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湘雅畢業後,吳少卿先在上海工業部傳染病醫院做住院醫師,後在蕪湖醫院做了幾年的內科和外科住院醫師,後調到南昌醫院做內科醫師。65438-0929年赴美國哈佛醫學院深造,在Scott教授和Feucker教授的指導下研究血液病,發表論文《白血病的治療》。隨後,這篇文章被列為Cisel《內科學》第3版的參考文獻。此時,吳少卿患有輕度肺結核,住在紐約多多療養院休養,並能以醫生身份參加醫院的胸科會議。從此,他開始對肺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和文獻,深感結核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需要大力預防。當他的病還在的時候,他回到了波士頓,轉到了肺科,並決心治療許多肺結核病人。1932年,他婉言謝絕了老師朋友的挽留,毅然帶著剛在美國結婚、在中國南昌醫院工作的美國護士長埃爾馬克女士回到了自己成長的祖國。仍在南昌醫院工作,擔任肺科主任、代院長,並在南昌西郊建立結核病療養院,定期到郊區麻風病院進行巡診。
1937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規模進攻中國。北平、天津、上海、太原、南京、武漢相繼失守。日軍逼近江西時,吳夫人在美國朋友的幫助下,帶領壹兒壹女乘坐外國遠洋客輪從九江返回美國。當吳少卿獨自搬到上海時,他的肺結核復發了。休息壹年後,他被任命為上海醫學院的肺內科教授。此時的上海已經成為壹座“孤島”。上海醫學院派朱和英到大陸考察醫院的選址並計劃遷入。隨後,學院師生分批經安南(今越南)前往昆明。吳少卿帶領幾名學生駐紮在河內,負責接待師生並運送他們。他管理有方,給很多老師和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醫學院先在昆明龍潭開課,後搬到重慶歌樂山。除了繼續擔任肺病學教授,吳少卿還擔任了重慶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兩年。65438-0944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再次赴美,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任研究員,並兼任波士頓馬薩諸塞州紀念醫院和德庫德肺科醫院肺科主治醫師。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仔細考察了美國的抗結核機構和設施,深刻了解了結核病防治的新進展。此時,他與闊別六年的妻兒團聚了。
65438-0946年隨家人回國,繼續在上海醫學院擔任肺內科教授,並擔任醫學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推動了上海乃至全國結核病防治事業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重視結核病防治事業,吳少卿異常興奮,積極參加各項結核病防治事務。幾十年來,為我國結核病控制做出了突出貢獻。
歷任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上海市分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學會委員、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顧問,中華醫學會上海市分會結核病科學學會主任委員、顧問,《中華結核雜誌》、《中華結核與呼吸病雜誌》副主編、顧問,中華結核學會理事、總幹事、副主任委員,中華結核學會上海市分會副主任委員。吳少卿於0980年3月65438日逝世,享年85歲。肺結核俗稱癆病。在發現特異性抗結核藥物之前,結核病流行,結核病死亡占人群死亡原因的第壹位。當時人們對肺結核的恐懼超過了今天對癌癥的恐懼,很多人因此得病,成為當時的壹大社會問題。自20世紀30年代初吳少卿專攻肺科以來,他首先關註結核病。1932年,他回到南昌醫院後,不僅加強了該院結核病的醫療工作,還在南昌西郊創辦了西山結核病療養院,並經常呼籲預防結核病。1937,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分會在滬成立,吳少卿當選為會員。1943,協會更名為中華醫學會結核病防治專業委員會,他當選為主任委員。1944年,吳少卿出國考察結核病防治工作,1946年回國。除了繼續在上海醫學院擔任肺病學教授,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結核病防治工作中。先是在上海醫學院的支持下,在中國紅十字會第壹醫院(現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的前身)劃撥了幾處房屋,並從聯合國救濟和康復機構獲得了x光機等儀器,建立了上海肺病中心診所,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
他從實踐經驗中認識到,只有少數單位的少數人做不到結核病防治工作。於是他積極參與恢復抗日戰爭時期中斷的中國防癆協會。他當選為總幹事,與陳湘泉副總幹事壹起,大力推動中國和上海的群眾性防癆工作。他還發起並協助其他省市和壹些地區恢復和建立了防癆協會。在上海,他聯合了上海兩家原結核病醫院和兩家肺科門診的約200名專業醫生,為全市和全國舉辦各種培訓班,培訓專業醫務人員,擴充結核病防治隊伍。按照吳少卿“重點檢查,發現治療必須徹底”的方針,他們利用配備微型x光機的移動小車,對部分高校、工廠、企業和部分行業的職工進行集體肺部健康檢查,以達到早發現病例、早治療的目的。他們幫助許多工廠、企業建立自己的療養院(室),並派專業的醫生、護士定期查房、出診,給予必要的指導,達到了既少花錢,又能讓病人得到合理治療的效果。
