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正月二十五驅除瘟疫的由來。

正月二十五驅除瘟疫的由來。

在壹個瘟疫成因無法用醫學解釋的時代,它的橫行被認為是精靈、鬼怪、瘟神等等的所為。所以在當時,巫術經常被用來趕走鬼魂和瘟神,作為消除瘟疫的原因。

瘟神是瘟疫和疾病之神。端午節正值盛夏,病蟲害多。因此,祭祀瘟神或送瘟神的大致時間在端午節前後。人們對付這種瘟疫有兩種方法:第壹種是祭祀瘟疫,第二種是“送瘟疫”。認為瘟神掌握了瘟疫,祈求他保護人類免受瘟疫,采取祭祀瘟神的方式;我相信瘟疫帶來了瘟疫,所以要發瘟疫,甚至要燒瘟疫。

送瘟神的習俗與端午節密切相關。宋代樊誌明的《嶽陽風土誌》記載,從四月初八開始,長江沿岸的寺廟就準備船只在某壹天發起賽龍舟,直到端午節結束。比賽的目的是消除災難和瘟疫。樊誌明還記載了送瘟神的真實活動:“或送瘟疫於草船,名為‘送瘟疫’。”把稻草船放到河裏叫做“送瘟疫”

據地方誌記載,明清時期的廣東、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等地都有端午節送瘟神的活動。比如廣東南雄,端午節中午用茅草船裝神,敲鑼打鼓,送到江邊漂走,稱為“送瘟疫”,即送瘟疫。山西陽曲有壹座五雷寺。僧人派人將車做成龍舟形狀,放在五位瘟神的雕像上,稱為“瘟神船”。從五月的第壹天起,他們開始走遍大街小巷。清代河南扶溝縣誌記載:“正月(五月)初壹,鄉民造疫船,送瘟神到江邊。”5月18日,湖北武漢人將司文廟供奉的神(即瘟神)擡出廟門進行遊行。人們在街上拖著茅草船,叫做“追疫”,意思是驅逐瘟疫。湖北大冶也在5月18日舉行了“鼠疫送祭儀式”。做壹只龍舟,上面有三閭博士(屈原)的雕像,然後把它送到河邊焚燒。

祭祀瘟神的活動至今仍在流傳。民國時期,河北定縣有壹座瘟神廟,始建於隋朝,原名“司文廟”,廟內供奉著五位面目猙獰的瘟神。據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的《重修司文廟》記載,這五位瘟神原為五位擅長治疫的行者,死後被尊為神。在五月的第三天,舉行了壹個勸說司機開車的儀式。人們擡著瘟神的雕像,在高蹺、秧歌和獅子俱樂部的陪伴下,在主要街道上巡邏。壹路上,善男信女或患病家人在自家門前燒香祭祀,祈求保佑。遊行結束後,將五災神像送回神廟。第五年初五,“瘟神廟會”正式舉行。人們去廟裏祭奠,燒香、紙錢、紙馬給瘟神。祭品有粽子,饅頭,小米粒。廟裏的劇場裏還有戲文。廟前是壹個宏大的廟會市場,出售祭品和日用品。整個活動直到第六天才結束。

  • 上一篇:最近經常拉肚子怎麽辦?
  • 下一篇:胃火的偏方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