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種常見的肝病類型中,乙型肝炎是危害最大、傳播最廣的。我國是肝病大國,尤其是乙肝(HBL)病毒在我國約有1.3%的人口感染。對於肝病患者來說,親情、婚姻、入學、就業、出國、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視。它不可避免地給生活蒙上了壹層悲傷的色彩。生命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對這群弱勢群體更重要。他們對治療和健康無所適從,四處求醫。從太空到地球都有什麽新方法,最後都以無奈和失落告終,廣泛認同乙肝無藥可治的理論。因為這個,我失去了治療的信心,就是很多患者失去了治療的機會,但受害的都是患者。由於長期未治療,工作繁忙,心理壓力大,病毒持續發展,延誤了治療時間,發展為肝硬化、腹水、肝癌。形勢越來越嚴峻,刻不容緩。
近年來,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肝硬化、肝癌等肝病是當今社會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壹。據最新統計,我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超過14%。正是因為這兩種病毒性肝炎攜帶者對家庭、愛情、入學、就業、出國、社交都有不同程度的愛,甚至歧視。也正因為如此,患者被緊急送往醫院,不僅得不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還延誤了治療時間,使病情加重,發展為肝纖維化、肝腹水、肝腹膜、肝癌。更贊同乙肝無藥可治的說法,因為這句話讓病毒性乙肝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讓病毒在體內反復復制,產生病變。這也是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原因。因此,每年有壹百多萬人死於肝硬化和肝癌。
秋冬季節更要註意自我保健,防止慢性肝炎的復發或發生。這方面應該怎麽做?
慢性肝炎的表現多種多樣,治療方法也多種多樣。但是治療的原則是壹樣的,就是以適當的休息和營養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自我保健:
第壹,要註意黃疸加深時的危害性。肝炎患者壹旦出現黃疸,就意味著肝臟有明顯的炎癥,甚至肝細胞壞死。肝細胞壞死越明顯,黃疸就會越深。因此,當肝炎患者出現深度黃疸時,要警惕大面積肝細胞壞死導致重型肝炎的可能。就目前的治療水平而言,重型肝炎早期治療效果更好;中期治療效果差,治愈好轉率僅50%左右;晚期失去搶救治療的機會,其死亡率高達90%。所以肝炎患者出現黃疸時,要及時臥床休息,盡早去醫院。
第二,忌酒。因為酒精不僅直接損害肝臟,會加重病情,還會影響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效果。
第三,休息和營養要適度。過度休息和營養會導致營養過剩、脂肪肝等相關疾病,而無所事事則會加重心理壓力,產生神經衰弱。所以在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可以正常學習生活。
第四,禁止多用藥和濫用藥物。無癥狀慢性肝炎患者壹般不需要藥物治療。有些患者總認為有病就壹定要吃藥,吃了藥就會有安全感。事實上,大多數乙肝、丙肝患者是不需要吃藥的。用藥不當不僅不安全,還常引起藥物性肝炎或其他相關的藥物不良反應。
第五,吸毒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肝炎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時,應遵醫囑,堅持按時服藥。如果不按時服藥,會影響療效,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抗病毒藥物也容易引起耐藥性。
第六,要樹立信心,充分認識慢性肝炎的長期治療。無論是慢性乙肝還是慢性丙肝,治療時間,尤其是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時間壹般都比較長。對於慢性乙肝,需要長期治療。對於療效差或晚期的患者,要樹立信心,堅持服藥,病情會壹天天好起來。
乙肝五項指標有哪些表現和臨床意義?
介紹壹下關於乙肝的知識:20世紀50年代末,Baruch Blumber為了研究有遺傳變異的血液蛋白成分,開始從世界各地收集血液樣本。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終於確定了在澳大利亞土著人血液中首次發現的抗原物質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此後更多的研究發現了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BeAg(乙肝病毒E抗原)抗HBe(乙肝病毒E抗體)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體)。
附:乙肝如何營養恢復?
