝滯所致[2]。

脂肪瘤是津液停滯,濕痰凝結所致。

3.2脂肪瘤的癥狀腫瘤呈圓形,質軟,大小不壹,多在頭面部和背部[2]。如果生在耳前、頸後,則多為粉紅色[2]。爆開後可見豆渣溢出,有時可感染化膿[2]。

3.3脂肪瘤的診斷通常發生在頭面部、胸部、背部和臀部。腫塊位於皮膚表層,呈半球形,大小從豆子到橙子不等。邊界清楚,質地堅實,或有囊狀感覺。有很大的張力,不容易脫離皮膚,所以可以推。在腫瘤表面,常可見針口較大,略黑,擠壓時有白色分泌物溢出,氣味難聞。腫瘤生長緩慢,壹般無意識癥狀。而繼發感染則表現為紅、腫、熱、痛,甚至形成膿腫,破裂後可自愈或形成瘺管。

3.4需要與脂肪瘤鑒別的疾病肉瘤為單發或多發,大小不壹,質地柔軟如棉,按壓可碎推,不與皮下組織粘連,有囊狀感,張力較小,表面無黑洞。

3.5脂肪瘤的辨證分型3.5.1脂肪瘤與痰氣同證(脂肪瘤以型?痰氣交雜)是指脂肪瘤的證候,脂肪瘤表皮中央有壹黑點,常伴有胸膈脹滿,情緒抑郁,急躁易怒,舌質淡,舌苔膩,脈滑為常見癥狀[3]。

3.5.2痰濕轉化為熱型脂肪瘤是指痰濕轉化為熱的脂肪瘤,表現為腫脹、燒灼感、疼痛甚至跳膿,伴有發熱、惡寒、頭痛、尿黃、舌紅、舌苔薄黃、脈數[3

3.6脂肪瘤的治療以外治法為主。也可以手術切除[2]。壹般不需要內治。

3.6.1外治法對於已中毒但未出膿的脂肪瘤,可外用黃金膏或尤魯膏。當膿腫已形成時,應切開引流,清除皮脂和膿液,然後用棉球蘸少量生丹或七散丹或稀釋的白降丹於腔內,清除囊腫。囊壁被侵蝕後要用生肌藥封閉,愈合後不易復發。

3.6.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徹底切除脂肪瘤。

3.6.3脂肪瘤患者的日常保健1。脂肪瘤切忌揉擠,否則容易感染潰爛。

2.已中毒的脂肪瘤患者不宜吃辛辣之品。

4.神經膠質瘤和粉末腫瘤

  • 上一篇:產後手腳麻木疼痛怎麽治療?
  • 下一篇:胃寒可以吃什麽來調節?(尤其是吃了梭子蟹會心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