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妳看看相關報道。
92年前,茅臺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怒摔酒瓶”獲獎。根本原因不是茅臺人的機智,而是茅臺酒的品質,“驚喜連連”。從紅軍途中用茅臺治病,到建國後周總理喝茅臺治感冒,從小平同誌“每頓飯前喝兩杯小茅臺”到劉鴻靖先生喝茅臺改善耳鳴聽力,從茅臺酒廠董事長季克良因為工作需要,四十多年來壹直喝兩噸多茅臺酒, 到茅臺酒廠員工集體體檢,長期喝茅臺未發現肝癌病例。 隨後,科研人員經過4年多的研究,證實53度茅臺酒可以在肝臟中誘導金屬硫蛋白(具有抗肝纖維化和抗細胞衰老作用),並通過了由著名肝病學家唐兆友院士和9位著名肝病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的鑒定。難怪,茅臺酒廠提出了“國酒飲品健康”的生產經營理念。顯然,這種觀念的前提不是飲酒過量,而是提倡輕度飲酒,因為常識告訴我們“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然而,當初“國酒飲健康”的提出,引來了爭議甚至批評,因為壹方面,當今社會,越來越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人選擇低酒精度的紅酒、啤酒、黃酒,淡出高酒精度,另壹方面,環境汙染,再加上市場經濟中利潤最大化的誘惑,壹些酒廠本末倒置,讓人們普遍對“白酒勾兌”產生誤解。最近兩三年,從茅臺股票市值超過百元、陳年茅臺稱霸高端白酒市場、普通茅臺屢漲價仍缺貨的事實,可以看出“國酒飲品健康”的理念已經逐漸被消費者理解和接受,這是茅臺堅持品質、穩健經營的勝利,也有人稱之為“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