由衛生部微量元素營養重點實驗室專家研發的護肝營養素幹寶胃瘍散,得到了越來越多肝病患者的肯定,肝病的營養康復時代正如同糖尿病壹樣悄然來臨。乙肝病毒攜帶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請繼續閱讀下文,參考推薦的養肝手術。
眾所周知,過去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想快速治愈,大量用藥,導致並發癥過早死亡。後來人們終於發現,對付慢性病,必須非常註重營養。結果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合理營養後,活到八九十歲。那麽,慢性肝病營養康復可以嗎?
肝病是壹種慢性病,在我國患者極其廣泛。市場上沒有特效藥,傳統醫學也無法完全治愈。長期以來,廣大肝病朋友承受著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折磨。用養肝給我們壹個很好的答案。
乙型肝炎病人的常見心理及護理。
第壹,抑郁
抑郁癥是壹種陰郁壓抑的消極情緒,主要是由於對現實或期望的喪失而引起的。因為生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壹件不愉快的事情,而且伴隨著失落感,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但是,患者的抑郁表現在各種方面。比如有的擺姿勢,試圖掩蓋;有的話很少,對外面的任何事都不感興趣;有些人抽泣著或哭著;還有人自暴自棄,放棄治療,甚至有自殺的念頭。
嚴重的抑郁癥往往會導致無助和絕望。這是壹種無助、悲痛、自憐的情緒狀態,多發生於預後不良或危及生命的患者。塞利格曼認為,當壹個人失去對局勢的控制,並且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時,他會感到無助和絕望。這種情緒狀態大多是不穩定的,所以只要病情稍有好轉或者外部環境稍有改善,就會消失。但這種情緒狀態在少數人身上可以持續,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有的還可誘發繼發性疾病。
第二,焦慮
任何人的壹生都難免會因為某種原因而焦慮。病人的病,當然無法避免焦慮。焦慮是壹個人感到受到威脅的恐懼和沮喪。這種威脅主要分為兩類:壹是身體的完整性受到威脅,二是人格受到威脅。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威脅往往是統壹的,會持續到患者再次安全穩定。?
引起患者焦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疾病早期對病因和預後尤其是預後的不確定性,會導致與疾病無關的焦慮,或者對病因、預後和預後的過度關註。這時,如果醫生護士沒有及時向患者解釋清楚,就會有誇大病情嚴重性的傾向。正如弗萊徹所說:“不評論不是好事,會誘發病人的恐懼。“有些病人的檢查和治療帶有身體的威脅,而預後不良的疾病,如癌癥,會引起強烈的焦慮。舉個例子,壹個準備手術的病人,入院後就盼著盡快手術。壹旦他被告知明天要做手術,他就會變得焦慮和恐慌。在對住院患者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患者在入院時都有焦慮反應。他們看到重癥病人的情況,聽到自己病人的介紹,看到醫生護士來回奔波搶救危重病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壹種不同尋常的恐怖感,仿佛自己也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從而產生焦慮。他們希望對疾病進行深入調查,但他們害怕可怕的後果;他們反復詢問病情,卻對診斷半信半疑,憂心忡忡,焦慮不安。簡而言之,患者生病,是壹種不愉快的情緒刺激,容易形成不良情緒。心情不好的話,處處都不如意,總會心煩意亂。基於這種心態,妳容易產生焦慮或抑郁的情緒反應。在男性身上,往往是為了壹點小事吵吵鬧鬧,而在女性身上,則多是抑郁哭泣。特別是當病情發生變化,或者做了特殊檢查,或者準備做手術時,心情更加煩躁,睡不好,吃不好,容易生氣,甚至任性。有些人會有壹些不正常的行為,比如有些人突然梳洗打扮,理發刮胡子,有些人寫很多信,有些人狼吞虎咽,有些人看窗外很久,有些人睡著了。
要完全消除患者的焦慮並不容易,況且輕度的焦慮有利於治療疾病。但對於極度焦慮和長期焦慮的患者,醫生護士要特別註意,盡量幫助他們減輕心理負擔,以免妨礙疾病的治療,誘發其他疾病。
第三,懷疑
