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食物中,鈣的最佳來源是牛奶和乳制品,它們不僅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研究發現,蝦殼中鈣的含量很高,達到2000 mg/100 g,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是生物蛋白鈣晶體的理想補鈣品,吃蝦殼肉不科學!常用的富含鈣的食物有豆類(黃豆、綠豆、黑豆及其制品)、核桃、芝麻、發菜、海帶等。但是,請記住:最好在飯前壹小時空腹服用鈣劑。誰應該補鈣?補鈣被很多人認為只有兒童和佝僂病患者才需要。其實這種觀點並不全面。臨床上病人很多,都需要補鈣。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癥狀是“三多壹少”,即多喝、多吃、多尿、體重下降。由於滲透性利尿,體內鈣排泄增加,導致糖尿病性骨病、骨質變薄、骨質疏松甚至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的發生。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中年以上,由於內分泌功能紊亂、活動過少、鈣攝入不足等因素,骨代謝受損,成骨減少,鈣丟失過多,出現骨質疏松、骨質退變、腰腿痛、駝背甚至病理性骨折。有些孕婦腰腿痛,小腿抽筋。由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對鈣的需求增加,導致孕婦缺鈣。此外,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營養不良兒和慢性腹瀉患兒要註意補鈣。兒童缺鈣不僅會影響生長發育,還會導致許多疾病。近年來的科學研究證明,癲癇患者長期使用抗癲癇藥物,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和骨代謝異常。壹旦缺鈣往往會癲癇發作,難以控制,需要長期使用。“三飲”長期大量飲酒或經常喝茶、咖啡的人要註意補鈣。因為飲酒,骨骼代謝紊亂,容易引起骨質疏松。長期喝茶、喝咖啡會因利尿作用而增加鈣的排泄,容易導致體內缺鈣。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或甲狀旁腺功能缺乏可導致腸道鈣吸收減少,進而導致血鈣減少。病人有壹系列癥狀,如麻木、刺痛、僵硬、痙攣等。補鈣要註意以下幾點:①盡量從飲食中攝取鈣,多吃富含鈣的食物。②對於糖尿病性骨病患者,除積極治療糖尿病外,可聯合應用降鈣素和鈣促進成骨細胞形成。③缺鈣的老人和孩子要註意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④註意蛋白質和維生素D的補充,促進鈣的吸收,但補鈣劑量不宜過大,以防尿路結石。5、飲食補鈣應定期補鈣是保健的重要課題。老年人的麻木、抽筋、肥胖、水腫、便秘、高血壓、動脈硬化、骨質疏松等許多疾病都與缺鈣有關。老年人每天的鈣攝入量應該在1000 mg以上,而每天的鈣攝入量只有300-500 mg。攝入壹些高鈣營養固然重要,但是通過日常飲食來補充鈣質更為經濟實用。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和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吸收。因此,牛奶應作為補鈣的主要來源。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高達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很好的補鈣品。海帶和蝦皮海帶和蝦皮都是高鈣海鮮。每天吃25克,可以補充300毫克的鈣,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蝦皮含鈣量較高,25克中有500毫克。動物骨骼80%以上的動物骨骼是鈣,但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可以搗碎,加醋慢煮,也可以加黃豆和姜鹽。蔬菜疏中也有很多高鈣品種,雪裏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大白菜、油菜、茴香、香菜、芹菜的含量也在150 mg左右。這些綠葉蔬菜,壹天吃250克,可以補充400毫克的鈣。芝麻芝麻是老年人很好的保健品,也是補鈣的來源,可以適量服用。芝麻醬還含有較高的鈣,粥、面湯、涼拌都可以加入芝麻醬補鈣。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是壹個復雜的問題。即使是最易消化的牛奶,其鈣吸收率也只有50%,其他含鈣食物的吸收率更低。維生素D可以調節體內鈣磷代謝,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維生素D的來源有:壹是人體暴露在室外陽光和紫外線下,在體內合成的;第二是食物。除了魚肝油,其他食物的含量都極低。只有蘑菇富含維生素D,每克含維生素D40國際單位。但壹定要在室外陽光下暴曬,但暴曬的效果會逐日下降,所以存放壹個月後要反復使用。每天取3-5克,切碎,水煎或水送服,或加入粥、蔬菜湯中即可。多吃醋和香醇的面食也有助於鈣的吸收。我們現在的膳食結構是低鈣的,壹定要註意添加壹些補鈣的食物。因為鈣吸收困難,補鈣見效慢,需要幾個月甚至壹兩年才能改善癥狀。