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新生兒有什麽癥狀?

新生兒有什麽癥狀?

新生兒有什麽癥狀?

新生兒有這些癥狀。出生後,因為抵抗力差,如果照顧不當,很容易生病。新生兒生病有很多癥狀,那麽新生兒有什麽癥狀呢?跟我壹起來看看吧!

新生兒有什麽癥狀?1新生兒疾病的初始癥狀往往不典型,變化快。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應密切觀察。

因此,應該了解新生兒的常見癥狀:

1,腹瀉,厭食,脹氣

是由消化系統疾病引起的,如餵養不當、新生兒流行性腹瀉和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等。脹氣要排除畸形和梗阻。

2、易怒、嗜睡

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常見癥狀,如顱內出血、腦膜炎、其他系統感染和敗血癥。

3.發燒和體溫過低

(1)環境溫度變化

可由環境濕度變化、衣服過暖或室溫過低引起。

(2)脫水熱

當體溫因脫水而升高時,如果給予足夠的水分,體溫會下降。

(3)感染

臍部皮膚感染和肺炎。

4、抽搐

全身性驚厥很少見,通常為皮質下癲癇發作,以陣發性眨眼、眼球運動或震顫以及嘴和臉頰抽搐為特征。

更常見於: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顱內出血、腦膜炎、核黃疸和腦發育畸形。

(2)破傷風

常出現在出生後4 ~ 6天,伴有咬緊牙齒、抽搐、駝背。

(3)代謝紊亂

出生後壹周內出現低鈣血癥、煩躁不安、驚恐、震顫、憋氣、喉痙攣甚至驚厥;

低血糖更常見於早產兒、小嬰兒、過期嬰兒和患有糖尿病的母親。出生後幾小時至壹周內出現震顫、陣發性發紺、反應遲鈍、厭食、哭鬧無力和體溫低。

5、呼吸暫停

首先考慮顱內出血和腦膜炎,其次可由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引起,尤其是早產兒,呼吸肌力較弱,呼吸不規則,可出現紫紺。

6、嘔血、便血

分娩時可吞入產道內的血,也可將母親皸裂的乳頭出血用乳汁吸入,並檢查嬰兒的口鼻有無出血。有時由於新生兒自然出血,可在出生後2 ~ 3天出血,特別是消化道出血。敗血癥還會導致消化道出血。

新生兒有什麽癥狀?2 1.呼吸不規則:新生兒的呼吸不僅是表面的,而且是不規則的,速度不均勻。這主要是由於肋間肌無力,鼻咽氣管狹窄,肺泡適應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新生兒主要靠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弱而淺,新生兒每次呼氣吸氣量小,不能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所以呼吸較快,每分鐘可達40-50次,這是生理現象。

警告:如果出現咳嗽、面色發紫、口吐白沫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2、下頜抖動:新生兒有不自主的下頜抖動,無其他癥狀,屬正常生理現象。這是因為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抑制功能差。

警告:寒冷季節註意保暖,避免因兒童著涼導致下巴抖動。

3.打噴嚏:新生兒偶爾打噴嚏並不是感冒的癥狀。新生兒鼻腔供血豐富,鼻腔狹窄,鼻面短,細小的外界物質,如棉絮、絨毛、灰塵等,可刺激鼻粘膜引起打噴嚏,溢出的乳汁也可引起打噴嚏。

孩子洗澡後受冷空氣刺激,也會引起打噴嚏。媽媽不用擔心,註意保暖就好,不要輕易吃感冒藥。

警告:如果流鼻涕或咳嗽,應及時就醫。

4、溢奶:新生兒的肚子在“躺著”。食管與胃交界處的賁門和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的幽門幾乎在同壹水平線上。

另外,新生兒的胃容量小,心肌發育不完善,閉合不嚴密,容易造成胃裏的乳汁倒流。

特別是餵奶後馬上換尿布,哭鬧或者多動都會導致溢奶。有時用奶瓶餵牛奶或水時,奶瓶的奶嘴沒有完全灌滿,導致孩子吸入空氣,引起胃部脹大,造成奶水溢出。

警告:吐奶和吐奶不壹樣。吐奶是壹種病理狀態,就像吐出來壹樣。妳應該去看醫生。溢奶是壹種生理現象。註意飼養技巧。餵完奶後,輕輕抱起寶寶,把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用手輕拍他的後背5 ~ 10分鐘,聽到打嗝聲就放在床上。

