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揭示了溝通和理解的意義無處不在。它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領我們過上全新的、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會愛和獨立;它教會我們成為更有能力、更善解人意的父母。歸根結底,它告訴我們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正如開頭所說:人生充滿艱辛。M·斯科特·派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壹段艱辛的旅程,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
然而,他並沒有讓我們感到害怕。相反,他帶領我們經歷了壹系列艱難甚至痛苦的改變,最終達到了更高層次的自我認知。
作者簡介
M·斯科特·派克(M·斯科特·派克先生)
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工作,成績卓著。他被譽為“當代傑出的心理學家”。
他曾加入政府心理治療特別小組,為越戰士兵提供治療。他還在日本沖繩的美軍基地擔任心理學家。
這些特殊的職業經歷成就了他的巨著《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京華渡劫
以下內容是《少有人走的路》壹書的精華,供書友參考。歡迎分享。未經許可,不得用於商業目的。
目錄
首先,自律——解決生活問題的最重要的工具
1.不守紀律的表現
2.自律的四個原則
二、愛——不斷拓寬自我邊界、完善自我的意誌。
1.何謂愛情?
2.談戀愛,自我設限
3.這些都不是愛。
4.愛的表達
第三,簡單介紹信心和恩典
上導軌軸承
首先,自律——解決生活問題的最重要的工具
人生充滿艱辛,因為人生就是壹個不斷面對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但是,面對和解決問題其實是人生痛苦的來源,所以很多人會拖延,會偷懶,但是問題還是存在,逃避只會讓問題加倍。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只有主動要求自己去承受痛苦,去解決問題,痛苦才能成為我們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才能在人生中戰勝壹個又壹個關卡,走向成熟的彼岸。
讓我們跟隨作者從“非自律的表現”和“自律四原則”對自律的分析,向自律靠攏。
1.不守紀律的表現
1.拖延,希望問題自動消失;
2對問題視而不見,假裝不存在,靠壹時的敷衍渡過難關;
(3)濫用藥物或用酒精、毒品及其他成癮物質麻痹自己,企圖暫時忘記問題,暫時擺脫問題;
④神經癥是最常見的逃避方向。
2.自律的四個原則
(1)延遲滿足
妳喜歡奶油還是蛋糕胚吃蛋糕?
妳會先吃哪壹部分?
麻煩的事情是要積極解決,還是先拖延?
所以,妳應該明白。只關註當下的舒適和快樂而不給長遠的未來帶來好處甚至傷害,這不是壹種延遲滿足的行為。
為了壹時貪財搶人,遲遲得不到滿足;孩子貪玩,只想盡快制止,卻沒有耐心去理解,只是大吼大叫或者破口大罵。
那麽哪些行為屬於延遲滿足呢?
為了減肥,有必要克制自己不吃面前的巧克力蛋糕。
為了演奏出流暢的音樂,每天花時間練琴是必要的。
為了和對的人在壹起而放棄暫時安定下來的想法也是。
育兒教育是如何影響“延遲滿足”的?
如果父母不自律,在孩子面前喝酒抽煙,沒有自制力,孩子也會效仿。
如果父母懂得自律,過有秩序的生活,孩子會覺得這種生活是理所當然的。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從小得不到足夠的安全感,長大後很容易陷入“今天喝酒,今天喝醉”的行為模式,抓住壹切可以抓住的快樂。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需要家長投入足夠的時間、耐心和精力去關心孩子,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價值感。
(2)承擔責任
我們必須正視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
給自己承擔太多責任,不利於解決問題,反而容易止步不前。這個極端就是患了神經癥;亂推諉責任,當然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極端的就是患上了人格障礙。
解決問題的唯壹有效方法就是直面問題,明確自己能有所作為的責任範圍,並付諸實踐。
神經癥和人格障礙病例
①“孤獨的”軍官的妻子。
壹名軍官的妻子患有神經官能癥。她每天開車去軍事俱樂部,希望結交新朋友。但是其他士兵的妻子不想和她在壹起。她覺得自己肯定有問題,可能是太內向了。她對此感到不安。
但經過治療後發現,她的智商比常人高,事業心比別人強,這是她無法和其他軍嫂相處的原因。孤獨不是她的錯。
(2)“不幸的”父母
有人格障礙的父母經常這樣訓斥自己的孩子:
“要不是妳,我早就跟妳爸離婚了!”
“妳媽神經衰弱都是妳的錯!”
“要不是養著照顧妳,我們早就可以順利讀完大學,幹出壹番真正的大事了!”
總之,“我的不幸”是妳們這些孩子造成的!
(3)忠於事實
我們生來對世界無知,人生經歷就像後天自己畫的地圖,指引著我們未來的生活。
過期的生活地圖會讓我們執著於過去的經驗和套路,以至於常常忽略眼前的事實,因而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比如換壹家新公司,還是套用以前公司的工作模式和人際交往。結果就是無法融入新環境,整天提心吊膽。
比如以前賣鞋的,現在賣棺材的,還是用以前的模式推銷,說“好久不見,買大送小,看看合適不合適。”結果...
作者斯科特將同理心定義為將童年時期產生並應用的做事模式復制到成年後的環境中的行為,即使這些模式不再適用。這是過期的“生命詛咒圖”。
之所以要突破共情,是從“先解決問題”的角度考慮解決方案,減少不必要的堅持損失。
忠於事實也意味著我們必須敢於接受外部的質疑和挑戰,並允許他人檢查我們的地圖是否過時。
但是善意的謊言在真心為對方好的時候是可以允許的。
(4)保持平衡
妳應該以追求誠實為己任,在某些情況下,妳需要隱瞞壹些事實和真相;妳不僅要承擔責任,更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妳不僅要學會延遲滿足,還要盡量過好現在的生活...