要貫徹“多品種、勤變化、多攝入、常規律”的思想,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理想的補鈣保健效果。6、結石患者也需要鈣,無論是膽結石、腎結石還是人體其他部位的結石,主要成分都是不溶性鈣鹽。以前有壹種理論認為,發病的原因是人體攝入了過多的鈣,造成了鈣在體內的沈積。在這壹理論的指導下,建議結石病患者少吃含鈣多的食物,以防治結石。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結石病並不是由於鈣攝入過多引起的,而是體內鈣代謝紊亂的結果。我國的營養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包括結石病患者在內,從飲食中攝入的鈣仍處於機體需要量的下限甚至低於下降量。現代人大多飲食過於精細,導致鈣攝入不足,身體經常處於缺鈣狀態。體內鈣的代謝平衡是由壹個叫做鈣代謝穩定性的系統控制的。這個系統包括甲狀旁腺、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維生素D等。根據攝入和排泄,調節身體各部位鈣的平衡。主要是血漿和骨骼中鈣的平衡。人體缺鈣首先表現在血漿中。由於血漿中鈣含量低,人體不得不利用儲存在骨骼中的鈣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當身體經常處於缺鈣環境時,鈣平衡系統需要維持血漿以及骨骼中鈣的正常濃度,這往往會導致代謝紊亂,醫學上也稱之為“血鈣穩態系統紊亂”。這種紊亂的結果就是異常的“鈣遷移”,即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鈣含量增加的異常現象。鈣的異常遷移會引起壹些看似矛盾的疾病,如骨質疏松、骨質增生、結石、動脈硬化等。此外,這些疾病中的幾種常常在壹個病人身上共存。日本內分泌學家藤田拓指出:“這種鈣從骨骼向軟組織和血液遷移的現象是衰老的典型特征。”只有補鈣才能根治,通過刺激血鈣的自我穩定系統恢復平衡,達到降低血鈣和軟組織鈣含量,增加骨鈣的目的。所以,結石、骨質增生患者也需要補鈣。活性離子鈣,如珍珠鈣、巨鈣等,是結石患者補鈣的首選。同時註意多喝水,避免食用含草酸和磷酸鹽的食物,如菱角、莧菜、菠菜、茭白、筍幹等。如果吃以上蔬菜,也要用開水焯壹下,去除草酸和磷酸鹽。適當限制高磷食物的攝入,如奶制品、肉類等。此外,註意多吃含鎂和維生素B6的食物,如海藻、葵花籽、大豆、杏仁等。後者是發酵谷物、糙米、蜂王漿、大豆、黑豆和發酵面食。7.佝僂病患兒補鈣或補充維生素D隨著我國人均生活水平和嬰兒保健水平的提高,大多數母親對佝僂病患兒有了壹定的了解。由於各種宣傳媒體的影響,人們誤以為補鈣往往是治療和預防兒童佝僂病的主要途徑。其實,兒童佝僂病的本質是缺乏維生素D導致的鈣磷代謝紊亂,只有補充維生素D才能根治。換句話說,缺鈣是兒童佝僂病的表現,但真正缺乏的是維生素d,1歲以下的兒童稱為嬰兒,其餵養主要是奶。嬰兒期常見的佝僂病也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其原因是:1,維生素D攝入不足阻礙鈣磷吸收。母乳或牛奶中所含的維生素D不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尤其是牛奶中鈣磷比例不當阻礙了其吸收。2、陽光不足,體內維生素D缺乏。3、生長發育快,骨骼生長快,維生素d相對缺乏4。肝膽胃腸道慢性疾病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維生素D對嬰幼兒鈣磷代謝的作用包括:1,促進腸黏膜細胞對鈣磷的吸收。2.促進腎臟對鈣磷的重吸收,減少尿中鈣磷的排泄,提高血鈣濃度。3.促進成骨代謝,有利於新骨形成。所以,維生素D缺乏時,無論攝入多少鈣,身體都難以吸收利用。正確的理解是,兒童佝僂病的根本原因是體內維生素D的絕對和相對缺乏,進而導致鈣磷吸收障礙,表現為常見的佝僂病。預防兒童佝僂病的原則應該包括:1、孕婦和乳母的飲食要富含維生素D,多曬太陽。2.孩子滿月後應該經常進行戶外活動。3、孩子出生後0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 65438+每天400單位。早產兒應在出生後2周補充維生素D,每天800單位,3個月後再減到每天400單位。4.因為嬰兒主要以牛奶餵養,每天攝入的鈣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不需要特別補鈣。5.兩歲以後,孩子生長發育相對緩慢,戶外活動增多,壹般不需要補充維生素D。6.當確定寶寶患有佝僂病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總之,補充維生素D是防治小兒佝僂病的根本。8.給孩子補鈣需要註意什麽?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在出生後半個月到壹個月開始補鈣。其實這個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胎兒出生後臍帶被切斷,母親與胎兒之間的營養通道也就斷了,但孩子的生長發育還在繼續,所以每天對鈣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出生後第三天開始補鈣,直到孩子能吃到和成人壹樣的普通食物。我們知道,嬰兒的營養主要來源於牛奶,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有34毫克鈣和15毫克磷,兩者比例為2.4:1,最適合寶寶腸壁對鈣的吸收。