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16劍河中學環保教育的神奇秘密

16劍河中學環保教育的神奇秘密

?武漢市劍河中學校長張新華(左二)和書記韓思良(左壹)視察校園衛生工作。

?“校園這麽大。放眼望去,球場光禿禿的,走廊亮堂堂的,跑了幾圈也沒看到壹個煙頭,壹張紙片,”武漢劍河中學的中學德育節上,洪山區壹位初中領導說。

?不僅僅是大型活動,任何時候來到劍河中學,道路、體育館、報告廳、跑道、花壇甚至衛生間都是幹幹凈凈的,很難看到壹個雜物。學校位於洪山區,是住房基建的熱點。屬於重灰帶。每次大風吹來,塑料和紙經常留在學校裏。此外,數百名教師、學生和工人在這裏工作、學習和生活。他們是怎麽做到的?

看看塑料袋如何解決亂扔垃圾的問題。在建的中學,每個學生都有壹個塑料袋,用來裝個人垃圾。學生們放學後把紙屑、垃圾裝進書包,帶進架空地板上的大垃圾桶,這已經成為每個學生德育的“正常課”了!塑料袋是學校政教處每周五舉行的“八大檢查”之壹。

小方巾的妙用

705班每天早自習前,總有那麽壹幕令人動容:班裏每個同學都拿著壹塊小方巾,熱情地擦拭著,黑板上、空調上、講臺下、前後門裏、窗臺上都不留壹點余地。“我們要求學生帶小方巾,既是為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習慣,也是為了增強他們的健康意識。他們把教室的棱角擦得幹幹凈凈,讓人無論看哪裏都覺得舒適明亮,從而達到在環境中育人的目的。有些喜歡亂塗亂畫的同學不敢,也看不到亂扔垃圾的行為,因為怕被指責,怕自責。”705班的班主任陳暉嚴肅地說。其實每天,所有的課,同學們看到灰都會把臟東西弄掉,擦幹凈!

拖把是這樣用的

703班教室後面有兩個塑料桶,壹個裝垃圾,壹個裝拖把。學生們每次拖完地,就用水桶把拖把吊到衛生間,洗幹凈放好,再把拖把吊到教室。“我們之所以讓拖把和水桶‘壹起稱重’,是為了防止拖把的水滴掉到地上,以免讓水滴和地上的灰塵看起來很醜。被踩踏後會壹路打印,造成二次汙染,甚至交叉汙染!”班主任鄭雅婷老師詳細分析。

奇怪的校規:入學時要清理泥巴

706班的同學曾從家到學校走在泥濘的路上,但她進學校後踩過的地磚其實是幹凈的。為什麽?然而,校門前並排鋪了兩條長長的紅地毯。當人們經過時,鞋底的泥巴消失了,汙染源也壹個個消失了。教學樓的樓梯前鋪著三條紅地毯。這種“超級擦鞋神器”會對新人的鞋底進行第二次擦拭,因此老師和學生們親切地稱這些地毯為“擦泥步道”。“在校凈泥”已寫入學校德育常規管理的“雙九”工程,並印入各樓層樓道頂部的“雙九燈籠”,供師生每天閱讀!

墻上的腰灰不見了。

“真奇怪,妳們學校的灰塵這麽重,為什麽樓道裏的腰圍總是白色的?”壹次,901班的壹位家長不解地問班主任李。但是學校政教處經過5次實驗,半個月的時間,決定全校樓道腰線刷白水泥地板漆,環衛工人每天用半幹不濕的抹布擦拭即可,不僅實惠、快捷、耐用,而且效果顯著!

如何通過看報紙來清潔玻璃

“咦,這位同學怎麽會用報紙擦玻璃,還不擔心被墨水熏黑?”壹位路過的家長疑惑地問702班的Crystal:“妳放心,這是我們班驗證過的科研成果!”吳秋明連忙解釋道。家長仔細看了才明白,報紙上的印刷油墨,把報紙揉成壹團,在潮濕的玻璃上擦拭,可以讓玻璃變得更亮,不用擔心油墨粘在玻璃上。“我把報紙卷成壹團,泡在水裏,玻璃上可以擦壹層幹報紙。報紙是半幹半濕的,所以擦拭玻璃上的水印非常有用,”克裏斯托補充道。就這樣,解決了“玻璃擦不幹凈”的問題,並在各班推廣。

垃圾不能藏在花壇裏。

每天早上7點,是5名環衛工人清理垃圾的時間。他們以延長線沿線五棟樓的墻壁為界,把整個學校分成五個區域,每個人負責打掃操場和掃馬路。就連花壇裏的壹個煙頭都不會放過。學校的花壇裏藏個小雜物都難!

