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從醫以來,壹直熱衷於肛腸學科。新中國成立之初,張老在天津四院和工人福利醫院任外科主任時,就已經開始肛腸外科工作了。65438-0953年調入天津市濱江醫院(原工業局醫院、市五院)任外科主任,並在外科成立肛腸組,成為中國第壹家治療結直腸肛腸疾病的醫院。1956年,在他的建議下,成立了全國第二家結直腸肛腸醫院和天津濱江醫院邢臺分院(現邢臺市第四醫院)。在醫學教育方面,張老主編的《實用肛腸外科》出版於1953,是我國第壹本實用的肛腸外科百科全書,也是第壹次將第壹代肛腸外科理論介紹給國人,從而為我國廣大肛腸工作者豐富了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張先生是當之無愧的現代肛腸外科的開拓者,新中國肛腸疾病的啟蒙者。
張老在肛腸學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並在實踐中進行了許多創新。他在50年代報告的600多例肛瘺指出,解決內口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此時艾森哈默的肛腺感染學說還沒有傳入中國。20世紀60年代,他用股薄肌移植代替肛門括約肌的手術,比湯普森在巴西聖保羅醫院的類似手術早了5年。張老的《成人直腸脫垂綜合腹部手術》與沈克非後來發表的《沈氏手術》幾乎不謀而合。他的改良培根痔切除術成為中國各種改良痔切除術的基礎。早在20世紀50年代,張老其實就用內括約肌切開術治療肛裂,但當時他堅持自己主張的“梳狀帶切開術”理論。他將加布裏埃爾肛裂切除術的所謂“加布裏埃爾三角”改進為小球拍式,縮短了住院天數。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張老提出的腹會陰聯合切除、會陰肛門重建、股薄肌移植代替括約肌、術中重建肛門直角的理念,成為我國各類類似手術改進的標準。這促進了肛腸外科的發展。濱江醫院每年接收兩組學員,這是張老剛成立肛腸外科組時就打下的傳統。張先生在這方面既不保守也不開明。到目前為止,在我院學習的不下500人,遍布除西藏和臺灣省以外的各省市,學習後都有所收獲。張先生本人治學嚴謹,也要求後世學者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他把圖書館的建設作為提高肛腸科整體水平的重要手段。我館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收集國外肛腸文獻,如早期的洛克哈特-馬默裏(英文)、斯皮斯曼(美國)和近期的著名肛腸著作如戈裏格爾(英文)、科爾曼(美國)。我院肛腸科英文原版期刊十余種,包括《結直腸外科展望》、《結直腸外科透視》等高水平期刊。在張老的要求下,館員做了我院肛腸科的學科索引,幾十年如壹日,三代人,更是難能可貴。
張先生60年的醫療活動主要是致力於肛腸學科的發展,現在濱江醫院肛腸學科的成就就是對他最好的回報。目前肛腸科床位數是當初的10倍,達到200張。此外,還建立了肛腸醫學。每年專科門診2萬余人次,每年大腸癌或其他結腸疾病大手術500余例。住院病人來自中國各省市,朝鮮、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還有索馬裏。幾十年的經驗積累是濱江醫院為肛腸學科發展提供的最大支持。
張先生作為肛腸學科的泰鬥,壹直致力於肛腸疾病的研究和診治。終身擔任天津市人民醫院(原天津濱江醫院)、邢臺四院(原邢臺肛腸醫院)名譽院長。天津濱江醫院和邢臺肛腸分院是全國肛腸疾病的最終診療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