患者的懷疑多是壹種自我否定的暗示,往往因為缺乏證據而影響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判斷。生病後,我常常變得異常敏感。當我聽到有人小聲說話時,我想我是在說我的病很嚴重或無法治愈。半信半疑地勸誡別人,甚至曲解了本意。疑惑,怕誤診,怕吃錯藥,打錯針。有些人根據他們對醫學和藥理學的壹知半解來推斷藥物和預後。害怕藥物的副作用。擔心偶爾的醫療失誤或意外不幸降臨到自己身上。如果妳覺得身體某個部位有點不正常,妳就會做出猜測。如果妳嚴重偏執,妳甚至可能有病理性妄想。
有些患者文化程度低,缺乏生理、藥理等科學知識,往往用封建迷信的方法來了解其生理功能的異常現象。當病程與自己的預期不壹致時,他會陷入迷茫,甚至活在恐懼中。
醫護人員需要在與患者的交談中,或者從患者的反饋中,發現患者的疑惑,並設法解決。在給藥、打針的時候,要在患者面前表現出嚴謹的態度,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醫護人員之間在病人面前談話,盡量大方自然,減少病人的猜疑。更要給那些對醫學壹知半解的患者耐心講解,勸不懂醫學的親友不要在患者面前講解。
第四,孤獨
患者住院後,離開家人和工作單位,被陌生人包圍。查房時醫生每天只和病人說壹次話,護士定時打針吃藥,交談的機會更少。這樣,患者很容易產生孤獨感。因此,他們在病房的第壹天,常常感覺度日如年。他們希望盡快熟悉環境,盡快了解患者,也希望有親友陪伴。長期住院的病人感到無聊和厭煩,希望病人之間多壹些交談和適當的文化娛樂活動,活躍病房生活。
有的病人夜裏不安入睡,有的起身踱步,有的反復按信號燈與值班人員說幾句話。醫護人員要理解病人孤獨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讓他安靜入睡。
社會信息的剝奪和對親人的依戀需求得不到滿足是患者孤獨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設備和管理水平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允許親友經常探視或全天候陪伴。
動詞 (verb的縮寫)被動依賴
患者進入患者角色後,大多會產生壹種被動依賴的心理狀態。這是因為壹個人壹旦生病,自然會受到家人和身邊戰友的照顧。就連平時在家裏或工作中地位低下的成員也突然成了被照顧的中心。同時,通過自我暗示,患者自身也變得柔軟而不像以前那麽活潑,被動、順從、憤怒、依賴,情感脆弱,甚至有點孩子氣。只要有親人在場,本來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別人去做;本來可以吃的,幾次勸說都吃不下;壹直有很強獨立性的人會變得獨立;壹向自負好勝的人變得不自信;即使是習慣了領導和主導地位的人,現在也對醫護人員百依百順。此時,他們的愛和歸屬感增強,希望得到更多親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溫暖,否則會感到孤獨和自憐。
堅強的意誌是患者戰勝疾病的重要因素之壹。醫務人員壹方面要讓患者覺得醫院和醫務工作者是可以信任的,另壹方面也要幫助患者提高戰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否則,壹旦他們覺得失去了同情,得不到足夠的關懷,就會變得抑郁,甚至加重病情。
目前新的護理理論觀點認為,病人病後的被動依賴對疾病不利,故提出“健康自控”理論,主張在病程中充分發揮病人的積極主動性。他們認為醫院喜歡病人按照醫囑做事,認為這才是好病人,而那些堅持“自理權利”的人則經常受到批評。其實後者比前者恢復更快,效果更好。因此,他們主張不應該容忍病人的依賴,而應該鼓勵病人主動照顧自己。
6.否認
臨床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壹些患者懷疑或否認自己有病。尤其是對於癌癥等預後不良的疾病,否認更為常見。比如壹個主任醫師知道她得了癌癥,卻矢口否認。她看到病歷上寫的診斷,還說醫生寫錯了。壹些醫務人員對這種現象感到不可思議。其實這是部分患者應對危險情況的壹種自衛方式。大量研究證明,壹定程度的否認對緩解心理壓力是可取的。否認就像瞳孔對光的反射。壹旦受到外界強光刺激,瞳孔會自動收縮,防止視網膜受到過度刺激。病人的否認也有類似的效果。當無法忍受的不良狀況襲來時,自我否定可以避免過度的焦慮和恐懼。嚴重燒傷、急性脊髓灰質炎和癌癥患者容易否認。在壹項對冠心病患者的研究中發現,有明顯否認反應的人比沒有否認反應的人死亡率低。
否認雖然在壹定程度上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但在很多情況下也起到了延緩病情的負面作用。比如壹個年輕女子得了肺癌,但她否認,拒絕治療。半年後死於腦轉移。有人對乳腺癌女性患者進行過調查,發現延誤診治的多是有否認傾向的人。
七、同情
