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年母親患抑郁癥:丈夫認為自己有病,子女不敢同居。

中年母親患抑郁癥:丈夫認為自己有病,子女不敢同居。

在醫學上,抑郁癥的發病機制是神經遞質紊亂,其診斷依賴於患者的表情、家人的觀察和醫生的會診。然而,許多更年期女性由於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個人認知,在壹個隱秘的角落裏患上了精神障礙。目前,我國約有9500萬抑郁癥患者,但更年期女性的確切統計數據仍為空白。年輕人開始在網絡空間分享母親“更年期抑郁癥”的患病歷程。除了病理因素,還表現出了更復雜的壹面——他們其實沒有自己的生活,壹輩子都交給家人,無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也無法接受現實。

文|蔡佳欣

編輯|陶若谷

直到有壹天,豆瓣ID發現了藏在媽媽購物車裏的壹個熟悉而隱秘的世界——給女兒的小葉紫檀手串,給老公的養胃面包,她未能下單的呢子大衣和羽絨服。在白看來,這些都是母親努力生活的痕跡。但是,我給自己買了壹條淡粉色的雪紡圍巾,我媽卻在家裏的衛生間上吊自殺了。“正是這些平凡的細節,讓妳的離開如此出人意料。”

她的帖子《逛媽媽的淘寶》刺痛了很多有類似經歷的人。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想到她母親的死會如此出人意料。在另壹個家庭,壹個普通的早晨,全家人剛剛包好餃子,約定第二天帶她去醫院看失眠。對於她34歲的兒子來說,這原本是無數個普通日子中的壹天,但幾個小時後,她的母親從壹棟高樓的窗戶跳了下來。

壓垮母親的最後壹根稻草指向了“更年期抑郁癥”,醫學上稱為“圍絕經期抑郁癥”,是壹種最早出現在更年期的精神障礙。北京安定醫院心理醫生王雪表示,女性更年期通常發生在45歲至55歲,這意味著卵巢功能下降,激素水平下降,這是抑郁癥的高發期。少部分人是第壹次,很多患者既往有病史,但可能沒有引起重視,沒有被醫生確診。“壹個人自殺了,難道壹點改變都沒有嗎?”

很多人跟我們分享了我媽“更年期抑郁癥”的病程。暴躁,沈默,有時脆弱,愛哭,就像壹個需要被保護的孩子,媽媽的這張臉在她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展現過——她曾經是那麽堅強,無所不能,甚至是別人眼中的完美主義者。

(註:本文所說的“更年期抑郁癥”壹般是指更年期發生的精神障礙。為寫作方便,簡稱為“抑郁癥”,相關疾病包括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焦慮癥等。由於患者個體差異較大,本文病例不限於首次絕經。)

沒有明確的時間患上“抑郁癥”,直到出現嚴重的異常行為。七八年前的壹天,李子玉的母親突然切斷了家裏的對講線,說別人會通過它監視她。

從那以後,李子玉就覺得不對勁了:在小區裏走著走著,有熟人迎面跟她打招呼,她媽媽會悄悄告訴她,從她的表情可以看出那個人對自己有問題;李子玉的玩戒指掉在了他爸爸的車裏,他媽媽看到後直接描述了車裏其他女人的細節。“明顯的感覺就是病態。”回想起來,在日博士生李子玉發現,早在這種“被害妄想”癥狀出現之前,母親就已經變得暴躁易怒,為了壹點小事就和父親大吵大鬧,誰要是把鑰匙落在家裏,也會大發脾氣。但是沒有人意識到她生病了。他們只是問她:“妳整天都在說些什麽?”

雲然這半年壹直不知道自己的異常,直到媽媽體重降到80斤以下:整夜睡不著,緊張,不開玩笑。周圍的人不理解。老公是國企員工,女兒在北京工作。焦慮是什麽?雲然也覺得“我才是應該更焦慮的人”。

在2000公裏外的廣州,母親的生活呈現出看似悠閑卻不為人知的空白。回憶起她的變化和異常,遠在北京的雲然壹無所知。她唯壹能記得的是她的祖父去年去世了。在過去的六七年裏,媽媽沒有工作,總是壹個人在家,每天早上照顧生病的爺爺。雲然從來沒有想過爺爺走後,媽媽每天早上都在做什麽。

有些人出於保護孩子的目的,幹脆隱瞞病情。李子玉是獨生子。從小長輩生病,父母吵架。她對我保密,不參與任何糾紛。“專心學習就好。”。為了不影響高考,李子玉被父親送到了外婆家。她不知道母親和家人有多辛苦,甚至後來母親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幾年後她才從親戚那裏得知。

