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江蘺屬藻類,中藥大辭典發菜是中藥名稱,來源於我國藥用海洋生物,是《本草綱目》[1]中記載的龍須菜別名。
2.1發菜別名竹筒菜,發菜[2]。
龍須菜、海藻、串菜、江蘺、牛毛、陶土、毛鏑、毛菜、毛毛菜。
2.2來源和產地:江蘺(huds。)papinf。[2].分布在我國沿海地區[2]。
2.3性味甘、鹹、寒[2]。
2.4主要功能為清熱、軟堅、利尿[2]。適應癥為腫痛、氣滯和排尿困難[2]。
2.5發菜的用法用量:9 ~ 15g;也可以用醋泡[2]。
2.6化學成分本品含有藻紅蛋白、膽固醇、花生四烯酸等。[2].
3發菜念珠藻發菜《中華本草》念珠藻3.1拼音名Fā Cài
3.2來源:念珠藻科發菜。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發菜。埃夫拉。【發狀線蟲(生。埃夫拉。)flenk】
采收與貯藏:深秋、初冬、初春的早晨或陰天采收,晾幹備用。
3.3在潮濕的環境中,原植物被直徑35厘米不等的不規則片狀膠質鞘所包圍,往往所有的團都連成直徑達30厘米的片狀。體內的藻細胞呈圓形,直徑45μm,藍綠色。異胚細胞較大,圓形,透明,直徑為865,438±0.4 μm,藻類細胞的營養狀態較為常見,因此很容易發現由許多小細胞組成的分裂群。母細胞破碎後,形成新的單排長鏈,孕於共同的橡膠鞘中。
3.4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生於幹旱草原或濕潤草原。晾幹後,與黑發交織在壹起。
資源分布:分布於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
3.5性狀鑒定藻類叢生,直徑35cm,鞭狀,伸長時呈黑色,由藻絲交織而成。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顯微鏡下,藻絲外膠鞘明顯,呈層狀,邊緣黃褐色,細胞短,呈桶狀,寬45 μ m,異形細胞近球形,寬56微米;孢子的數量不確定。
3.6化學成分含β胡蘿蔔素、海膽酮、葉黃素、葉黃素、葉綠素(葉綠素)A、藻藍蛋白、別藻藍蛋白、氨基酸。
3.7功能:補血主治;利尿降壓;化痰止咳。主女血虛;高血壓;痰積咳嗽
3.8發菜口服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者適量,作為食物。
3.9附方因其藻體脫水幹燥後呈毛狀交織而得名。
食用發菜是發菜的藻體。發菜膏位於沙漠植物之下。因毛淩亂,顏色較深而得名發菜,又稱“地毛”。它是壹種非常珍貴的食物,被譽為“戈壁之寶”。發菜是壹種藻類,細長、深綠色、有毛,由大多數單細胞個體連成壹串,埋藏在膠狀物質中而形成。主要分布在寧夏、陜西、甘肅、青海的溪流中。市場上看到的都是它的幹貨。由於發菜與“發大財”諧音,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特別喜歡,不惜花大價錢購買禮品饋贈親友或制作佳肴。
4.1發菜的營養價值為1。發菜富含蛋白質、鈣和鐵,高於豬、牛、羊肉和雞蛋。
2.它富含蛋白質,高於雞肉和豬肉,還含有糖、鈣、鐵、碘、海藻酸鹽、藻紅蛋白等營養成分。,且其脂肪含量很少,故稱山珍“瘦物”;
3.發菜具有清熱解郁、軟堅化痰、止瀉等功效;
4.發菜還具有調節神經的作用,可作為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動脈硬化、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輔助食療的理想食品。
4.2發菜適合大多數人。
1.適用於肺熱咳嗽、內熱痰多的患者,包括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伴黃膿、咳葉內有痰,以及高血壓、肥胖、佝僂病患者。
2.也非常適合月經不調、營養不良的女性、術後患者以及處於愈合期的外傷患者。
4.3發菜的治療作用發菜味甘、寒、無毒。歸肝、腎、膀胱經。具有清熱散結、軟堅化痰、潤腸通便、去垢解毒、滋補通便、利尿除濕、消積降壓的功效。據中醫書籍記載,發菜對甲狀腺腫、瘰癧、腳氣、流鼻血、缺鐵性貧血、高血壓、婦科病有壹定療效。
4.4發菜1的食用建議。食用前用溫水浸泡2小時左右,去除雜質,洗凈後輕輕搓揉,使其松散,再用清水沖洗幹凈,然後煮熟;
2.菜肴脆嫩滑嫩,咀嚼香甜,風味獨特,清香宜人,多配以鮑魚、扇貝、蝦仁、雞鴨等;魚丸等湯品;
3.煸炒燉,如配蝦仁、雞蛋;或者切成小塊當涼菜;或者摻入肉末做成丸子;或者用油皮卷發菜,糊好,放鍋裏炸,做成發菜卷;
4.用蘑菇、熟竹筍、綠葉蔬菜等燒成素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