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由於缺乏“環保經濟”和“生態經濟”的正確觀念,出現了“先汙染,後治理”的現象。先汙染環境,加大工業發展,經濟快速上升,然後花大量的錢引進大量的先進技術來凈化水和空氣,這就相當於割自己的肉餵自己,撕自己的皮補自己的傷口。“低碳經濟”是在尊重生態平衡、追求健康向上生活的前提下,不斷滿足人類物質文化需求而創造的生態經濟。“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制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汙染的落後產能,推動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還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慣性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加汙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者生活中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目前,在中國壹些發達城市,“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經得到推廣。上海、杭州等地將首先對能相對減少尾氣排放的公交車進行“減廢”。電力和柴油的混合動力用於發電。杭州壹家知名酒店推出了“低碳綠卡”,客人不使用酒店提供的壹次性洗漱用品可以獲得額外積分。他們用這種方式鼓勵人們保護環境,關註“低碳”。國家大力推廣公共交通,杭州有規定,世界環境月,日子是奇數,尾數為奇數的車牌號只能開,偶數,尾數為雙數的車牌號只能開。此外,大排量汽車不能駛入市區,這也在壹定程度上幫助人們樹立了良好的“低碳”意識。
第三,“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1)“往清水裏滴壹滴墨水容易,拿出來卻不容易”——“低碳”需要我們有自信。低碳生活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壹種態度,而不是壹種能力。要積極倡導和踐行低碳生活,註意節約用電、用水、用油和節氣。除了種樹,還有人買運輸裏程短的商品。有些人堅持用各種方式爬樓梯,有些很有趣,有些難免麻煩。但是關心全球變暖的人們實際上已經將二氧化碳減排帶入了他們的生活。
其實節約能源,創造低碳生活,很簡單。比如打印雙面紙,淘米澆花,隨手關燈,夏天空調溫度升高壹度,冬天降低壹度,多騎自行車,像城市無車日壹樣少開壹天車,等等。這些行為旨在培養壹種習慣和壹種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在思想上樹立節約的意識,節能低碳才能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積極自覺的行為。
(2)“不積跬步,則千裏之外;不積小流,成不了江河大海。”——“低碳”需要持之以恒。低碳”是壹種生活習慣,壹種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自然習慣。只要妳願意主動約束自己,改善生活習慣,就可以加入進來。”當然,低碳並不意味著妳要節儉,放棄壹些生活的享受。只要能多節約,不浪費,也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
踐行低碳生活理念,正在成為倡導新的文明實踐、傳播綠色文明的具體體現。“低碳生活”不僅應該是壹種被廣泛倡導的生活方式,更應該是每壹個地球村居民義不容辭的義務!每個人的壹小步將是社會的壹大步。
為了讓藍天永遠保持蔚藍,為了讓大自然的森林永遠郁郁蔥蔥,為了讓河流永遠清澈,為了讓下壹代的地球永遠美麗,讓我們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