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蘭又名紫吊蘭,屬於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莖短,叢生圓柱形肉質須根,葉條狀,葉緣綠色,葉黃白色。與金邊常見的吊蘭不同,長匍匐莖往往從葉片中抽出,帶根的小植物在頂端繁殖,開白色花朵,喜歡溫暖、濕潤、半涼爽的環境。適合掛盆觀賞,有利於室內空氣清新。城市綠化多用於花壇鑲邊。吊蘭是室內最傳統的懸掛植物之壹。它的葉子細長柔軟,從葉腋抽出的點點莖上有小植株,從盆緣下垂,像花壹樣舒展下垂,終年常綠;剛柔並濟,形似鶴展翅跳躍,故古稱“折鶴蘭”。總之,其特殊的造型構成了獨特的懸掛景觀和立體美感,能起到獨特的裝飾效果。紫葉吊蘭不僅是室內優良的掛葉植物,也是很好的室內空氣凈化花卉。吊蘭有很強的吸收有毒氣體的功能。室內壹般養L-2盆吊蘭,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可以被完全吸收,所以吊蘭又被稱為“綠色凈化器”。吊蘭全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肺、消腫散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聲音嘶啞、跌打損傷、牙痛等。
參考資料:
藥材來源:百合科植物吊蘭的全草或根。
采收與貯藏:全年均可采收,只洗不用。
原始形態的吊蘭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短而粗,紡錘形。葉多從根際叢生;葉片細長尖銳,具綠色或黃色條紋,長10-30cm,寬l-2cm,兩端稍窄。花葶長於葉,有時長達50厘米,常成為匍匐枝,頂端附近有葉叢或幼株;花小,白色,常2-4朵成簇,排列成分散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梗節位於中部至上部;葉狀的花被,6裂片;雄蕊6;稍短於花被片,開裂後花藥通常卷曲;子房無梗,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扁球形,每室有3-5粒種子。五月開花,八月結果。
參考棲息地分布
生態環境:各地廣泛栽培,可供觀賞。
資源分布:南非。
培養
1.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對光照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強。最適生長溫度為65438±03℃。
2.栽培技術:分株繁殖。幼苗種下後,在母株的發根還沒有完成,還沒有新的生長點之前,不要剪掉母株。此外,還可以用肉質根繁殖。
3.田間管理:冬季氣溫較低時,壹定要保持植株幹燥。在春天和夏天,土壤應該保持濕潤。秋冬減少澆水量,但冬天土壤不能完全幹透。生長期每十天施1次腐熟稀肥水,冬季每月1次。
特征鑒定須根圓柱形,紡錘形,根莖短。全葉長條狀至條狀披針形,長20-30cm,直徑1-2cm,頂端漸尖,基部有柄;顏色深綠,有的有黃色縱條紋或黃邊;質量硬。有些還有花葶和花序。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性質甜;微苦;性冷淡
功能主要是化痰止咳;祛瘀消腫;清熱解毒。治療痰熱咳嗽;跌倒受傷;骨折;癰腫;痔瘡;燒傷
用法用量:煎服,6-15g,鮮15-30g。外用:適量,搗實;或者油炸洗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