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解讀口苦原因
中醫認為,苦味多由熱蒸膽汁或胃熱熏蒸溢出所致。其病在心脾肝腎,心脾兩虛導致肝膽邪盛。請閱讀中醫解讀苦味成因:
1,膽熱證
主要癥狀:少陽病,胸脅脹痛,寒熱,口苦咽幹,可吐可不吐;或膽病,脅肋腫痛,惡心嘔吐,或膽汁,苔薄黃,脈細。
治療:調和少陽,疏肝利膽。
處方:小柴胡湯合溫膽湯。
2.肝氣郁熱
主治:口苦咽幹,心煩易怒,頭暈頭痛,目赤脅痛,小便短黃,大便幹燥,舌邊紅尖,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肝熱。
處方:龍膽瀉肝湯。
3、熱病
見於各種類型的熱病,應對癥下藥。
2.如何緩解口苦的問題?
在飲食上,宜忌辛辣、油炸、燒烤等燥熱之品,而多食涼湯,以涼性飲食為主,生活上忌酒、忌脂肪;另外,要註意情緒調節,保持心態平和,不急躁,不過度抑郁,性格開朗。性格內向、優柔寡斷的人最容易患苦味,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是防治這種疾病的關鍵。
3.這個食療偏方可以緩解口苦。
1,枸杞雞蛋湯
枸杞15g,雞蛋2個。先加入枸杞和煮好的湯,把攪拌好的雞蛋加入湯裏,再煮。
主治:味微苦。
2、菊花薏米瓜糖漿
菊花15g,薏米30g,冬瓜100g,白糖15g,加水將菊花和薏米煮30分鐘,將兩味藥撈出留汁,再加入冬瓜煮湯,湯裏加白糖。
主治:清火祛暑,暑熱引起的口苦。
3.鮮筍瘦肉湯
鮮筍50g,瘦肉100g。先用水煮瘦肉,再放入鮮筍,燒至筍熟,加少量鹽。
主治:涼瀉火,治口苦口幹。
壹般情況下,人在過度疲勞或睡眠不好時,會出現短暫而輕微的味覺異常,通常無需治療,休息後會自行消失;如果短時間感覺口苦,不用太擔心,可能會自然消失。但苦味持續時間較長,甚至伴有腹痛、腹脹、發熱、消瘦、明顯乏力等癥狀,需到口腔科、消化科、肝膽科檢查是否有膽囊炎、膽結石或消化道等系統疾病。如果沒有明顯的內臟疾病,普通感冒,功能失調的苦味,可以在醫生的處方下服用中藥湯劑或中成藥。
口苦如果情況嚴重,請及時就醫。
4.苦味的原因
1,正常生理現象
健康人在夜間或清晨醒來後,口中會有輕微的苦味。這種癥狀壹般不會持續很久,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2.口腔疾病
口腔內的疾病往往可以直接導致口幹、口苦,如齲齒、口腔潰瘍、牙齦炎等。這些疾病會破壞口腔環境,使口腔不幹凈,有苦味。
3.胃腸疾病
當每個人的腸胃消化功能不好的時候,可能會有苦味。中醫認為“百病在內,必在外。”脾開竅於口,與味覺密切相關。如果脾胃太熱,可能會出現口苦、口幹。
4.膽囊功能差
邪熱積蒸,導致膽汁溢於口中,常表現為口苦咽幹的癥狀。《靈樞》:“膽病之人,好喘過度,口苦。”也就是說,苦味與膽囊疾病密切相關,膽囊功能差、肝膽急性炎癥都可能引起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