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夾線師傅正在用鑷子將扁銅線粘在銅胎花瓶上。
點藍是壹個讓人拍手稱快的過程。蘭典大師用特制的“藍槍和吸管”,舀起不同顏色的釉料,慢慢地鑲在各種用銅線做成的小方塊裏。起初這種制作方法壹開始用的是藍色的材料,所以約定俗成的叫“點藍”。圖為藍主們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藍色。
蘭典大師面前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釉色各異的小碟子。
藍點大師正在教弟子們如何給景泰藍加點藍。
為了避免銅胎上的色釉脫落,還需要燒藍。琉璃和銅絲的熔點不同,每種情況下有藍點的成品都要經過三四次的反復藍點和燒制才會精美。燒藍的過程看似簡單,但在火中控制燒制時間,將顏料融化的恰到好處,就看爐前師傅的眼力了。
圖為燒藍師傅用火鉗將成品從爐中取出。
成品反復燒制不均勻,需要“打磨”。拋光是景泰藍制作過程中最苦最累的壹道工序,包括打孔、打磨、拋光。先用金剛石砂打磨成品表面凸出的釉面,使其光滑。然後用黃石磨掉釉上的火和黑絲。最後用椴木木炭水磨磨平成品表面。圖中,師傅正在用金剛石砂磨平成品表面高於燈絲的釉面,使表面的燈絲露出來。
景泰藍制作師傅在徒手打磨景泰藍。
在景泰藍的制作中,要多次進行點藍、燒藍、拋光等工序,因為重燒後琺瑯彩釉的體積會減少,導致景泰藍格子凹陷。景泰藍工藝品凹凸不平的表面,只有經過不斷的點藍、切絲、拋光,才能變得光彩奪目。
傳統景泰藍作坊的壹角。圖中的師傅們正在用磨刀石第二次打磨成品。
因為椴木是均勻的,用椴木炭打磨景泰藍可以使成品光亮、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