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主訴右腳背突然腫脹疼痛半個月。切口診斷:右腳背無明顯誘因突然腫脹疼痛,顏色微紅,按壓很痛,伴右下肢行走不便,否認有外傷扭傷史,接受並調整。舌質淡,苔白,舌邊有齒痕,脈弦滑。
辨證屬於濕邪引起的腳氣。治療應該是化濁消腫止痛。
藥方是用紀明粉治療。處方:檳榔10g,陳皮6g,木瓜30g,吳茱萸3g,桔梗6g,紫蘇梗10g,生姜3g。6劑,不煎服。空腹服溫開水,早晚各壹劑。註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第二次診斷(2065438+2005年5月,65438+4月):服用6劑藥後,右腳腫脹疼痛明顯減輕,右下肢活動較以前輕,僅感到口幹、咽幹、尿量少。本方以紀明散、朱令湯加減。處方為:檳榔10g,陳皮30g,木瓜30g,吳茱萸6g,桔梗12g,紫蘇梗10g,茯苓10g,豬苓10g,滑石30g。麥冬10g,甘草6g,炒杜仲10g。川牛膝10克,薏苡仁20克,竹茹6克。6劑,水煎。
第三次診斷(2065 438+2005年5月20日):患者右腳腫脹,右下肢活動自如,癥狀均為扁平。繼續用前面鞏固療效。隨訪至今,無復發。
按《外國臺的秘密》說:“有腳氣的人會生病,但宣彤可以擺脫。紀明散和朱令湯的結合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交流的作用。方中檳榔重,墜下,降氣消逆,瀉滯;木瓜溫補、祛濕、舒筋;兩種藥物合用對濕腳氣引起的腫痛有特效。吳茱萸散寒化濁,辛溫脾胃散寒邪,化滯解郁,故中焦溫,氣向下。紫蘇梗溫心疏散風寒;桔梗張口,宣肺氣;陳皮行氣、燥濕、醒脾;三藥合用,可起到宣肺益氣、醒脾化濕的作用,從而達到“氣行則濕行”的效果。生姜驅寒。紀明散全方配伍具有通利通風、行氣降濁、散結散結、散寒除濕、緩解腳氣的作用。配合朱令煎劑,增強利水滲濕的功效,使濕從大便中走出來。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都有利於滲水的效果。阿膠滋陰潤燥,既有利於受傷的陰,又能防止藥物滲出,重傷陰血。五藥合用,利水不傷陰,滋陰不阻濕。兩方合用可治腳氣、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