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腸痙攣怎麽治療?求求各位大神

腸痙攣怎麽治療?求求各位大神

小兒腸痙攣屬於中醫腹痛範疇。是兒科常見病,好發年齡為5 ~ 15歲,每月或每周發病2 ~ 3次。壹般在早晨起床、空腹或吃飯時,突然肚臍周圍腹痛,呈痙攣性發作,壹般半小時左右可自行緩解。目前西醫對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也沒有理想的西醫。詢問病史,大部分孩子都是因為在炎熱的夏季暴飲冷飲、睡空調房、腹部受涼引起的。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暴飲暴食致寒,寒邪直接入胃腸道,寒凝氣滯,氣血經絡不通,產生痙攣性腹痛。治療宜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自擬烏藥愈口燒肝湯由烏藥、茴香、吳茱萸、肉豆蔻、木香、香附、枳殼、白芍、炙甘草等組成。處方中的烏藥、小茴香、吳茱萸、肉豆蔻具有散寒散寒的功效,白芍、甘草具有解痙的功效。然後,木香、香附、枳殼等。作為行氣止痛、消食化滯、消積化滯的佐藥,各有奇效。例2:張某某,男,9歲。1998 2月12第壹次就診。陣發性臍周腹痛復發7個多月。空腹或吃飯時疼痛明顯,疼了就不疼了。疼的時候出汗,臉色變得蒼白。大約15分鐘後自行緩解。我在醫院吃過“腸蟲清”,沒有蛔蟲排出。服用其他西藥和中成藥後,腹痛依然存在。在某醫院做了b超、胃電圖及各種檢查,未發現異常病變,轉我院門診。診斷為臍周腹痛,疼痛時停時止,精神疲乏,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軟。舌紅苔白,脈細緩。問病因,從去年夏天開始腹痛,有吃冷飲史。被診斷為腸痙攣。治療宜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藥方:烏藥6克,小茴香3克,白芍12克,枳殼6克,制香附6克,吳茱萸3克,燉肉豆蔻3克,木香3克,雞內金6克,炒山楂6克,神曲6克。吃了3劑後,腹痛已經消除,胃在震動。再註射三劑就能痊愈。ㄢㄣ _ ル丨2007-09-09 21:39報道妳覺得這個回答好嗎?好(0)壞(0)治療小兒腸痙攣由於小兒有多種疾病可引起腹痛,小兒腸痙攣的診斷應建立在排除壹系列內外科疾病的基礎上,尤其是外科急腹癥。否則會延誤診治,甚至危及生命。1.概述腸痙攣又稱絞痛,是由於腸壁平滑肌強烈收縮引起的,臨床表現為陣發性腹痛,是兒童內外科門診就醫的常見原因之壹。這種疾病的特點是發病突然,在間歇期甚至發作期缺乏特異性體征。這種病大部分可以自然緩解,但容易與同年齡段引起腹痛的其他疾病混淆,尤其是各種腹部外科疾病,所以更要假裝做好臨床鑒別診斷。二、病因及病理生理本病的內在因素主要是由於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腸道運動功能調節不穩定,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往往占主導地位,導致腸道蠕動增強,進而發生腸痙攣。以下情況可能是腸痙攣的誘發因素:①機體對某些食物過敏。②局部受涼、暴飲暴食、生冷食物、饑餓或消化不良均可引起腸道蠕動增加。③腸道寄生蟲的毒素和蠕蟲的機械刺激。④大便積聚是小兒腸痙攣的常見原因。⑤其他。三、臨床表現過去認為這種病在嬰兒期最常見。事實上,所有年齡組的兒童都可能發生腸痙攣。嬰幼兒不能自己說出腹痛,只是表現為陣發性哭鬧,有時會從睡夢中驚醒。每次發作持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疼了就不疼了。腹痛程度不壹,嚴重者可伴有四肢動、打滾、面色蒼白、手腳冰涼。學齡前或學齡兒童壹般可自行主訴腹痛,腹痛多位於中腹部或臍周。便秘引起的腸痙攣常表現為左下腹痛,但有時腹痛難以定位。腹痛通常是陣發性的,間歇期沒有不適感。大壹點的孩子腹痛程度雖然輕、重,但全身狀況良好。單純腸痙攣往往能在幾十分鐘到幾小時內自愈。個別孩子的發作時間有壹定的規律性。筆者曾在急診室值班5 ~ 6天,每天早上接診同樣是陣發性哭鬧的2歲小孩,診斷為腸痙攣。腹部檢查缺乏特異性體征,壹般無腹脹和腸型,但有時可有輕至中度腹部壓痛。壓痛大致與腹痛壹致,壹般位於中腹部或左下腹,提示小腸或乙狀結腸痙攣。經過反復細致的檢查,往往可以確定壓痛點不像闌尾炎那樣固定,沒有肌肉緊張。有時還能摸到細嫩的、繩狀的痙攣性腸道。以便秘為誘因的人常可摸到硬便,以消化不良為誘因的人,聽診腸鳴音可能有所增加和增強,但沒有通過水的呼吸。肛門指診可誘發消化不良大便和氣體排出,但無血和粘液。用開塞露排便或肛門指診後腹痛常可消失。第四,診斷依據為陣發性哭鬧或陣發性腹痛,間歇期甚至發作期很少有腹部異常體征。由於小兒有多種疾病可引起腹痛,因此腸痙攣的診斷應建立在排除壹系列內外科疾病的基礎上,尤其是外科急腹癥。否則會延誤診治,甚至危及生命。根據患兒年齡,可表現為陣發性哭鬧或自述陣發性腹痛。發病和間歇期從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間歇期患兒正常。兒童壹般情況良好,無明顯發熱,僅有少數嬰兒出現嘔吐。大便可正常,略稀或幹,膿血便和果醬樣大便不排出。即使不治療,腸痙攣也應該在幾十分鐘或幾小時內自愈。如果病程超過6小時,持續腹痛,伴有其他癥狀或生命體征改變,應考慮腹部可能存在器質性病變。體檢前應仔細詢問病史,檢查時必須取得患兒的配合,否則檢查結果不可靠。在無法合作時,最好使用鎮靜劑,如口服水合氯醛或肌肉註射魯米那。
  • 上一篇:春天皮膚癢怎麽辦?皮膚幹燥脫皮怎麽辦?
  • 下一篇:日常生活中如何補鈣?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