卡介苗接種對預防兒童結核病,尤其是兒童粟粒性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有很好的效果,在國際上得到公認。中國防癆協會大力培訓了壹批接種員後,立即實施了這項工作。當時人們對卡介苗接種還缺乏了解。吳少卿和劉永春博士寫了壹篇關於卡介苗無害的文章,提高了許多父母的意識,讓他們放心讓孩子接受疫苗接種。為提高人們對結核病的認識,中國防癆協會聯合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及相關單位組成委員會,開展結核病防治宣傳教育,勸阻隨地吐痰。宣傳教育采取多種方式,包括在路邊電線桿上刷標語;在火車、輪船、飛機和公共汽車上張貼海報;在中外報紙上發表文章制止隨地吐痰,在公交車、公交車上廣播制止隨地吐痰;在關於結核病的廣播講座節目中,專家們輪番授課;在電影院放映正片之前,先放映肺結核幻燈片;動員全市30多萬小學生,勸行人不要隨地吐痰。上述活動的規模和勢頭巨大,持續了五個多月。這些努力不僅在上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在全國起到了示範作用。
從1946-1949,吳少卿的工作異常繁忙,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結核病防治事業中。他直接領導上海市肺病中心門診的日常工作,和醫生壹起看x光集體肺部健康檢查的微縮照片,每周親自出診壹次,參加上海市防癆協會的各種防癆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為加強中國防癆協會與中央衛生部的聯系,中國防癆協會於6月由上海遷至北京1951 1,邱祖遠接任吳少卿總幹事。人民政府非常重視結核病的預防工作。吳少卿非常興奮,並更加積極地推動上海和全國的結核病防治工作。
1951年國外報道異煙肼治療結核病有效。從65438到0952,吳少卿與軍事醫學科學院合作研制國產異煙肼,獲得成功。該藥物經上海第壹醫學院藥理學教研組分析,證明毒性很大。然後在中山醫院、中國紅十字會第壹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1醫院進行了研究,證明國產異煙肼療效高、副作用少、價格低。隨後,吳少卿在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結核病科學學會會議上宣讀了研究成果,並在《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使國產異煙肼迅速普及到全國,許多結核病患者得到了及時治療。隨後與上海第壹醫學院病理學教研組、微生物學教研組合作,研究異煙肼耐藥性與結核病致病性的關系。他們選擇胸片確診、痰塗片陽性、過去從未使用過任何抗結核藥物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服用異煙肼後,對其痰培養進行耐藥性檢測,然後對小鼠和豚鼠進行接種。分別於65438±0月齡和2月齡用乙醚處死,取其脾、肝、肺和淋巴結進行大體觀察和顯微鏡檢查。對平均接受7個月異煙肼治療並有完整數據的25名患者進行了分析。經證實,所有痰檢陽性患者均出現耐藥性,其臨床癥狀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時,耐藥結核分枝桿菌對動物的致病性也降低。但少數患者存在差異。吳少卿認為,這種差異是由標本中宿主和細菌的不均勻性造成的。他主張,只要是臨床必需的,就不必因為結核病的耐藥性而限制給藥。本研究為結核病患者應長期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命題提供了理論依據。65438-0957,吳少卿作為中國代表團的壹員,參加了在新德裏舉行的第14屆國際結核病防治大會。在會上,他宣讀了這項研究的結果,受到了代表們的好評。
為進壹步開展上海市結核病防治工作,在上海市衛生局領導下成立了上海市結核病防治委員會,電話65438-0956。上海市衛生局局長王雨嫻任理事長,吳少卿任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少卿負責擬定全市統壹的結核病防治工作規劃,指導全市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開展,從業務和技術上統壹上海市結核病醫院、中國結核病防治協會上海分會、上海第壹醫學院肺科三支主要結核病防治力量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同時,他還組織了每周壹次的病案研討會,討論疑難病例的診治。參與者包括所有單位的肺科醫生和放射科醫生。這對提高城市醫生的專業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吳少卿壹直熱心幫助其他單位建立肺科,如上海市胸科醫院、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等,並得到他的指導。在浙江嘉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1醫院,收治了許多患肺結核的解放軍戰士。連續三年組織結核、呼吸外科部分專家、醫生在周日講課、看片、授課、辦案、開展手術治療,提高了醫院的專業水平。
