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了很久,魯迅先生說“我們是極其容易成為奴隸的,我們變了以後,還很喜歡。”這類似於斯德哥爾摩效應。在重男輕女的牢籠下,有壹天角色升級成為母親後,就會從被羞辱被傷害者變成施虐者。
讓妳的孩子(媳婦)經歷他們之前所遭受的壹切痛苦和鄙視,因為他們習慣了跪著走路。誰要是發現有人站出來,會無法適應,會被指責為不孝。
2,老年人知識的缺乏,很多老壹輩人的觀念是,不生男孩是女人的責任。稍微懂點生物學的人都知道,決定胎兒性別的關鍵在於23對染色體中的性染色體,這不是偏方可以改變的,與任何堿性體質無關。
而且決定受精卵性別的不是女方提供的卵子,而是男方提供的精子。這個鍋不應該由女人來背。
3.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多80後、90後的女性,在生育前都暗暗希望自己的第壹胎是男孩。她們都是高學歷,但是因為周圍環境的影響,重男輕女的女性覺得很放心,沒有壓力。
朋友苗苗今年國慶結婚,最近這段時間應該是她最甜蜜的時刻。但是昨天苗苗在微信上跟我抱怨這還沒開始,她看到了最後令人窒息的婚姻生活。
本來打算去馬爾代夫度蜜月,但是去之前婆婆和西蒙推心置腹的說,這次旅行不能太忙不能玩,還有任務。最好是兩個人去,三個人回來。苗苗問婆婆喜不喜歡男孩女孩時,婆婆說:“有個女兒真好。將來妳有了二胎,她可以照顧弟弟。”
“二胎不是男孩怎麽辦?”“那就繼續住,罰款可以由我們家出。”婆婆的話給了西蒙巨大的沖擊,丈夫冷漠的態度讓西蒙心如止水。
通過壹個朋友的例子,發現女人如果真的想在家裏立足,絕對不是靠孩子的性別,而是自力更生,有紮實的經濟能力,這樣才不會被人看不起,嘲笑,有信心隨時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