李子玉生活在中國西北的壹個二線城市。時隔6年,家中長輩仍在回避此事。我媽有時候會主動提起“我那時候精神有問題……”她話音未落,舅舅趕緊打斷道:“別瞎說。”周圍環境對抑郁癥的汙名化也在加重她的“羞恥感”。

據心理醫生王雪介紹,像李子玉的家人壹樣,有太多的患者及其家人對抑郁癥有壹種羞恥感。在咨詢體驗中,很多患者看到診斷結果都會問她:我為什麽要被診斷為抑郁癥?年齡越大,羞恥感越強。根據王雪的分析,這可能與他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有關。“在那個年代,精神疾病是壹個恥辱的稱號。年紀大了,得了精神病,太丟人了。”

這種“羞恥感”使他們傾向於隱瞞自己的疾病。蘇的母親,壹個來自河南的女孩,四年前被診斷出患有抑郁癥。她擔心被人說瘋了,所以總是擅自停藥,沒有好轉。在她家鄉的村子裏,她媽媽告訴她,很多像她壹樣的女人都不敢說:“太難受了,還在和疾病做鬥爭。”

在北京安定醫院,王雪超過壹半的門診病人來自外地,大多在山東、內蒙古、河南和東北的中小城市。她去北京就醫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她分析,可能與當地醫療資源有限有關——通常只有壹家精神病醫院,沒有分專業的分院。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混在壹起,體驗不好。

大城市的人壹般都是先去婦科或者中醫。廣州曾經對500名更年期女性做過調查。其中76%的人認為遇到情緒障礙應該去婦產科,只有不到20%的人選擇內科或精神科。重慶壹位母親49歲停經。她久久不能擡頭看天花板,也擡不起左臂。她選擇去神經內科,被診斷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於是她把自己總結為“更年期綜合征”。她告訴女兒,“排隊的女性很多,都是更年期綜合癥,比我還嚴重。”後來來到市精神衛生中心,被診斷為“中度抑郁+輕度焦慮”。

經常有患者問王雪“為什麽這個更年期過不去?”她介紹,目前國內對“更年期抑郁癥”的識別率和治療率較低。由於其早期癥狀與更年期重疊,通常被認為是女性必要的正常生理現象。“還好被其他醫生推薦到精神科找治療。”

即使做出了診斷,有些孩子也會認為“好像沒有危險。”媽媽做全身檢查的時候,雲然怕是惡性腫瘤。當她發現精神問題導致體重直線下降時,她松了口氣。事實上,抑郁癥的自殺率在4.0%-10.6%之間(註:數據來源於《中國抑郁癥白皮書(2019)》)。相反,更年期會變成壹個面具,會把“抑郁”變成隱形殺手。

這個殺手在2020年9月帶走了壹個豆瓣網友的母親。“我走了”(ID)在帖子裏寫道,暑假的時候,我媽提過“睡眠不好,沒力氣”,但她並不在意,只是提醒我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開學後,我忙於學習。有壹天,我給我媽發了壹條微信,沒回。“我以為她在工作。”那天早上,我媽媽跳橋自殺了。

她壹得到消息,就知道她媽媽病了,已經壹個多星期沒去上班了。媽媽是怎麽度過那段時間的?她不知道。“我母親失眠壹定很痛苦。為什麽我沒有堅持陪她去醫院?”

為了把母親“騙”進精神科,沈陽女孩劉玲以同學的母親為例,隔壹個月就講講類似的疾病,講講治療的進展。前後用了三個月,我媽終於坐到了心理醫生的對面。但我還是忍住了,不停地重復著“反正我也吃了這麽多年的苦”——十年了,劉玲的媽媽什麽都不喜歡,坐公交,去超市,走小區,去醫院都抱怨。身體每隔三五次就會下去壹次,全身的每個細節幾乎都檢查過了。我看過呼吸科,腦科,消化科,骨科。壹些醫生建議去看心理醫生。劉玲的媽媽快瘋了。“這怎麽可能?”

