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癥】多為夢遺,伴有夜眠不安,頭暗,耳鳴,心悸,神疲乏力,腰腿酸痛,五心煩熱,盜汗,小便短黃熱。舌質紅,苔少,脈細。滋陰清火,寧心固精。
[處方]處方:知母9g、黃柏9g、熟地黃20g、山藥12g、茯苓9g、澤瀉9g、山茱萸12g、牡丹皮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養陰清熱止遺湯
主治:滋陰清熱。
[處方]生地黃12g、知母12g、白芍20g、黃芩6g、桑螵蛸6g、黃柏3g、炒梔子3g、金櫻子9g、炒白術9g、大棗10、炙甘草9g。
【用法】水煎分兩次服用,每日1劑。
(3)龍牧秋蓮三才防風湯
主治:滋陰清熱。
[處方]黨參12g、熟地黃12g、芡實12g、蓮12g、天冬10g、黃柏10g、茯苓10g、龍骨20g(。
【用法】水煎分兩次服,每日1劑。
(4)增生大補丸
主治:滋陰清熱。
[處方]黃柏9克,知母9克,熟地黃12克,生地黃12克,女貞子12克,山藥12克,龜板15克。
【用法】水煎分兩次服用,每日1劑。
(5)朱令湯加減
主治:水腫、小便不利、口幹口苦、面潮熱、腰膝酸軟、手足發熱、頭暈耳鳴、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沈細。
[處方]豬苓12g、茯苓15g、澤瀉9g、生地12g、女貞子12g、墨旱蓮15g、五味子12g、萹蓄15g、金錢草25g。
【用法】若熱證明顯,加知母12g、黃柏9g;如果水腫嚴重,加大腹皮15g,葶藶子12g。如果兩者都氣虛,加黃芪15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
(6)五味消毒飲料。
主治:面紅或潮紅、失眠、多汗、多汗、頭暈頭痛、五官心煩、皮膚生痤瘡或多癤、口幹口渴、咽痛、舌苔黃厚膩、脈數。清熱瀉火,利水解毒。
[處方]紫花地丁20克,蒲公英65,438+08克,甘草6克,連翹20克,赤芍65,438+02克,桔梗65,438+02克,知母65,438+00克,生地65,438+05克,澤瀉65,438+02克。
【用法】若小便紅黃,加白茅根20克,平倉20克。如果大便不通,增加黃疸6-9g;如果癥狀表現為發熱,加柴胡12g,梔子12g;如果全身水腫,加車前草12g,豬苓12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
(7)平火散
主治:滋陰清熱。
[處方]熟地黃30g,玄參15g,麥冬9g,生地黃9g,牡丹皮9g,山藥9g。
克,石斛9克,沙參9克。
[用法]服湯劑,每日1劑量,每日2次。
(8)不同口味的尹姬湯都是楊軒湯。
主治:補腎養陰,清熱利濕,健脾益氣。
[處方]加味尹姬湯:熟地黃20g、白芍15g、龜板30g、地膚子15g、牛膝15g、枸杞子15g、女貞子15g、菟絲子12g、益母草20。
加味楊軒湯:黨參15g、麥冬15g、威靈仙12g、地膚子15g、巴戟天12g、淫羊藿15g、山茱萸15g、山藥10g。
[用法]先服3劑加味陰湯,再服3劑加味楊軒湯,再服3劑加味陰湯。九劑是1個療程。
(9)邵丹湯
主治:清熱養陰,利水除濕,祛風解痙。
[處方]牡丹皮12g、白芍12g、茯苓18g、澤瀉12g、墨旱蓮20g、女貞子10g、太子參15g、蟬蛻6g、蒲公英25g、牛膝65538。
【用法】外感咽痛者選用麻黃、柴胡、金銀花、連翹、菊花、魚腥草;血尿明顯者選用白茅根、仙鶴草、小薊;陰虛明顯者,選用生地、玄參、沙參、麥冬;濕熱重者選用土茯苓、黃芩;杜仲。腎虛腰痛乏力者選用續斷、桑寄生;血虛明顯者選用當歸、川芎、雞血藤;氣虛明顯者選用黃芪、黨參、白術;咳嗽患者選用桑白皮、地骨皮、杏仁、蘆根;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參、赤芍、益母草等。適用於血瘀明顯的患者。每日1劑量,水煎兩次,分上下午服用。
(10)保腎湯
主治:滋陰補腎。
[處方]何首烏20克。、菟絲子20克、牛膝15克、澤瀉20克。
【用法】口服,每次50毫升,壹日兩次,3個月就是1個療程。
(11)加味朱砂安神丸
主治: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處方]黃連3克,朱12克,生地15克,當歸9克,麥冬12克,甘草3克,酸棗仁12克,柏子仁12克。
【用法】十分心煩者,加阿膠(水煮)9克,烏雞2枚,滋陰清火;對於陰虛陽浮,面熱紅,頭暈耳鳴者,加牡蠣30克,龜板9克,磁石30克降陽。
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