隨著人民健康的發展,上海形成全市結核病防治網絡的條件已經成熟。1956在市衛生局的領導下,成立了上海市結核病防治中心。1957-1958全市各區縣都成立了結核病防治所,負責本區縣的結核病防治工作。從此,在防治中心的統籌下,全市結核病防治工作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
按計劃抽樣檢查,上海市結核病患病率由1957年的400/65438+萬下降到1990年的64/65438+萬;城市結核病死亡率從1951年的208/65438+萬下降到1990年的4.3/65438+萬。新生兒卡介苗接種覆蓋率不斷提高。兒童結核性腦膜炎和粟粒性肺結核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顯著下降。1955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83.3/65438+萬,1980年無死亡。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亞太地區、美國、英國和羅馬尼亞的結核病專家在訪問上海後,都對上海在結核病防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欽佩。這些成績是在中國* * *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全市結核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的。當然,這也離不開吳少卿的長期努力和建議。
吳少卿在1979全國結核病防治學術會議上指出:結核病仍然是我國當前肺部工作的壹大難題,必須在壹定時期內解決。壹定要做好“徹底治療”,治療好壹個,在預防中治療。治愈率越高,預防的負擔越輕。今後,隨著防控方案的嚴格執行,疫情應該會得到完全控制。半個世紀以來,呼吸生理學研究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肺功能檢查在內科、外科、呼吸科和職業病中的廣泛應用。以前中國的肺功能檢查只有最簡單的肺活量檢查和檢查常數。從1956開始,吳少卿等人開始進行肺功能檢查,用代謝組學代替肺活量計進行肺功能檢查。後來又陸續引進新儀器,對我國正常人的肺活量、通氣功能、換氣功能進行壹系列測試。吳少卿等人在1956-1961期間連續發表了24篇關於肺功能檢查的論文。1961年,他們編著出版了《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壹書。這是我國第壹本關於肺功能的專著。本書重點介紹呼吸生理學、肺功能檢查的價值、檢查方法、肺功能的正常常數以及各種肺部疾病中肺功能的變化。同時,測試方法和步驟的描述極其詳細,基層單位的醫生可以用這本書進行測試。這本書在全國很受歡迎。
上世紀50年代,國內關於肺病的書籍屈指可數,很多醫生大多是看國外出版的專著。然而,國外肺病的流行和臨床情況有時與中國的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吳少卿認為中國應該編寫自己的專著,否則對肺科的發展極為不利。從65438年到0959年,他和其他有關專家壹起編寫了《結核病和實用結核病療法》等書籍。還是上海第壹醫學院主編的《實用內科》1952、1958、1972、1980版的編委,呼吸疾病版塊主編。這些專著在普及我國肺病知識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20世紀60年代初,中山醫院肺科對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患者的肺功能進行了研究,積累了大量數據,為呼吸衰竭的診治奠定了基礎。20世紀70年代,吳少卿根據自己半個世紀的臨床經驗和淵博的醫學知識,高瞻遠矚地指出,在抗生素和抗結核藥物問世後,世界範圍內肺部疾病的流行病學發生了巨大變化,結核病和急性肺部炎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有些病例不可避免地會演變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煙、空氣汙染和各種過敏原的長期影響導致了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癌發病率的增加。他認為,結核病醫生應該拓寬視野,不應該局限於過去狹窄的範圍,只局限於對結核病的研究。
他強烈主張戒煙。他在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結核病科學學會召開的全市綜合論證會上,提醒上海的肺科醫生要重視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防治。1971周總理指示衛生部成立防治慢性支氣管炎辦公室,領導全國防治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的研究工作。1990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了促進戒煙的組織。這些事實與吳少卿的設想不謀而合,表明吸煙對慢性支氣管炎的危害已經成為壹個世界性的問題。
