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金銀花、柴胡、黃芩、魚腥草、黃精、黃芪、天花粉、甘草、五味子、淫羊藿、夏枯草、苦參、白扁豆、荊芥、牡丹皮、白芍、升麻、青蒿、紫蘇葉、板藍根。
2、第二常用:西洋參、羊角、樹果、商陸、穿山龍、斑蝥、鴉膽子、香薷、牛黃、嬰兒茶、蘆薈、紫河車、大蒜、人參葉。
3.稀有用途:石蒜、雲芝、五靈脂、夏枯草、海藻、虎耳草、菝葜、蒼耳、海南粗榧、虎杖、紅芪、刺五加、紅芪、羊心、苦瓜、虎杖、槐花等。
二、抗病毒中藥治療肺部疾病
常用:金銀花、黃芩、夏枯草、甘草、魚腥草、連翹、地骨皮、石韋、大青葉。
2、第二常用:大蒜、蘆薈、嬰兒茶、薊、腫節風、炭草、扁木、敗醬草、荔枝草。
3.很少使用:夏枯草、酸漿、苦樹、野生辛夷、鐵箭、五葉藤、鵝絨藤、狐尾藻、蜜罐花、射幹、蘿蔔、鳥窩、巨案葉、野生甘草。
三、兩種常見的抗病毒中草藥
1,板藍根
中醫認為板藍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板藍根含有靛玉紅、靛玉紅、硫代葡萄糖苷、靛玉紅等化學成分。,對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誌賀氏菌、弗氏桿菌、腸桿菌科等也有抑制作用。對鉤端螺旋體的殺滅作用。適應癥: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急性傳染性肝炎等。
2.黃芩
中醫認為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止血解毒、安胎的功效。藥理研究證實,黃芩含有黃芩苷、漢黃芩素、黃芩素等化學成分,對甲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結核分枝桿菌、霍亂弧菌、痢疾桿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PR8株有抑制作用。在體外可以抑制阿米巴的生長,殺滅鉤端螺旋體。此外,它還具有解熱、鎮靜、降壓、利尿、利膽和保肝作用。
第四,抗病毒藥物
1,利巴韋林。作用機制:為了合成廣譜抗病毒藥物,可能是抑制磷酸肌酐脫氫酶,使鳥嘌呤核苷酸不能合成,阻止病毒核酸的合成。對流感病毒(A型和B型)、DNA和RNA病毒有效,對乙肝病毒無明顯作用。可防治病毒性肺炎、甲型肝炎、皰疹、麻疹,但臨床評價不壹。在國內已被證明對流行性出血熱有明顯療效,尤其在早期,具有降低死亡率、減輕腎損害、減少出血傾向、改善全身癥狀的作用。
2.鹽酸金剛乙胺。作用機制:為全身性抗病毒藥物。作用:臨床上用於預防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對其他流感病毒影響不大。
註意事項:對金剛烴過敏的肝功能異常者禁用。
3.脫氧阿昔洛韋。作用機制與阿昔洛韋相同。本品為阿昔洛韋的前藥,口服吸收良好。當與幹擾素A聯合使用時,可以抑制治療期間的所有乙肝病毒標誌物。關於其他內容,請參見。
五、治療疾病的常用中草藥
1,穿心蓮治風熱感冒:夏天容易被風熱感冒纏住。新的研究指出,穿心蓮可以很好地緩解風熱感冒引起的喉嚨痛、流鼻涕和疲勞。專家介紹,穿心蓮性寒,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但不適用於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新鮮穿心蓮可藥食兩用。在炎熱的夏天用在涼拌裏,可以消暑退燒,但不宜多吃,否則會傷胃。
2.大蒜防癌:大蒜幾乎是廚房裏最便宜、最有效的“藥物”之壹。含有大蒜素等70多種植物化學物質,具有殺菌、抗氧化、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多種功能。研究發現,適量食用大蒜可以減少體內癌細胞的數量,對胃癌等消化系統腫瘤有壹定的預防作用。日本臨床研究證實,服用大蒜汁壹年後,患者結腸息肉數量明顯減少,患結腸癌的風險降低。常說,大蒜能消腫止痛、祛風解毒、除風濕、治癬、健脾胃,但有內熱和眼疾的人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