最後心理醫生問:阿姨,妳覺得自己受委屈了嗎?劉玲看到母親的眼淚立刻掉了下來——她堅強了壹輩子,卻因為壹句話而哭了。

王雪經常在門診遇到這樣意誌堅強的病人。“我害怕這種硬撐。他們壹輩子都在盡力扮演女兒、妻子、母親的角色,管得太緊了。”

她曾經接觸過壹個53歲的病人,她家的二女兒。她從小辛辛苦苦挑水種地,公婆臥病在床五年,都在伺候她,照顧兒子的學習和丈夫的生活。她在工作中也是壹名優秀的老師,無論做什麽都盡力做到盡善盡美。有壹次她臥病在床,沒時間做飯,老公就指責她:妳怎麽這麽不孝?從這壹刻開始,抑郁癥爆發了。這些女性通常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王雪說,“當他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他們無法壹下子忍受。”

以前很多生病的媽媽在別人眼裏都是完美主義者。蘇的母親曾和丈夫在北京工作。她每兩個月回壹次老家照顧孩子,然後回北京照顧丈夫。“真的很想讓身邊的人誇誇她。”後來老公退休了,她還在努力賺錢,卻覺得很委屈。她實在憋不住了,才跟蘇說:“我不想活了,我只想從樓上跳下去。”

更年期遇到抑郁癥,看病的過程就像是“痛苦、求醫、無病、痛苦”的無盡循環,不斷加劇患者的身體焦慮,逐漸讓他們失去家人的信任。

很多丈夫認為“抑郁”就是“想太多”和“裝”。王雪的53歲患者發病後突然無法起床,針灸也不起作用。她老公以為她在裝病,不想工作。另壹位女性確診後,醫生告訴她不要過分刺激她,但發生矛盾時,丈夫還是會當面指責她——“神經病。”

在成都女孩盧琳的家裏,母親對父親的抱怨多於感激。我媽出生在壹個幹部家庭,年輕時以美貌聞名。婚後壹年,壹名飛行員前來求婚。嫁給了壹個普通工人,她總是抱怨丈夫無能,不會賺錢。有時候壹天給女兒打二三十個電話,瘋狂地罵老公。

直到母親被診斷出雙相情感障礙,呂林才知道母親多年的心理創傷:做過三次子宮肌瘤手術,害怕死亡和癌癥——但強大的母親生病時沒有任何幫助,丈夫什麽都不懂,於是女兒逃到外地讀書。這是盧琳不理解的母親的另壹面:無助。

後來父母離婚,我媽開始抱怨我壹個人在家害怕。在盧琳看來,“她其實沒有自己的生活,她所有的生活都給了她的家庭。如果妳對生活不滿,妳既沒有能力讓生活變得更好,也沒有能力接受現實。”這是很多中老年女性的情況,她們控制和依賴家庭,即使和丈夫分居。

“價值觀的喪失是抑郁癥高發的壹個因素,”王雪說。無論家庭還是工作,很多人都會覺得生活失控。“他們需要存在感,需要尊重,需要認可。”

退休也是標誌性事件之壹。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的精神病醫生陳雪說,她所在的醫院曾經有好幾個護士。退休半個月後,她突然趕去坐班車。當她到達醫院時,她想起她已經退休了。“妳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誰,要做什麽,特別失落。”

當李的母親到了53歲時,壹位年輕的領導突然被調到她的崗位上,每天督促她的工作進展。母親不得不調整和改變已經保持了30多年的工作節奏,但還是跟不上年輕人的速度。在哈爾濱,她天天給在青島的女兒打電話,哭。即使蒸籠忘記放入水,被烤焦了,她也會哭著責怪自己。“感覺自己腦子差,沒用。”我媽壹輩子強勢,好像無所不能。她承包了家裏的壹切,甚至換燈泡,修電器。

這些強大的母親往往讓人忽略了溫柔可愛的壹面。母親生病後,呂林想起了壹件事。她媽媽曾經買過壹本性教育書放在家裏的書架上,偷偷觀察了壹整天。最後,她忍不住提醒呂林讀它。“妳奶奶從來沒教過我們這些。”

在醫學上,抑郁癥的發病機制是神經遞質紊亂,主要臨床特征是顯著而持久的抑郁。常見癥狀包括思維遲鈍、註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自我評價低。對於孩子來說,觀察和陪伴母親的過程就像壹張灰色的網,他們逃不掉。

生病的母親總是靜靜地凝視窗外。她曾經說著最標準的普通話,生病的時候卻只願意說最土氣的方言。奶奶來了不想見她。她爸爸單位有食堂,但是每天中午都要回家陪她吃飯。當李子玉度假回家時,她媽媽靠在門上,靜靜地看著她玩電腦。

