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貝爾網站三位獲獎者的名字上方,有壹句諾貝爾曾經說過的話,“為了全人類最大的福祉”。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今年的獎項由三人分享,其中包括美國科學家威廉?威廉·C·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Mura)因為發現了壹種治療蛔蟲的新方法而獲得了壹半的獎金。中國的藥劑師屠呦呦因為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療法而分享了另壹半獎金。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獲獎聲明中說,屠呦呦教授是中國中醫科學院523項目的負責人,該項目是中國政府為尋找有效的抗瘧藥物而設立的。她和她的團隊測試了可以退燒降溫的植物提取物,確定了可以對抗瘧原蟲的有效成分。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是受到中醫理論的啟發,所以在國際上被壹些人認定為中藥。但在海軍總醫院退休專家、藥品審評專家孫看來,這並不能算是對中藥的認可,而只能算是植物藥提純的成功。
孫說,大部分藥物都是從自然界提取的,包括植物、動物、礦物,青蒿素可以說是植物藥的提純和成功,和中藥不完全壹樣。“只能說我國藥理學家從植物藥中提取了有效成分,達到了重要目的。”孫舉例說,這類似於從麻黃中提取麻黃堿治療哮喘,從顛茄、曼陀羅、東莨菪堿等植物中提取阿托品,從罌粟中提取嗎啡。兩者都不能說是中醫,是植物藥。
孫坦言,這壹成果獲得諾獎非常令人興奮。“因為這種藥在世界上很重要,在非洲還是很嚴重的。原來的藥物大部分已經產生耐藥性,我們只能通過研發青蒿素來尋找新藥,青蒿素做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前,在雲貴川,很多人死於瘴氣,其實就是瘧疾。二戰期間,很多人因為瘧疾失去戰鬥力。”在孫看來,青蒿素的價值是從這個角度得到國際肯定的。
從事天然藥物研究的復旦大學藥學院副教授余培中認為,青蒿素可以說是中藥西化的典型。通過中藥的西化,可以發現更多的新藥,實現藥物的多樣性。“而且這個結果做的很早,發現本身就很重要。”
但在他看來,中醫本身的發展還是要從中醫理論出發。因為中藥成分復雜,不是單壹復方能解決的。“藥材也是問題,傳承也是問題。以前確定藥性的方法現在已經失傳了。”
余培中表示,青蒿素獲獎對中醫發展意義不大。但對中醫西化有壹定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