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新媽媽都有和小宇壹樣的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使用正確的開奶方法。來看看豆豆媽教的妙招吧。
首先,使用正確的姿勢
1,最合適的座位
哺乳前,哺乳媽媽可以先給寶寶換幹凈的尿布,讓寶寶舒服地開始吸吮。然後洗手,用溫水擦洗,把寶寶抱在懷裏,讓寶寶的頭靠在媽媽的胳膊上。母乳餵養采取坐姿最合適,寶寶的頭可以稍微高壹點,因為這樣對母子都不費力,還可以防止寶寶吐奶。媽媽在餵奶的時候,可以用小凳子把寶寶頭壹側的腳稍微擡高,這樣抱著寶寶頭的胳膊就可以放在擡高壹側的腿上,更容易餵奶。
2.讓嬰兒的嘴唇接觸乳暈
母乳餵養時,媽媽要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送入寶寶口中,寶寶下唇微微外翻,使乳暈下部盡可能進入寶寶口中,寶寶的舌頭可以自下而上包裹媽媽和乳暈。這樣,隨著寶寶吮吸,舌頭由前向後波浪式運動,嘴唇有節奏地或松或緊地運動,可以很好地* *媽媽乳暈的神經敏感區,這是促進泌乳的最佳信號。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只有當寶寶的嘴裏含著乳暈部分的時候,* * *才會像收到信號壹樣敏感地開始“開閘放水”,如果只含* * *奶,母嬰再擔心也沒用。嬰兒只會吮吸他們的母親。這就是它們不能吸奶的原因。
3.防止溢乳
嬰兒吮吸乳汁時,往往會隨著乳汁將空氣吸入腹部。進食後,如果因換尿布或移動、翻身而使腹部氣體上升溢出,容易造成溢奶甚至吐奶、噴奶。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最好在哺乳前更換尿布;餵奶後,媽媽可以把寶寶的頭擡起來靠在媽媽的胸前壹會兒,用手輕輕拍打寶寶的背部,讓寶寶腹部的空氣溢出,而不用把剛吸入的乳液拿出來。
4、夜間哺乳姿勢
晚上哺乳時,母親壹般都是躺在床上餵奶,讓嬰兒輕微側臥,母親自己也給側臥的嬰兒餵奶。晚上最好不要讓寶寶仰臥,媽媽俯身用胳膊餵寶寶。在這種姿勢下,如果媽媽困了,支撐不住入睡,就會壓住寶寶,造成窒息;不要讓寶寶抱著* * *(或橡皮* * *)入睡,因為這樣不僅不衛生,還容易導致寶寶窒息或嘔吐。
第二,把握母乳餵養的時機
1,按需哺乳,想吃就吃。
新生兒不需要定時餵,隨時隨地都可以餵。孩子餓了哭了,就餵奶;睡眠時間超過3小時的新生兒可以醒來進行母乳餵養。產婦乳汁吃得越多,睡眠時間就會越長,這自然會形成規律。按需哺乳,無論次數多少,這種有規律的吸吮都能在母親體內分泌催乳素,使乳汁分泌得更快、更多。此外,按需母乳餵養還可以防止母親乳房脹大,使孩子身高體重的增長明顯好於常規母乳餵養的孩子。
2、2個月後,要定期量化。
定期這樣做:如果最後壹餐吃母乳,間隔3小時,奶粉4小時,混合餵養3.5小時。妳第壹頓飯就把他餓著,等4個小時左右,多沖點奶粉,看他能吃多少。這是他以後每天的奶量。這樣吃夠了,等4個小時再餵他。時間未到就算哭也不要給他飯吃。(好像很殘忍。專家教導我,像我們這樣的人必須上課。)如果實在舍不得,可以給他買個安撫奶嘴,因為他不是真的餓了。只是小孩子的胃口。如果他想把乳頭含在嘴裏,他會感到舒服和滿足,而不是真的想吃。妳也可以帶他去戶外散散步,分散他的註意力,他就會忘記吵架。
具體的量化方法如下:假設妳的寶寶目前的標準奶量為120ml。在妳做好手和乳頭的衛生後,依次把兩個* * *裏的奶全部擠出來。假設母乳不足,小於120ml,看看還缺多少。當妳的兩個* * *快吸完的時候,馬上用配方奶粉把差奶補上。
第三,多吃催乳食物
三種有效的母乳餵養療法
產後奶水不足或沒有奶水是很多乳母頭疼的問題。泌乳或不乳是由於氣血不足或氣滯血瘀所致。在祖國的傳統食療中,很多母乳餵養的偏方和偏方都有明顯療效。現在介紹幾款,供媽媽們選擇。
1,1豬蹄,通草2.4克,水1500毫升。把它們放在鋁鍋或砂鍋裏壹起煮。先用猛火煮熟,水開後再小火燉1-2小時。稍微晾幹後,喝湯,喝兩遍。每天煮沸飲用壹劑,連續服用3-5天。如果喝湯時每次服用胎盤粉1.5g,效果會更好。豬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具有很強的補血活血作用;曹彤有益於水和牛奶的功能;胎盤粉有補氣養血的功效。
2.豆腐150克,紅糖50克,米酒50毫升。將豆腐和紅糖加水煮沸,待紅糖溶化後加入米酒,吃豆腐和湯,每天1次,1次,連服5天。豆腐含有蛋白質、脂肪、煙酸和維生素B,具有補氣、消脹、利尿的作用。紅糖中含有鈣、鐵、胡蘿蔔素、核黃素和煙酸,特別是鐵是造血的重要原料。米酒可以散瘀活血。三者合用,可達到益氣補血、活血化瘀、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氣滯血瘀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