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藥壹攻,不僅瀉下作用強,還有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適用於便秘、大便幹燥、實熱郁結者。
主要有以下四種藥物:
1.大黃味苦,性寒。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效:瀉下積滯,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化瘀通經。
主治:(1)瘀滯便秘大黃長於苦寒清熱,瀉下作用強,特別適用於治療實熱便秘。常與芒硝、厚樸、枳實同用,治療陽明腑實證,如《傷寒論》用大承氣湯。
(2)血熱嘔吐,目赤喉腫。本品能使上炎之火下降,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效。常與黃連、黃芩同用,治療血熱所致的吐血、鼻衄、咯血等癥,如瀉心湯《金匱要略》。現代臨床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療效顯著。
(3)熱毒潰瘍、燒傷和燙傷。治熱毒癰癤,常與金銀花、蒲公英、連翹同用。外用可瀉火解毒,涼血消腫。
(4)血瘀證
(5)濕熱痢疾、黃疸和淋證
2.芒硝的性質:鹹、苦、寒。歸胃,大腸經。
功效:瀉積,潤燥軟堅,清熱消腫。
主治:滯便秘;咽喉腫痛,口瘡,目赤,瘡癰。
番瀉葉的藥性:甘、苦、寒。入大腸經。功效:止瀉通便
主治:熱性便秘;腹水腫脹
4.蘆薈屬性:苦,寒。肝、胃、大腸經。
功效:通便、清肝、殺蟲。
主治:熱性便秘;易怒、驚厥和癲癇;嬰兒營養不良。
二潤藥此類藥物多為植物的種子、果仁,富含油脂,味甘潤澤,入脾、大腸經,能潤滑大腸,促進排便,不致腹瀉嚴重。適用於腸燥、津虧、產後血虛、發熱失血引起的津液損傷等引起的便秘。
有三種主要類型:
1.火麻仁屬性:味甘,性平。脾胃經和大腸經。功效:潤腸通便。
主治:腸燥便秘,適用於老年人、孕婦及身體虛弱、津液不足者。臨床上常與郁李仁、瓜蔞、紫蘇、杏仁等瀉藥同用,如《傷寒論》馬自仁丸。
2.郁李仁的藥性:辛、苦、甘、平。脾、大腸、小腸經。
功效:潤腸通便,利尿消腫。
主治:腸燥便秘;水腫,腳氣水腫。
3.松子的藥性:甘。歸肺、肝、大腸經。
功效:潤腸通便,潤肺止咳。
主治:腸燥便秘;肺燥咳嗽。
這類藥物大多味苦、寒、毒,而且藥性很強。服用後可引起嚴重腹瀉,部分還可利尿,使體內滯留的水和飲料通過排便排出,消除腫脹。適用於全身水腫、腹脹滿、戒酒的癥狀。主要有以下六種:
1.甘遂藥性: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效:瀉水飲,消腫散結。
主治:水腫、腹脹、胸脅停飲;風痰癲癇;瘡癰腫毒
2.大戟的藥性:辛、苦、溫;有毒。歸肺、脾、腎經。
功效:瀉水排水,化痰止咳,殺蟲治瘡。
主要治療方法:停止胸脅部飲酒、水腫和腹脹;咳嗽、痰多、氣喘;頭痛,禿頂,頑固,癰腫。
3.商陸的功效:瀉水消腫散結。主要治療:水腫、腹脹;瘡癰腫毒。
4.牽牛花的功效:腹瀉驅水,積滯殺蟲。
治療:水腫腫脹;痰多咳嗽;蠕蟲腹痛
5.巴豆功效:重癥下寒積,利水消腫,化痰利咽,外用消瘡。
主治:寒積便秘;腹水腹脹;痰阻咽喉;癰腫膿樣,疥瘡惡性。
6.千金子功效:利水消腫,破血消癥。
主要治療:水腫、腹脹;瘀血阻絡閉經
以上是對三種瀉藥的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