保持平衡是對上述三個原則的評論。保持平衡意味著建立靈活的約束機制。為了讓妳的心智成熟,妳必須在相互沖突的需求、目標和責任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
記住,維持平衡的最高原則是“放棄”。
及時放棄是避免失衡的根本法則。
二、愛——不斷拓寬自我邊界、完善自我的意誌。
1.何謂愛情?
愛是自律的動力。
愛是壹種不斷擴大自我邊界,實現自我完善,以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的意識。
2.談戀愛,自我設限
(1)自邊界的建立
(2)談戀愛
談戀愛就是自我邊界的某壹部分突然崩塌,感覺和別人融為壹體,感覺自己像個孩子壹樣無所不能,所以我很興奮,但這只是自我邊界的暫時崩塌。
只有靜下心來,找到對方的問題,才能明白,我們的邊界並沒有整合,我們的自我邊界又被封閉了。
(3)自我邊界的擴大
當我們走出舒適區,為壹件事努力的時候,自我的邊界就開始向外延伸。隨著不斷的努力,這種延伸的狀態逐漸穩定下來,自我邊界永久擴張,實現了我們的自我成長。
(4)真愛的體驗
真正的愛情是壹種自我膨脹的體驗,所以與自我邊界密切相關。
在愛的過程中,我們覺得自己的靈魂無限延伸,奔向我們愛的對象。我們渴望彼此滋養,希望彼此能成長。
為了實現這個承諾,我們開始驅使自己做出努力,從而實現自律。通過這樣的自律,我們付出,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自我體驗的成長,自我邊界的拓寬。所以,愛是自律的動力。
3.這些都不是愛。
(1)談戀愛≠戀愛
因為談戀愛不是出於有計劃有意識的主觀判斷。
因為談戀愛不需要努力,並沒有真正的拓展自我邊界。
談戀愛可以消除孤獨感,但不能有目的地促進心靈。
談戀愛的本質是生殖本能引發的性欲。
(2)過度依賴愛情
“我離不開Ta”是壹種寄生心理,不是愛情。癥狀包括難以忍受的孤獨,強烈的空虛感,把失去伴侶當成壹件極其恐怖的事情。
(3)精神關註≠愛情
不能滋養靈魂的精神關註不是愛。對金錢、權力、寵物、園藝的愛,都叫“愛”。如果妳在這些愛好中增長了見識,拓寬了境界,那就是愛;否則就不是愛了。
(4)自我犧牲≠愛情
給予者並不認可愛情的真相,往往以“愛”為幌子,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付出欲望,並沒有把對方的心智成熟當回事。
愛是壹個動詞,必須付諸行動。
想要愛,感覺和口頭上的愛不等於愛。
4.愛的表達
①註意
認真傾聽,互相幫助成長。
②不怕風險。
不要因為害怕失去而放棄愛情。
③獨立性
保持自己獨立,也允許伴侶獨立。
④全額投資
在承諾的驅動下,持續或不斷增加的投入是愛情的基石。
⑤勤於自省,平等交流。
遇到矛盾沖突時,適當提出想法,而不是隨意批評。
⑥懂得自律。
懂得克制愛的能量,不過度愛,不出軌,對伴侶和孩子有責任感。
第三,簡單介紹信心和恩典
盲目地認為宗教信仰對個人心理成熟和健康有幫助或有害,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生活中的恩惠和奇跡往往會讓科學啞口無言,但它們不是科學的對立面,是毫無根據地做決定。
而在宗教故事中,我們也能發現壹些道理...
在《聖經》中,我們讀到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被趕出了伊甸園,因為他們被蛇蠱惑,違反了上帝的規則,吃了智慧的果實。
在這個人類抗命的初始事件中,我們發現了這樣壹個bug:
上帝喜歡在黃昏時漫步伊甸園。他很愛人類,他們之間的交流是開放的。那麽為什麽亞當和夏娃聽了怪蛇的話後“偷”了禁果,而不是和上帝溝通,用“合法”的手段去爭取禁果呢?
撇去故事本身復雜的外殼,我們不難發現這件事的本質——是壹件偷懶的事。
為了立即滿足,亞當和夏娃選擇性地忽略了問題和矛盾,懶於正面解決問題,結果釀成大禍。
而我們在這個故事中也可以發現,他們對上帝的敬畏,對面對問題的麻煩和痛苦的恐懼,才是這種懶惰的深層原因。
從人類祖先壹代代傳下來,我們還是這樣——
我們懶得馬上解決問題,懶惰仍然是自律的最大障礙。
這種懶惰的根本原因是害怕解決問題時必須面對的各種挑戰、痛苦和困難。
結論
某些方面的自律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全面的自律可以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
與生俱來、無處不在的懶惰,往往讓我們無法應對,屈服於壹時的安逸和享受,阻礙我們發展出更成熟的心智。
修遠的路還很長,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放棄眼前的享樂,推遲滿足感,勇於承擔責任,主動加入問題的核心,澄清事實,及時解決問題。
妳認為什麽是對的,妳需要什麽,妳必須完成什麽...為什麽不現在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