因此,母乳餵養的嬰兒不容易缺鈣或患佝僂病。相反,每100毫升牛奶中含有120毫克的鈣和93毫克的磷。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奶中的鈣磷含量確實比母乳多,但牛奶中的鈣磷比例為1.2:1,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要,也不利於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用牛奶餵養的嬰兒容易缺鈣或患佝僂病。有時候,雖然有些家長給孩子吃了很多鈣,但是孩子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的。原因是家長沒有正確掌握補鈣的方法。那麽,給孩子補鈣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呢?1、鈣不能與植物性食物同食——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大多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可與鈣結合形成聚合物而沈澱,從而阻礙鈣的吸收,所以豆腐、豆制品不宜與蔬菜同煮。2、鈣不能與脂肪類食物同食——油脂分解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乳塊,不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糞便排出體外。3、補鈣時間要適當掌握——由於乳制品中的脂肪酸影響鈣的吸收,所以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4.適當的補鈣劑量——2歲以下兒童通常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兒童每天需要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孩子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的鈣只有所需量的三分之二,所以必須每天額外攝入鈣來彌補三分之壹鈣的不足。此外,人體內還有壹系列調節機制來控制鈣的攝入。如果體內鈣充足,腸道吸收的鈣就會少,否則就會多,多余的鈣會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口服過量的鈣不會引起中毒,家長可以放心讓孩子服用。需要強調的是,鈣的吸收必然涉及維生素D,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的活性就會大大降低。如果鈣吸收好,磷吸收也會同時增加,在生長的骨骼中形成鈣磷沈積,使新的骨骼不斷生長、生長。臨床上最常用的維生素D制劑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孩子平時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導致佝僂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是每天400國際單位,不能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此外,學齡兒童也需要補鈣,但不是藥物,而是通過壹日三餐的輔食。食物中鈣的來源很多,如牛奶、乳制品、藕粉、綠葉蔬菜、塊根植物、大豆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漿。經常吃的話,鈣是不會缺的。9.不要把鈣當作補藥。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鈣離子也是所有細胞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當維生素D和鈣缺乏時,嬰兒可發生佝僂病,成人可發生骨軟化癥和骨質疏松癥。嬰幼兒生長較快,但戶外活動較少,光照不足,體內無法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另外,嬰幼兒吃的食物種類少,導致維生素D和鈣攝入不足。因此,有必要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除了鈣,鈣制劑中還有大量的維生素D。千萬不要用鈣作為補品,否則會發生維生素D中毒。如果正常兒童每天服用20000 ~ 50000單位的維生素D,持續1 ~ 3個月,就可能發生維生素D中毒。中毒癥狀主要由血鈣濃度和鈣沈積引起。血鈣過高時,會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患兒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和頑固性便秘,胰腺內鈣沈積可能導致急慢性胰腺炎。鈣離子是由腎臟排泄的,所以當鈣離子濃度升高時,就會出現多飲多尿、鈣在腎臟沈積、尿頻、血尿、尿路結石和反復尿路感染,甚至腎功能衰竭。當鈣鹽沈積在細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泡時,可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鈣離子濃度的增加會導致成骨細胞和活性的增加,纖維性骨炎,骨骼畸形和骨痛,身體發育障礙。