每個人都有同情心、憐憫心和親和力。國外壹位心理學家以女大學生為被試做了壹個有趣的實驗,發現越是身處險境的人,同命運的人親和力越強。這個實驗結果也可以在患者身上得到驗證。醫護人員可以看到,病人壹旦生活在壹起,很快就能相互認識和理解。他們很容易團結,而且這種團結大多不講究職位高低、年齡大小等。只要是病人,就可以平等相待,無話不談。他們關心病人病情的變化,願意向醫護人員介紹他們痛苦的癥狀,願意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比如壹個年過六旬的老教授,因為冠心病住進了壹個有七個病人的病房。其中有工人,有農民,有幹部。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只有21歲。他們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每次病人出院,都是道別,互相訴說,互相安慰,留下地址,希望永遠保持聯系。這種患者和朋友之間的相互憐憫和親和,可以緩解大家的孤獨感,增強安全感,也有助於活躍病房空氣,調節患者情緒,對疾病的治療無疑是有益的。但是,這種同病相憐有時也會起到負面作用。比如壹個病人病情惡化,整個病房立刻變得死氣沈沈,很可怕,每個人的腦海裏都籠罩著壹片烏雲。壹旦有些病人因為搶救無效而死亡,那就更加恐怖和難過了。另外,患者和朋友之間的負面暗示往往會產生不良影響,比如互相介紹偏方和所謂的經驗,幹擾醫生的正確治療。
八,靠運氣
大多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幸運。比如在疾病早期,很多人不願意進入患者的角色,希望醫生的診斷是錯誤的。尤其是那些對疾病不敏感的人,運氣特別嚴重。壹些已經確診的人。往往有壹種僥幸心理。有兩種情況。壹是對自己疾病的診斷還半信半疑,所以有時不遵醫囑;第二,缺乏醫學知識和科學態度的人說“不要聽醫生的威脅,上帝未必和我過不去”。事實上,經常有患者延誤病情,導致不良後果。因此,醫務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具體心理,認真解釋,耐心勸導,盡力使患者樹立科學的疾病態度,克服僥幸心理。
乙肝治療騙局的三板斧
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人數高達1.2億,成為庸醫和“假醫生”攫取不義之財的“富礦”。
從40年前的乙肝病毒?HBV發現後,人類壹直被這個惡魔所困擾。
“我們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17壹位患乙肝的中國患者說,“它侵蝕妳的身體,折磨妳的精神,把妳推到壹個妳羞於見人的黑暗角落。”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當今世界有3.5億人生活在乙肝病毒的陰影下。我國約有6543.8+0.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3000多萬成為乙肝患者。
“乙肝,包括其他肝炎,每年會給中國帶來300-500億元的經濟損失。”壹位專家說,“而且我們每年都會投入同樣多的資金來預防。”
在著名的HBVER網站“真誠相待”上,可以做壹個這樣的調查:妳治療乙肝花了多少錢?而且幾乎沒有人回答“654.38+0萬元以下”。
據解放軍302醫院劉世錦博士調查,1984年,壹個慢性乙肝患者的住院費用約為980元;1998漲到7600元,漲幅770%。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韋萊教授說:每年用進口幹擾素治療乙肝要花費2-3萬元;即使是“便宜”的拉米夫定口服,壹年也要6000多元。
這麽龐大的乙肝人群,這麽高的治療費用,庸醫和“假醫生”發現了掠奪不義之財的“富礦”。
謊言:從“家族秘方”到“基因療法”
“1997年2月,在杭州壹家區級醫院,我們找到了號稱‘ZY療法’的診室,治療率大、小、三陽轉陰。這裏很擁擠,醫生們自信地給排隊的病人診斷,然後交給護士。看病的過程就像機械化生產中熟練工人的操作。”
《中國第壹病——以65438+2億乙肝病毒的名義》作者趙玉紅講述了6年前她是如何陪伴丈夫治療乙肝的。
"治療持續了20個月,每周壹次."她說,“每次紮7針,先抽血,把血漿加到藥液裏再輸回體內。然後,再燒六個穴位——他們把膏藥貼在他胸部和背部的穴位上。24小時後,用針挑那裏鼓起的水皰。”
這個治療每月花費1000元。但最終事與願違。“當這些庸醫被趕出杭州的時候,我終於明白,我的丈夫和那些排隊等待治療的人走上了壹條不同的道路。”趙宇熙說。
上世紀90年代,宣稱乙肝可以治愈的醫生,大多是打著“祖傳秘方,中草藥”的幌子。之所以會這樣,權威人士認為:壹是因為中醫可以人人開——不管是正規醫生還是庸醫;二是多種中草藥,通過不同的組合,可以演變成無窮無盡的藥方;第三,大眾對中草藥的信任度——相當壹部分中國人仍然相信中草藥能去除病根,安全性高;第四,中草藥成本低,利潤大。
“這違背了最基本的科學常識。”北京地壇醫院副主任醫師、著名肝病專家蔡說,“乙肝病毒是1964發現的。我們的祖先是怎麽想出秘方來治療的?”
