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藥古今研究:幹姜

中藥古今研究:幹姜

第壹,古籍的總結

1,《本草神農本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發汗,驅風濕,瀉腸。活著的人都很優秀。”

2、《本草綱目》:“用辛溫,以驅寒邪而發表。大炮又硬又熱,除了肚子冷。溫經止血,止嘔化痰,祛臟腑寒氣。”

3、《本草經》:“入脾胃,燥濕,肺飲化痰可治。味辛熱,驅寒散寒,腎邪痹重於能量。槍黑苦而和,血藥為導,食之可入營,為補之前驅。”

4、《名醫》:“治寒腹痛,中邪,霍亂,痞滿,感冒之各種毒,氣於肌膚之間,止吐血。”

5、《藥性論》:“治腰腎之痛寒,空調,血瘀,風,四肢關節,五臟六腑,風毒,夜尿頻。治咳嗽,控中溫,治霍亂,治腹痛,治腹脹冷痢,治血瘀。病人虛寒,要多用。”

6、《草藥半雅》:“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發汗,驅風濕,瀉痢。活著的人都很優秀。”

7、《本草崇元》:“主治胸滿咳嗽逆氣,溫中,止血,發汗,祛風濕,止瀉,尤為生者。”

8、《唐本草》:“治風,降氣,止血,宣絡,微汗。”

9、《本草從新》:“通四肢關節,宣絡,治風寒感冒,惡心腹瀉,腹痛腫痛,開胃健脾,消食化滯。”

10,《本草綱目》:“治風寒感冒,惡心腹瀉,腹痛腹脹,開胃健脾,消食化滯。”

11,《日華子本草》:“化痰降氣,治筋動引起的吐瀉,寒藏於腹,惡心幹嘔,瘀血,撲傷,止鼻塞,解寒熱毒,開胃,消隔夜食。”

12《醫學的起源》:《主治之秘》中說,能清心助陽,祛臟腑寒氣,發經脈寒氣,治寒性腹痛。"

13,《本草分經》:“辛熱,脾燥利濕,開五臟,通四肢關節,通絡散寒,溫經止嘔,化痰散結,炒黃。”

14、王:“心冷眼長。”“大炮暖脾幹胃。”

15,《醫學概論》:“炮制生姜,溫脾胃,治內寒水泄,泄瀉,慢性瘧疾,霍亂;心口冷痛脹滿,可止鼻衄、吐血、血痢、崩漏。”

16,《本草經解》:“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發汗,驅風濕瀉。”

17,《藥意》:“罐裝生姜,降虛熱。”

18,《長沙藥械》:“幹濕溫潤之時,降濁,沖下,平咳,舉陷,止滑泄。”

19,《本草筆記》:“主治胸滿,咳逆之氣,溫中,止血,發汗,祛風濕,瀉痢。寒腹痛,中邪,霍亂,痞滿,感冒之毒。皮膚窒息停止吐血,活的特別好。”

20.《新版本草》:“化解風寒濕、鼻塞、頭痛發熱之邪氣。”

21,易讀本草:“驅寒除濕,溫經止血,止嘔化痰,降氣消食。”治內寒腹痛,肌肉收縮霍亂,寒濕嘔吐,手足厥脫。"

22.《本草綱目》:“有四用,即通心助陽,祛臟腑寒氣,送經脈寒氣,治寒腹痛。”

23、《應本草》:“開臟腑,通四肢,驅寒,散氣機。治痰瘀、吐瀉、霍亂筋抽搐、寒濕疼痛、飽脹、陰寒、血瘀。”

24.《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說明》:“活人味辛,能活血,驅寒祛邪。熟者味苦,可止血,保胃寒,寒涼。”

25、《新本草》:“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發汗,驅風濕,瀉痢。寒腹痛,中邪,霍亂,飽脹,感冒之毒,氣積於皮間,止吐血。活著的人特別好。治風,降氣,止血,通絡,微汗。長期服務使眼睛變暗。”

26、《藥鑒》:“宣肺氣,與五味子同用,可治咳嗽。本品與補陰藥同用,可治血虛發熱。在肺醫學上,可以益肺氣。入腎藥,可燥濕。引氣藥物入氣,誘血藥物入血。主治風寒感冒、腎陽虛、斷腸脈。黑烏頭為使。”

27、《藥籠素描》:“能溫經散寒邪。對於因寒冷而胃痛的患者,以及厥陰過度和陰濁的患者來說,這是壹種必不可少的產品。廣用五味子治療感冒咳嗽,通經活絡。”

28、《藥切》:“味辛熱,入脾胃散寒止痛,暖胃燥脾;是溫中散寒的特效藥,傷寒陰必用。”

29、《藥征》:“主治亦為滯水毒。治吐咳、頭暈、煩躁、腹痛、胸痛、腰痛。”

30.《和補方藥性概論》:“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發汗,祛風濕,瀉下,寒腹痛,中邪,霍亂,痞滿,感冒之毒,氣積於皮間,止吐血。”

31,證本草:“治胸脅脹滿,咯氣,溫中,止血,發汗,祛風濕,瀉下,寒腹痛,中邪霍亂,脘腹脹滿,感冒之毒,氣積於皮間,止吐血。活著的人都很優秀。”

32.《珍珠膠囊補藥賦》:“若有第二次生命則刊;大炮除了肚子是冷的,也是暖的。”

33、《千金方毅》:“主胸滿,咳逆之氣,溫中止血,發汗,祛風濕,瀉下,寒腹痛,中邪,霍亂滿,感冒之諸毒,氣積於皮間,止吐血,活人尤佳。”

34、《醫熱西學》:“以補上焦、中焦陽為主藥。因味辛,有通絡之功,與稠蒲同用,治冷飲、腹腔,飲食不善;與桂枝同用,治寒積於胸,氣短;本品與黃同用,治寒飲沾肺,肺痿咳嗽;與五味子同用,治感冒、肺氣、哮喘。與赭石同用,治胃氣寒嘔血、鼻衄。與白術合用,脾寒不能統血,便血會流,或脾胃虛寒常引起腹瀉;與甘草同用,可調其辣味,使之不刺戟,但其溫補之力可久矣。”

35、《珍珠膠囊》:“幹姜有四用:助陽氣,沈臟腑寒氣,發經絡寒氣,治寒腹痛。”

36、《本草求真》:“幹姜,熱而無毒,養之,凡胃虛寒,元陽斷腸,與附子同用,可歸陽;凡是看到臟腑遮蔽,關節不通,經絡不通,寒痹寒痢,因寒入而惡心隔離,都以此為禦寒之道。

第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要揮發油:6-姜酚、α-姜酚、牦牛醇、β-甜沒藥,6-姜酚是其辛辣成分;姜炭含有姜辣素等。中國藥典規定揮發油含量不得低於0.8%;6-姜酚不得少於0.60%,姜炭不得少於0.50%。

2.本品具有抗胃潰瘍、調節胃腸運動、利膽、止嘔、鎮痛、抗炎的作用。

  • 上一篇:有害物質對生物的危害
  • 下一篇:小狗身上有蟎蟲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