滿天飛的垃圾沒了。

“我鎖上了進出屋頂的門。上面怎麽會有垃圾?”袁師傅話音剛落,壹個從地上飄來的塑料袋落到了他的身上。學校的房子不高,但最高只有五層。與旁邊的高樓相比,純粹是壹片窪地。來自長江、南郊路、青菱路的風在這裏交匯,形成了壹個開放的風道。因為在慶嶺地區施工,每次刮風,學校裏的垃圾隨處可見,從地面、花壇到屋頂。“每天早上,我們環衛工人都要撿半個小時的垃圾。以延長線上的五面建築墻為界,我們畫出五個區域,每人壹個。”哦,我明白了!

用心在錯誤的時間打掃衛生

“每次做完練習上樓,我們偶爾會在樓梯間發現微小的灰塵,但壹節課下來,就消失了,地磚也變得那麽幹凈,”803班的曾喬莫名其妙地告訴同學。“下課了,妳們都被我們掃了,”不遠處壹個正在擦欄桿的環衛師傅解釋道。“我們分時段清掃樓梯,每天請環衛工人分四個時間段清掃樓梯,分別是8: 00、9: 30、13、14,每次20分鐘左右,”學校環衛管理員馮文東說。

班級垃圾不過夜。

吳海濤先生是八年級的班長,也是803班的班主任。每天放學後,他都讓學生隨身帶著垃圾袋,清空班裏的垃圾桶,讓垃圾“不過夜”,改善教室空氣。在所有班級,每人壹個塑料袋,每個班級壹個垃圾桶已經成為標準。

“打磨和構建”我的行動

每周二下午,我們總能看到熱火朝天的壹幕。學生們提著水桶、抹布、拖把,清理“德育九課”“建設之窗”展板、前側門電動門、八組雕塑、升旗臺、樓梯口欄桿、籃球架、夢想石。這是學校開發的勞動課程“打磨打造”的動作。

潔癖是“有保障”的!

正如該校706班班主任孫寧在學校德育論壇上所說:“幹凈的教室能讓人感到快樂。不僅要打掃,還要保養。”“我經常教育學生‘教室就是我的家’,我們每個人都要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我這樣要求,他們也這樣做。每個人都能感覺到教室是幹凈的,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會更舒服。其實全校11班的同學都是這麽做的。

誌願服務就像壹陣風。

不僅在校內,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多項校外、社區和家庭環保活動。“我們讓學生們系上絲帶,去青菱街和青菱河撿垃圾。同學們‘撿壹條街,撿壹段岸’積極性高,行動快,環保意識明顯增強。以前壹個同學在教室裏扔了壹個酸奶盒,但他沒有再扔,”團委書記孫潔自豪地說。在學校持續開展誌願服務活動的影響下,壹大批學生成為了服務明星:704班張主動到社區除雪,802班曾騎自行車到公園撿垃圾,804班張少川為全家人做飯,804班在自家菜地裏收白菜,801班在家經常拖地擦桌子,802班潘政經常洗碗,802班曾掃地

杯子的“力量”

壹位轉學生家長問班主任單文靜:“妳們學校真的很特別,要求學生帶水杯。我兒子在四個學校都學過,我還是第壹次聽說。”山老師耐心地與這位家長溝通。“自從妳兒子帶了水杯,他就愛上了喝熱水,從此再也不喝飲料了。以前亂扔瓶子的習慣改了,對他身體好,也省了壹筆家裏喝飲料的錢。妳不覺得這很重要嗎?”嗯,沒想到壹個水杯能教育人,”家長連連點頭。

牛奶盒在哪裏?

壹位家長問804班班主任胡偉老師:“妳們學校開了自動售奶機。妳不怕學生把牛奶盒扔得到處都是嗎?”胡老師慢條斯理地笑著說,“我們學校早就考慮到了,學生只能在第二節和第六節課後買牛奶,酸奶只能在本地喝,喝完扔進指定的垃圾桶。”家長說:“難怪妳們學校沒有牛奶盒!”

忙碌的周末

每到周末,師生們都沈浸在放假的喜悅中,環衛工人們則在打掃報告廳和體育館,除塵、擦玻璃、掃馬路、洗汙泥,為接下來的壹周營造舒適的環境。學校提出的“工作第壹”的理念,在“保潔”上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只有追求高標準,才能創造高標準。劍河中學建校不到兩年,各項工作高位運行,快速推進,成效顯著:夢想文化漸成體系,行政管理趨緊強化,規章制度自成體系,教師隊伍成長良好,學生素養提升,成績穩步提高...這壹切都源於先進的辦學理念——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成就卓越。

在數百萬千千人眼中,“清潔”是壹件小事。在張新華校長和韓思良書記的帶領下,劍河中學全體師生決心把每壹件小事都辦實、辦成功、辦壹流!寫作及攝影:袁傲翔平臺發布:李?主管部門:政教處

  • 上一篇:漂亮的勵誌文章
  • 下一篇:咳嗽咳血吃什麽水果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