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喝中藥期間可以吃韭菜嗎?
韭菜是辛辣食物,吃中藥的時候最好不要吃。
麻辣燙性溫,耗氣動火。如果服用清熱解毒、滋陰生津、涼血養陰等中藥,或者在治療癰、潰瘍、熱毒疾病期間,壹定要忌食辛辣食物。吃中藥有哪些禁忌食物?如蔥、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麻辣之品,如果食用,會抵消中藥的功效,有的還會助長炎癥、傷陰、活血(出血)。
實踐證明,禁忌是合理的。因為我們平時吃的魚、肉、雞、蛋、菜、果、醬、醋、茶、酒等常見食物,也都有各自的屬性,對藥物的發生、發展和治療效果都有壹定的影響。如清代張行雲所著《飲食調治辨病》壹書中說:“病人飲食能養胃氣,促進藥物的功效,故飲食宜為藥餌之助,不宜則為藥餌之敵。”
服用清火中藥時,不宜吃蔥、蒜、辣椒、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服用中藥治療“寒證”時,應忌食生冷食物。古代文獻中也有大量記載:甘草、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薄荷忌龜肉;茯苓忌醋;甲魚忌莧菜;雞忌鱔魚;蜂蜜忌生洋蔥;蘆筍忌鯉魚;荊芥忌魚、蟹、河豚、驢肉;白術忌蒜、桃、李。這說明在服用某些藥物的時候,不應該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食物,療效不理想或者有反效果。
二、服用中藥的禁忌
避免魚腥味
中藥壹般都有芳香氣味,尤其是芳香的祛濕理氣類藥物,含有大量的揮發油,起到治療作用。這種芳香物質與魚腥味最不相容。吃中藥時如果不避開腥味,往往會影響療效。吃中藥有哪些禁忌食物?比如魚蝦海鮮有腥味,牛羊有臭味。對於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癤子、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壹定要避免吃有腥味的東西,還應少吃雞、羊、豬頭、蟹、鵝等有腥味、刺激性的毛發。由於這類食物含有外源蛋白,有些患者特別敏感,容易過敏,從而加重病情。
避免油膩的食物
油膩食物粘稠,有助於濕生痰,潤腸理氣,不易消化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的混合會阻礙胃腸道對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在服用中藥期間,如果吃肉和油膩的食物,必然會影響中藥的吸收。因此,痰濕嚴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粘度、肥胖患者應避免食用動物脂肪等油膩之物。
避免濃茶
壹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中含有鞣酸,濃茶含有較多的鞣酸,與中藥壹起服用會影響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療效。尤其是服用“阿膠”和“銀耳”時,避免與茶葉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和生物堿沈澱,影響人體吸收。如果有喝茶的習慣,可以少喝綠茶,最好在服藥2 ~ 3小時後再喝。
避免感冒
冷食是涼的,很難消化。寒性食物也容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吃中藥有哪些禁忌食物?因此,在治療“寒證”時,服用溫經通絡、散寒祛濕等中藥,或健脾暖胃,都要忌食生冷食物。
第三,牢記十五種中藥的註意事項
有的患者認為久病不愈成了醫生,對自己得的病都了如指掌,就按方吃藥,按法用中藥。壹些患者癡迷於壹些中藥偏方,導致中毒,而壹些銷售中藥的單位和銷售公司為了贏得暴利,無視中藥的副作用,賣給消費者,導致不良反應。
1.有些中藥含有毒性成分,如附子中的烏頭堿,小劑量就有治療作用,劑量過大或使用不當均可引起中毒。
2.有些中藥不含有毒成分,但過量使用也會引起中毒。例如,過量使用肉桂會引起血尿。
3.辨證用藥不當,如給肝陽上亢的患者服用細辛、肉桂,相當於火上澆油。
4.中藥品種不當。比如槲寄生是無毒的,但是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槲寄生就會含有相應的有毒成分。
5.有些藥材未經加工或加工不當。比如炮制的半夏沒有毒性,生半夏有毒。
6、中藥煎煮不正確,中醫認為煎煮時間不夠,引起毒性反應。
7.誤服中藥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用香加皮作五加皮,會出現洋地黃樣中毒。
8、被汙染或變質的中藥。
9.用藥不當,如中藥註射劑用於肌肉註射被用於靜脈註射。
10,用藥時間過長,如夾竹桃含有強心苷,長期使用會發生洋地黃樣蓄積中毒反應。
11.有些中藥可以互相發生化學反應。如果兩者配伍不當,會引起不良反應。例如,藜蘆不應與人參等滋補藥物壹起使用。
12,中西藥之間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烏梅等。,與磺胺合用可引起血尿。
13、性別、年齡、體質差異都會影響中醫療效。例如,婦女在哺乳期對許多藥物敏感。
14,中藥註射劑質量不好,含有有害物質、雜質和植物蛋白。
15、外用制劑輔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當。
第四,如何減少服用中藥的副作用
在神農本草經中,將有毒副作用的中藥與壹般藥物明確區分開來,並指出中藥的炮制原則。
當壹個胃病患者因為身體的其他疾病需要服用苦寒藥的時候,如果不照顧好自己的脾胃,等其他疾病好了,他的胃痛可能會加重。可以說這也是中藥的副作用。
感冒藥雖能清熱,但易傷陽;熱藥雖能祛寒,但耗陰能;攻毒能祛邪氣,卻能傷正氣;滋補藥可以增強身體抵抗力,但可以愛惡。因此,壹方面要通過炮制、配伍、減少劑量、改進用藥方法來減少藥物的偏倚,同時要掌握藥物的禁忌癥,保證用藥安全。中醫所說的十八惡十九怕也和中藥的毒副作用預防有關。
臨床上中醫講究“整體調理,辨證論治”,用“君、臣、佐、使”之類的藥物,也就是說人們在使用中藥時要區分個體,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比如在使用梔子的時候,它有清三焦之火的作用,但是有些人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痛,少數可以看到腹瀉,這些人停藥後大多會自行緩解。如因病不能停藥,可加用理氣止痛、健脾止瀉的中藥或服用炒梔子以消除其副作用。
總之,只要我們根據中醫理論科學合理地使用中藥,註意炮制、炮制、配伍,就完全可以減少或消除其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