餵奶後不要馬上換尿布,也不要讓孩子哭。取右側位可以減少乳汁溢出。

5.女嬰陰道出血:女嬰出生後壹周左右,陰道內有少許血性分泌物或粘液,屬正常現象。這是因為胎兒受母體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響,出生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子宮和陰道上皮組織脫落。醫學上稱為“假月經”,是壹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警告:註意外陰衛生,用小棉簽蘸溫鹽水輕輕擦拭。

6、豐胸:母親懷孕後,體內孕酮和催乳素的含量逐漸增加,直至分娩前達到高峰。這些激素可以促進母親乳腺的發育和乳汁分泌,胎兒通過母親體內的胎盤受到影響。

所以有些新生兒會有豐胸的情況。出生後,母體分泌的激素消失,增大的乳房逐漸消失。所以,家長不要緊張。

警告:不要擠壓乳頭,以免感染。

新生兒有什麽癥狀?3.新生兒的各種癥狀及其治療方法。

1,眼睛癢癢,總流淚

感冒後常發生結膜炎,多由細菌或病毒引起。

通常有以下癥狀:寶寶白眼球發紅;眼睛經常濕潤,多為病毒引起的結膜炎;眼睛內常有白色或黃色異物,多由細菌引起;早上寶寶的眼皮經常粘在壹起;寶寶經常會因為癢而揉眼睛。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a、把寶寶的眼睛擦幹凈。

方法:每天擦洗寶寶眼睛兩次。可以用浸濕的棉球擠幹凈,然後從寶寶的內眼角開始輕輕擦拭,換成另壹個棉球擦拭另壹只眼睛。

b、把寶寶的毛巾和家人的分開。

C.寶寶揉完眼睛後要洗手,忙完別忘了洗手。

偏方:在幹凈的棉球上滴幾滴母乳,輕輕塗抹在寶寶的眼睛上。母乳有天然的抗菌作用,可以幫助寶寶早日康復。

2.長牙時疼痛難忍。

有的寶寶乳牙的時候不是很疼,有的寶寶剛好相反。6 ~ 9個月,寶寶開始長第壹顆牙,3歲時20顆乳牙會全部長出來。

嬰兒有乳牙時唾液會多壹些;有時候臉頰變紅,使勁揪耳朵;經常哭。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a、給寶寶吃硬的東西。讓寶寶咬壹大塊涼蘋果或胡蘿蔔,緩解他的牙齦腫痛。

b、多給寶寶喝涼開水。

3、耳朵癢導致發燒

中耳炎是嬰兒的常見病。寶寶看起來不開心,不想吃奶。耳道內有粘稠液體,發熱,嘔吐,腹瀉。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a、用熱水浸泡過的棉球輕輕清潔寶寶耳垂上的異物,註意不要摩擦到耳朵裏。

b、給寶寶洗頭或洗澡時,註意不要讓耳朵進水。

偏方:讓寶寶感染的耳朵在溫暖柔軟的布上休息,減輕他的痛苦。

4、扁桃體腫大不舒服

寶寶患了扁桃體炎,主要癥狀是:喉嚨不適,發燒,扁桃體變紅變大。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a、多給寶寶喝開水。

b、給寶寶餵柔軟易吞咽的食物。

新生兒護理的要點是什麽?

1,給新生兒保暖

室溫應保持在22-24℃,相對濕度為60%-65%。如果冬天室溫過低,新生兒體溫不會上升,造成凍傷,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夏天室溫過高,容易引起脫水或發燒。

