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腳腐病又稱枝腐病、頭腐病。發病初期,在路根頸附近的主莖表皮上產生橢圓形瘤樣突起,中間開裂。隨後,發病部位慢慢向根頸周圍蔓延,產生許多不同的病斑,病皮不光滑、變褐、脫落,導致整株樹幹死亡。此外,它還會流到樹幹和樹枝上,導致樹根的患病部分開裂並扭曲成鱗片狀。更嚴重的病斑到達韌皮部,根部脫落。當樹液充滿流動性或潮濕、寒冷、多雨的季節,發病部位會軟腐或流膠病。
該病常發生在枇杷果樹修剪的嫁接部位。如果病株較輕,會影響正常生長,樹幹衰退,產量銳減,果實品質較差。嚴重的樹枝枯萎、枯萎、死亡。病情嚴重的主莖主要表現為枝條亞急性腐爛,導致上部枝條迅速枯萎。樹幹大的樹幹在夏季只需幾天就能枯萎,樹幹大的老樹死亡約需1年,少數樹幹可持續兩年以上。疫區幼樹染病後死亡率達80%以上,初生桃樹約73%。
枇杷爛腳病的傳播途徑
導致枇杷枝腐病的病原體是子囊菌。菌絲在病皮和土壤環境中越冬,在65438±00℃左右逐漸生長發育,25-28℃生長速度較快。
枇杷爛腳病的原因
該病在溫暖多雨季節極易發生,在栽植陰涼、株型弱、冠幅老、枝條受損或超植的枇杷樹上更為嚴重。
枇杷爛腳病的預防措施
做好人工林的排水管道工作。新栽枇杷樹不宜栽得太深,宜栽在果實的土堆上,壹般高出路面15-20cm。平地上的種植園也需要開挖排水管道,避免種植園蓄水,減少地下水。保持植物之間的有效間距。過於密集的種植園應該修剪。壹般在果實采摘後和9-6月65438+10月結合疏花,提高自然通風透光標準,降低人工林環境濕度。
科學施肥,改善株型。枇杷果實中鉀成分的數量最多,施肥時要防止偏施基肥,抑制枇杷樹對鋅的消化吸收。結果樹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配以適量硫酸銨,可抑制和減少枇杷“爛腳病”的發生。在進行人工林管理方法和采摘時,應盡可能註意防止機械設備導致樹根損傷,並立即防止因病害、日曬等造成的樹根損傷。冬季,在海拔較高的枇杷種植園,可用石灰塗料刮枝,避免日照和晝夜溫差造成的脫皮。
壹種防治枇杷爛腳病的農藥
我經常巡視種植園,發現病枝要集中刮幹凈損傷,刮幹凈的地方塗50倍的甲基硫菌靈溶液,或抹波爾多漿(即1份硫代硫酸鈉,3份生石灰粉,10份水),實際效果不錯。夏秋季枇杷種植園每月噴灑50%殺菌劑或硫菌靈600-800次,共1次,噴灑農藥時要特別註意葉枝壹起澆水,可合理控制枇杷枝腐病和褐斑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