如今,很多醫療機構都發布了乙肝“基因治療”的信息,對此,解放軍302醫院劉世錦博士指出,乙肝的基因治療目前還處於實驗室和臨床前階段,基因制備、載體選擇、導入技術等都必須在高科技、精密的實驗室中進行和完成,這是壹般診所和個體醫院不可能做到的。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抗HBV藥物只有幹擾素、拉米夫定等幾種。”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中心莊輝教授說,“但這兩種藥物只能抑制病毒復制,而不能完全殺死它們。而且,治療中也有壹些副作用。”
“捕鳥”:從“軟硬廣告”到“專家坐堂”
壹位從事乙肝“治療”多年的庸醫透露,他們吸引病人的第壹步就是在正規醫院承包科室。根據醫院的級別和租賃面積的大小,承包商需要支付租金。另外,他們每年還要向醫院支付壹定的提成,大概是他們利潤的10%-30%。
“這就像妳有了壹個捕鳥的籠子,”他說,“滿天飛的醫藥廣告就像是捕鳥的誘餌。”
5438年6月+今年10月,衛生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文,規定9種疾病不得做廣告——乙肝被列入其中。但很明顯,當妳打開電視,打開報刊,那些“肝病克星”“90%轉陰率”之類的廣告還是會充斥妳的眼睛和耳朵。
壹位廣告業資深人士表示,按照規定,醫療廣告的審批權屬於市衛生局醫政處,然後上報省衛生廳審核。在標明批準的醫療廣告證明上,應當標明服務機構名稱、專業技術內容、執業醫師姓名和技術職稱。
“容易篡改的地方是‘專業技術含量’。審批後可能只有十幾個字,但到了廣告上就變成了幾百個字——妳會看到各國嚴禁的宣傳用語,比如'藥會治病'、'壹盒就靈'、'無效退款'、'保險公司承保'等承諾,或者利用醫學科研單位、學術機構、專家、醫生、患者的名義和形象做證明。”他說,“因為有些人會用回扣買通審批人;有些媒體只要給錢,什麽都可以不負責任地發表。”
據知情人透露,在花費巨額成本做硬廣告的同時,壹些“醫生”還會用其他手段包裝自己。比如壹些“義診”只是他們賣藥的載體。此外,他們還會吸引壹些政府機構來宣傳自己。壹位女專家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某單位舉辦健康講座時,讓她借機宣傳壹種保護肝臟的新藥。“國家機關根本無權推薦任何藥物。治病是醫生的工作。”女專家氣憤地說。
本報記者目睹了壹位“名醫”受到高層領導“親切接見”的內幕:在非典之後的壹次慶功會上,坐在臺下的“名醫”走到壹位領導面前說:“久仰大名。”他的助手馬上給兩人拍了張照片。10天後,這張巨幅合影被掛在了“名醫”的診室裏。
這樣壹位“名醫”每年在全國範圍內的醫療收入,沒有人能統計,但據上述揭露其家醜的江湖騙子說,他曾經壹天收入6萬元,而成本只是像“五味子”這種價值幾百元的普通草藥。在某省,壹家以專家起家的所謂肝病專科醫院,三年來在省內的分支機構迅速擴張到100多家。
“他們走的是巨額廣告——虛假宣傳——巨額利潤——巨額廣告的道路。”302醫院的壹位專家總結道,“而且費用都加到病人頭上了。我見過很多人為了治療乙肝賠了錢。”
點開“以誠相待”的網站,那些凝結著血淚的文字就會撲面而來。“妳無法想象他們遭受的痛苦。”趙玉紅說,“我丈夫已經被疾病折磨了16年,持續的乙肝讓他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癥。他焦慮癥發作的時候哭著跟我說,他的頭好像裂成了三瓣,縫隙裏插了兩個雞蛋!”