面對這個陌生的媽媽,李子玉不禁抱怨,“為什麽我媽媽會這樣?”直到有壹天,奶奶打電話來說:“快給妳媽媽打電話。她壹直哭,讓我和她壹起去大學找妳。”李子玉意識到,上大學後,她的母親壹直非常想念她,她盡力控制自己的個人感情。她沒有打斷反對她離開西北去南方,去日本讀碩士博士,壹周只和她說壹次話。

很多人都直觀的看到了《父母雙亡》的爆炸場景。盧琳的媽媽壹生病,隨時會把怒氣倒在女兒身上,鞋子會沾上泥,衣服不會洗幹凈,壹有風吹草動就開始打人,罵人,甚至摔東西,“就像壹個人間惡魔”另外,這個炸彈隨時會爆炸。

這時,盧琳也陷入了崩潰和絕望。生病的母親有多張臉,有時會突然變成另壹個人。反思以前被控制的教育,盧琳不得不在不同的模式中來回切換——和她站在同壹戰線說她父親的壞話,或者給她買東西緩解她的情緒。“我想逃離但我不能,”盧琳說,因為如果我得不到她的回應,我的母親會傷害其他家庭成員,“這意味著整個家庭都在遭受這種疾病的折磨。”

社交網絡上有很多記錄孩子痛苦的帖子,寫的是“更年期抑郁癥”的母親如何把自己的情緒強加給自己。因為媽媽的悲觀,她沒有自信,比誰都自卑。最痛苦的時候,盧琳甚至想,“她死了,我們家所有人都解脫了。”這種消極和壓抑又會反過來激怒和傷害母親,家庭關系陷入惡性循環。

抑郁癥的診斷取決於患者的表達、家庭觀察和醫生咨詢。“不同於內科和外科疾病,現有的醫學檢測手段無法找到明確的抑郁癥病竈,很難從檢查結果中直接認定為抑郁癥。需要醫生綜合臨床表現、精神檢查、輔助檢查結果來確定。”王雪說。

能早期發現母親異常並帶去醫院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壹線城市,對抑郁癥有充分的認識。但是,母親還是認為這個病不光彩。除了孩子,她從來不讓朋友陪她看病。孩子們大多二三十歲,正處於職業發展的重要階段,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和經濟壓力。

我媽中年離婚,得了抑郁癥。對劉慧慧來說,這是壹個她只能獨自承擔的沈重負擔。壹方面,劉慧慧將被卷入她母親沮喪的情緒中,並被要求詢問她離婚的父親過得怎麽樣。“她總是強調她不能讓我爸好過。”。同時,她還要給母親治病。他們分別住在北京和重慶。母親生病時,劉慧慧經常請假回家,這耽誤了她的工作。

“生病的時候才知道‘陪伴’這個詞有多難。”劉慧慧說,她最終決定帶母親來北京養病。但這並不容易。光是租房,每個月就要花掉妳壹半以上的工資。對於劉慧慧來說,她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母親未經授權的停藥和反復無常的抑郁癥,讓她感到不安和疲憊。

這是目前抑郁癥患者的伴生問題。抑郁癥就像壹個黑洞,不僅把病人吸進去,還會“吃掉”周圍的人。自殺傾向是家屬關心的重點,醫生會建議家屬壹直陪伴患者,觀察其言行。壹個廣州女孩辭職在家陪媽媽。她只能從早到晚坐在床邊,聽著自己的負面想法。“觀察祈禱,她舒服我才能舒服”。因為這個,女孩沒有收入,經常半夜跟著媽媽去醫院。“消極又假裝樂觀太難了。”

在王雪看來,只要患者能夠接受治療。很多病人讓她開治療失眠的藥,接受這是生理問題,是情緒問題,但不壹定接受她是抑郁癥。“很難改變壹個人的想法,所以接受治療就好。隨著治療的進展,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可能會發生變化。”

現在,盧琳找到了對付她母親的方法。分開住,但是家裏買東西,每個月都要郵寄。這樣媽媽才會覺得,“妳心裏有這個家,還在依賴她。”壹旦她的情緒來了,盧琳假裝生病,抱怨她的生活。這個時候她媽媽會因為擔心她而被轉移。兩代人的角色好像顛倒了,媽媽們無所適從。只有看到自己的孩子,才會有被保護的感覺,才會表現出安心。

但長期籠罩在壓抑的家庭氛圍中,盧琳本人也在看心理咨詢師。她對未來的期望並不太高。“只要不觸及她的底線,也不算太壞。我們現在就做吧。”

(除、、蘇外,文中其他人物均為化名。)

  • 上一篇:如何控制雞圓環病毒病?
  • 下一篇:經血療法治療疾病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