維生素D中毒還可引起精神癥狀,如無精打采、嗜睡、表面冷漠、幻覺、狂躁甚至昏迷。壹旦發生維生素D中毒,應立即停用維生素D,限制鈣鹽攝入,並用藥物降低血鈣濃度。醫學專家提醒,預防佝僂病應註重加強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加雞蛋、豆類等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量。如果要補鈣,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妳不能把鈣當作滋補品。10,合理使用補鈣劑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民眾嚴重缺鈣,每日攝入量僅為標準的50%。中小學生缺鈣的比例較高,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補鈣。目前使用的鈣劑種類繁多,但大致可分為三類:①傳統化學鈣:如各種鈣、鈣基質、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碳酸鈣等。這種純化學鈣劑含鈣量低,經常需要服用10-40片才能滿足日常補鈣需求。如果長期服用,很難堅持。②海洋生物鈣:如生牡蠣鈣、活性鈣等。什麽是活性鈣?活性鈣是從日本進口的壹種制劑的總稱,其活性意味著其鈣制劑良好有效。日本的藥廠除了“活性”二字,還有“活力”或“實力”等字樣。活性鈣是由海洋生物牡蠣殼經特殊工藝電離粉碎而成。它是水溶性的,容易被人體吸收。在胃液的作用下,活性離子鈣能最大程度地解離成鈣離子,並迅速被吸收。有些藥廠用酸處理可溶性牡蠣鈣,其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但也不排除可能含有汙染有害金屬的弊端。③其他鈣制劑:骨粉、蛋殼等。具有不同的鈣含量。有人認為這種鈣很難被人體吸收,所以不是理想的鈣制劑。應根據不同的年齡和生理狀況進行補鈣。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其中鈣為:出生至6個月400mg;7個月至2歲600mg;3-9歲800mg;10-12歲是1000毫克;13—15歲為1200mg;成人16至800毫克;孕婦1000mg;哺乳期婦女1500mg;老年人800毫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食物不同,每天補鈣量也不同。如果中國人人均膳食鈣含量較低,約400毫克/天,那麽每天補鈣400毫克比較合理,也就是要達到800毫克。補鈣要根據鈣的含量來計算:比如葡萄糖酸鈣含有葡萄糖酸鹽和鈣,乳酸鈣含有乳酸鹽和鈣。因為葡萄糖的分子量遠大於乳酸,所以1g中葡萄糖酸鈣的含量比1g中的少。海洋生物鈣的化學結構不同,多為氧化鈣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鈣含量約為53%。壹般人體吸收65,438+0,000毫克的鈣,需要2.05克這種鈣劑。如果不註意補鈣劑中鈣的含量,鈣的用量就會盲目。人體對鈣的吸收受多種因素影響。正常飲食下,腸道凈鈣吸收率為34%。蛋白質被消化成氨基酸,如萊、色、精、光、團,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促進鈣的吸收;植物性食物中植酸和鈣的結合影響鈣的吸收。西方人吃蛋白質多,腸道凈鈣吸收率30-60%。但蛋白質攝入越高,尿鈣排泄量越高,這是不利的。人體內的PH值也會影響鈣的吸收。食物中的鈣主要是在酸度較高的小腸上部主動轉運吸收的,所以消化道的酸度與鈣的吸收密切相關。鈣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無機元素,總量超過1 kg,其中99%存在於骨骼中,只有約1%分布於血液和各種軟組織中。因此,骨骼是壹個巨大的鈣庫,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和維生素D3是調節鈣平衡的重要激素。鈣的動態平衡壹直維持在20歲左右。之後人體會經歷壹個漫長的鈣流失過程,鈣會伴隨壹生,直到生命的盡頭。對於壹般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消化功能良好,可以不補鈣,但要註意吃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或乳制品,不僅能提供優質蛋白質,也是鈣的良好來源。鈣與魚類,尤其是海魚和蛋白質結合,有利於消化吸收。也可以吃加工過的魚制品或魚骨頭罐頭,這是壹種富含鈣的食物。還有蝦、蝦皮、芝麻醬、骨頭湯、豆類及其制品、雞蛋、青菜等,可以彌補膳食鈣的嚴重不足。總之,鈣在人體的生理功能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壹種重要的物質。鈣的供應應該盡可能從食物中獲取。關於鈣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和代謝的研究很少,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壹步研究。面對目前市場上多種多樣的鈣劑,消費者要慎重選擇。
上一篇:鼻子出油,有黑頭,但不嚴重。想辦法去油去黑頭。下一篇:男性便秘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