這種情況下,患者被騙後的心情可想而知。"把那些庸醫扔進火裏,全部燒掉!"有些人在網絡上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表達憤怒。
莊輝回憶說,2000年,全國肝病專家齊聚Xi安開會時,聯名發表公開信,嚴厲譴責作弊者。但是三年過去了,醜陋的東西還在增加。
他分析道,“最重要的是,整個國家都在歧視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科學的聲音淹沒在毫無根據的言論中。”
“輿論歧視和政策歧視是乙肝歧視的主要原因。”趙玉紅說,“在這種壓力下,誰不想盡快擺脫病毒呢?因此,他們開始拼命尋求治療的方法——哪怕只有壹線希望。而騙人的人,抓住了人的心理。”
胡說:“保證大、小、三陽全部轉負。”
眾所周知,中國的藥價虛高。同樣,治療乙肝的藥物,尤其是那些進口藥和新藥,價格和成本也有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差距——幹擾素1 150-450元;胸腺肽1 500元;胸腺素?日大仙1 900元...
“醫生拿藥品回扣是公開的秘密。”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藥廠醫藥代表表示,“按照規定,主任醫師的回扣率大概是藥價的10%-15%;藥材部負責人回扣率約為10%-20%。有時候,我們還要‘管’住院部的床管醫生或者全科醫生。”
在利益的驅動下,醫生更願意給患者開高回扣或高價的藥。“三年前,壹種治療乙肝的新藥上市,我肝功能正常的時候,壹個醫生開了好幾次給我吃。”壹位乙肝患者說:“這三年我花了65438+萬。而且這個藥不能停。壹旦停止,病情就會反彈。”
科學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本身不會致病,但當它侵入人體後,會寄生在肝細胞內。
“我們稱之為隱藏的間諜。”北京地壇醫院副主任醫師、著名肝病專家蔡說,“如果病毒在肝細胞內復制,會刺激人體產生不完全免疫,對抗病毒。”
據他介紹,這種免疫反應的標誌是三對抗原抗體的出現——HBsAg-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HBeAg-E抗體(抗HBeAg,HBeAb)和HBCAG-核心抗體(抗HBc,HBCAB)。HBsAg、HBeAg、抗HBc均陽性,俗稱“大三陽”;當HBeAg轉陰,抗HBe轉陽時,HBsAg、抗HBe、抗HBc同時全部陽性,稱為“小三陽”。
如果人體免疫功能健全,免疫反應良好,少量乙肝病毒感染就會刺激機體產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如果人體壹次感染病毒較多,身體抵抗力差,就會發生乙肝甚至重癥肝炎。
患乙肝的人如果能及時發現和治療,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體內也會產生抗-HBs。但現實情況是,很多人感染HBV後沒有任何癥狀和反應,因此無法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而HBV會在肝細胞的細胞核中不斷復制,造成肝臟病變和損傷。這就是今天在臨床上看到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也就是“三大陽性”患者。
“這個比例大概是1/3,乙肝和肝癌的比例只有1/3。”蔡董浩說,“所以,今天很多人鼓吹的‘攜帶者——乙肝患者——肝癌患者’三部曲是站不住腳的。”
也有權威專家指出,乙肝病毒感染陽性的人群可分為四種——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患者、乙肝恢復期人群和乙肝病毒攜帶者。除了第二種,其他三類人群都是在正常環境下與他人接觸,不會傳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