所以要註意環境溫度和衣服、被子的厚度,不能裹得太緊,使體溫維持在36 ~ 37℃之間。

2.新生兒餵養

正常新生兒應在出生後半小時內開始吸吮母親乳頭,最遲不超過出生後2小時,因為早吸吮可促進乳汁分泌;餵奶可以根據寶寶的需求,不強調時機。

如果因故不能母乳餵養,可以用配方奶餵養,劑量為60 ~ 90 ml,每4小時壹次。不建議糖水,必要時可餵少量開水。

3、新生兒護理

註意清潔皮膚。新生兒在臍帶脫落前不宜用水洗澡。臍帶脫落後,可用清水沐浴,臍帶應保持幹燥清潔。

每天洗澡,少用肥皂防止皮膚發炎,皮膚皺紋處塗薰衣草油,不要用爽身粉。新生兒的衣服要用柔軟的棉布,穿脫要寬松,不能用帶子或橡皮紮緊,以免影響胸部和四肢的發育。

4.新生兒體位

吃奶後拍拍寶寶的背,督促他排氣。睡覺時向右躺下,以免吐奶。以後要經常變換體位,不要長時間仰臥,或者俯臥有利於呼吸功能的發育。寶寶的床應該是平板床,而不是枕頭。

5、預防新生兒感染

盡量減少與新生兒不必要的接觸,避免感染,房間要清潔通風,無煙味、油味。如果母親或護理人員感冒,應戴口罩,以免感染。另外,新生兒出生後第壹天要接種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象有哪些?

1,生理性減肥。

出生後幾天,由於新生兒吃奶少,排出胎糞和尿液,通過呼吸和皮膚蒸發水分,體重可能會出現短時間的下降,也就是俗稱的“縮水”。

醫學上稱之為“生理性體重減輕”,壹般只減輕出生體重6%左右,大部分可在出生後7-10天內恢復到出生體重。如果下降很多或者恢復較晚,就要請醫護人員進行治療。

2、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約有75%-85%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第二天開始皮膚發黃,並逐漸加深。黃疸在1周左右最明顯,之後逐漸消退,大部分在2-3周內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

如果出生後第壹天或三周出現黃疸且未消退,或消退後出現,應立即去醫院治療。

3.新生兒乳房腫脹。

出生後5-7天,男女新生兒均可見到乳房兩側腫脹,甚至有少許乳汁分泌。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必擔心。壹般來說,它們會在2-3周後消失,而且它們不需要治療,更不用說擠了擠,以免引起乳房感染。

4、新生兒陰道出血。

女嬰出生後5-7天左右會有少量陰道出血,稱為“假月經”,1 ~ 2天自然恢復。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恐慌或治療,但要註意會陰的局部清潔。

5、新生兒在哭。

哭是新生兒的本能反應,也是壹種運動,可以促進肺部的發育,所以新生兒哭不壹定是病理性的。

由於出生後對環境的不適應,新生兒往往白天安睡,晚上啼哭,不分晝夜,有夜哭的特殊癥狀,俗稱“夜哭郎”。

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只要寶寶吃奶正常,體重增加,沒有其他癥狀,就不需要治療。白天可以適當叫醒寶寶,不要抱手,晚上睡覺前自己餵,環境安靜。也就是隨著新生兒年齡的增長,哭鬧癥狀會壹天天好起來。

當然,如果壹直哭鬧,或者伴有其他異常,也要立即送醫院治療。

如何清潔和護理寶寶的口腔

1,新生兒期口腔護理

(1)在整個新生兒期(從出生到28天),要給寶寶餵少量溫水清潔口腔。

(2)無論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要養成每次吃奶後喝少量白開水的習慣,尤其是寶寶發燒或感冒時,秦英要餵溫開水。

(3)如果人工餵養的寶寶吸奶慢或停止進食,媽媽不能用安撫奶嘴推寶寶口腔黏膜,催促寶寶吮吸,這樣容易損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4)嚴格保持乳頭和奶具的衛生。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媽媽保持乳頭的清潔是非常重要的。哺乳前,先用肥皂清洗手和乳頭,毛巾先用熱水消毒。人工餵養的嬰兒,奶瓶和奶嘴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徹底沖洗幹凈。

(5)配制的奶粉溫度要適宜。餵食前先試試手臂的溫度。如果奶溫高,很容易燙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2.乳牙前的口腔護理。

壹般情況下,寶寶出生後6個月(或更早)開始長牙,會伴有壹些不適癥狀,如牙齦腫脹、發熱、疼痛等。媽媽們要學會判斷寶寶出牙的不適癥狀,並妥善護理。

  • 上一篇:廣東民間偏方
  • 下一篇:腰閃了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