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驅癥狀的治療。前驅癥狀的出現可能是臨近心肌梗死的表現。此時應建議患者按照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措施及時、積極地住院治療,可減少此類患者發生MI的機會。
2.住院前的治療,住院前的診療效果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及時除顫;早期緩解疼痛,穩定患者情緒;減少自主神經系統的過度活動,消除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但此時的治療措施不應該影響患者快速轉送醫院。
3.監測和壹般治療,加強監測:本病早期易出現心律失常,心率血壓不穩定。應盡早開始心電圖和血壓監測,必要時監測血流動力學變化。應註意觀察意識、呼吸、出入量、出汗和外周循環,建立靜脈通道,監測心肌酶,為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提供客觀依據。監護的意義不是放過任何有意義的變化,而是保證病人安靜休息。壹般心電、血壓監測時間為3 ~ 5天,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者可根據病情延長監測時間。
4.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已證實血栓形成在AMI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AMI早期應應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這種治療的首要目的是建立和維持梗死相關動脈的通暢,其次是降低患者血栓形成的傾向,從而降低附壁血栓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的療效部分表現在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