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壹生要經歷出生、成長、成熟、衰老等不同的生命過程。衰老是生命活動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衰老的早晚和壽命的長短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壹樣。原因多與保健有關。
衰老是壹個非常復雜的生物進化過程,包括身體的形態、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組織器官之間的協調控制、機體對環境的適應性等壹系列退行性改變。衰老可分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兩大類。生理衰老是指機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生長成熟後的生理退化,這是所有生物的普遍規律。病理性衰老是人體由於內在或外在原因而發生的病理變化,導致過早衰老。當然,絕對的生理衰老是不存在的,兩者往往是相互作用的。
衰老是人生發展的壹個階段。通常,40-59歲稱為衰老前期或衰退期,60-80歲為衰老期,80歲以上為老年期,這與《內經》中女性“五七”、男性“五八”開始逐漸衰老的標誌頗為吻合。但由於人體的衰老過程是漸進的,個體之間差異很大。還應該結合衰老的特點來確定。衰老的明顯特征包括:皮膚松弛、缺乏彈性,因皺紋增多而色素沈著,白發稀疏、脫落,反應遲鈍、行動遲緩,視力下降、聽力下降、食欲不振、睡眠不安、記憶力減退、性功能下降、適應性和抵抗力下降,還可能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老年病。
至於衰老的原因,中醫認為腎是元氣之根,生命之本,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虛弱,精氣不足,陰陽失調是最根本的原因。此外,臟腑虛損、氣血失調、氣虛血瘀也與衰老有關。現代科學家為探索衰老的機制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至今已有數十種理論和假說,大致可歸納如下
壹個是遺傳理論。
認為衰老過程是由遺傳決定的,生物體的生長、發育、成熟、衰老和死亡都是自身遺傳程序的必然結果。比如,生物鐘理論認為,人體下丘腦中存在壹種“類似生物鐘的調節機制”,控制著細胞分裂的速度和次數。壹個中年人大約由50-60萬億個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從胚胎開始,經過46-50次就不會分裂了。
二是環境理論。
其主要觀點是,雖然遺傳起壹定作用,但環境因素也很重要,如汙染、藥物、疾病、輻射等不利因素都會造成細胞損傷,導致衰老。比如,根據中毒理論,衰老是由於體內各種代謝產物不斷積累,導致細胞中毒死亡。根據交聯理論,只要在體內的生化反應過程中發生極少量的交聯幹擾,人體細胞和組織中膠體的異常交聯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此細胞功能受到其影響,從而導致衰老。根據自由基理論,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壹些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可以與體內的壹些成分發生反應,對身體造成損傷,導致衰老。根據細胞突變理論,當生物在某些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生物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突然發生突變。
三是綜合理論。
它綜合了各種衰老理論的相關內容,是從代謝紊亂或細胞信息損傷等角度形成的衰老理論。例如,根據錯誤災難理論,如果人體在合成蛋白質時出現錯誤,就可能合成出大量有缺陷的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在細胞中積累到壹定程度就會引起細胞衰老和死亡。根據衰老色素理論,脂褐素廣泛分布於人體組織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壹旦大量出現,會使細胞萎縮或死亡。所以有人把脂褐素稱為“衰老色素”,還有內分泌功能紊亂說,中樞神經系統衰退說。這些理論雖然沒有定論,但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反映了衰老這壹復雜的生命現象的某些方面或某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