吳少卿壹生寫了許多書,包括80多篇論文和近10冊有關肺病的教科書和參考書。他豐富的肺科學知識和經驗,豐富了我國現代醫學寶庫,為我國肺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50年代中期,我與肺科同事壹起研究了當時國內尚屬空白的肺功能檢查技術,並取得了成功,出版了《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壹書。20世紀60年代對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患者進行了肺功能檢查,積累了許多成果和數據,為呼吸衰竭的診斷和治療奠定了基礎。吳先生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講課生動,表達準確,邏輯性強,對基礎理論和各種疑難雜癥作了全面綜合的講解,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效果。並熱心幫助兄弟醫院建立肺科,培養人員,傳授醫術,進行臨床會診,指導教學。發表論文80余篇,包括《實用內科呼吸系統疾病》、《實用結核病治療》。1956獲上海市勞動模範。吳少卿在培養人才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長期擔任上海第壹醫學院肺內科教授、中山醫院肺內科教研室主任。他的教學方法是獨創的。他用富有啟發性的方法,簡潔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從病理、病理生理、臨床特點等方面來表達肺部疾病,邏輯性強,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他對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學員都有明確的要求和壹套培訓方法。他通過查房、病例討論、教學討論、胸會等形式授課。他指導住院醫生閱讀外國文獻並要求他們做筆記,鼓勵他們寫病例報告、病例分析和文獻綜述,並親自為他們修改文章。他還鼓勵主治醫生、研究生和進修生從事研究和撰寫論文。在他的指導下,中山醫院的肺科醫生每年在國內雜誌上發表多篇質量較好的論文。
上海第壹醫學院每年接收5-6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肺復訓學員,20多年來從未間斷。醫學院還開設了幾門關於肺功能的高級課程。這些學員遍布全國各地,已經成為骨幹。據統計,全國有11所醫學院校肺科主任是吳少卿的學生。至於他的學生,在國家結核病防治機構和綜合醫院擔任肺部領導和醫生的就更多了。他的學生、王德利、朱等都是國內著名的肺病專家。
20世紀60年代,《外國醫學與中國呼吸疾病月刊》由中山醫院肺內科主編。吳少卿動員主治醫師以上的醫生每月寫壹兩篇摘要,他對照原文認真修改,以提高他們閱讀和撰寫英文雜誌的能力。長期擔任《中華結核雜誌》、《中華結核與呼吸病雜誌》副主編、顧問,《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委。他非常重視雜誌的質量,經常為雜誌修改稿件,撰寫專著。
他規定自己每年至少要寫壹篇科研論文,每篇論文至少要修改三次,多則五六次。直到論文質量達到要求,他才交卷。中華醫學會編輯出版部與吳少卿手稿打過交道的老編輯們都很欣賞他嚴於律己的作風。中英文稿件幾乎不需要改壹個字或者壹個標點。
1979 11全國結核病防治學術會議在杭州召開。吳少卿出席了會議並作了報告。該報告明確了中國結核病控制和根除的關鍵問題,為肺病工作者指明了科研方向。該報告後來發表在《中國結核與呼吸疾病雜誌》上,影響很大。
在他去世前的兩三個月,吳少卿患有頻繁的心絞痛。雖然在醫生的建議下休息了壹段時間,但只要身體稍有好轉,他就寫文章。直到去世前兩天,他還完成了南京軍區後勤衛生處組織的《內科主任及主治醫生呼吸疾病高級課程講座集》的序言和演講稿。3月1980日上午,他還在指導年輕醫生翻譯專著《呼吸系統疾病基礎理論》(英文),邀請上海市結核病中心陳恒博士報告上海結核病防治情況。16下午,他突發心臟病去世了。噩耗傳到全國各地,所有被他教過的朋友和學生都很難過。他壹生致力於中國的結核病防治事業。去世前,他留下遺言,把自己的身體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個人
簡歷
1895 65438+10月21出生於安徽省潮縣。
1921畢業於長沙湘雅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醫學博士。
1921―1929先後在上海工業部傳染病醫院、安徽省蕪湖醫院、江西省南昌醫院擔任住院醫師、醫師。
1929赴美國哈佛醫學院深造。
1932-1937曾任南昌醫院肺科主任、代院長。
19371944先後在上海、昆明、重慶擔任上海醫學院肺內科教授,兼任重慶市中心醫院副院長。
1937-1980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學會委員、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顧問。
1944-1946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做肺部研究員,也曾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紀念醫院和波士頓德庫德肺醫院肺部科擔任主治醫師。
1946-1980任上海醫學院(1952更名為上海第壹醫學院)肺科教授、顧問,創辦上海市肺病中心診所,任主任,赴上海城中肺病療養院(上海市第壹肺病醫院前身)指導工作。
1980三月16死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