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1.鼻塞,鼻出血,嗅覺障礙,鼻痂臭,頭痛,鼻咽幹燥。
2.鼻粘膜幹燥,糜爛,易出血,鼻甲縮小,尤其是下鼻甲。鼻腔寬闊,有灰綠色膿痂。嚴重者可見鞍鼻,咽後壁黏膜幹燥,有痂皮附著。
治療方法
1.滴鼻劑:如復方薄荷甘油、1%鏈黴素溶液、石蠟油等。,滴鼻液,壹天3~4次。2.全身用藥:魚肝油丸,2粒,每日3次;維生素B2,10毫克,壹天三次。
3.有膿痂的人可以每天用無菌溫熱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去除痂皮。
4.黏膜下填塞術使鼻腔變窄,腮腺導管移植術通過讓唾液流入鼻腔可以改善癥狀,但效果不確定。
5.中藥處方:
桑葉、射幹、麥冬、玄參、杏仁、枇杷葉、黨參各0克,石膏20克,芝麻、阿膠8克。
黨參、白術、陳皮、當歸、赤芍、白芷、桔梗、桑白皮、澤瀉、黃芩各10克,黃芪20克,魚腥草15克,升麻8克。
6.清洗鼻腔:取黃芩、菊花、麥冬、赤芍、白芍各20克,用湯劑沖洗鼻腔。具體方法:將藥液放入盆中,低頭經鼻吸入藥液,再經口吐出,反復進行,以清潔鼻內痂皮,減少鼻腔異味,每日1次。
需要註意的事項
1.鍛煉身體,增強身體抵抗力。
2.避免長期接觸有害或刺激性氣體,保持鼻腔清潔濕潤。
3.加強營養,註意調整飲食,勞逸結合。
4.註意積極治療其他鼻部疾病,註意鼻部手術後的並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