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的行為相當反常——進電梯必須自己按電梯樓層,不能讓大人先進電梯,否則要退回來再進。
如果妳不這樣做,孩子會哭,壹發不可收拾。而且生活中壹定要跟著孩子走,不然哭起來就是滑坡,不可控。
其實這正是孩子倔強敏感的時候。
《捕捉兒童敏感期》中給出了固執敏感期的定義:兒童秩序的敏感期過後,會形成壹種秩序的內在模式。壹旦大人破壞了這種秩序,孩子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
當孩子的內部秩序被打破時,孩子會很痛苦。而減輕這種痛苦的唯壹方法就是哭。
正如《孩子:挑戰》中提到的,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都有錯誤的目標。觀察孩子行為的後果,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孩子錯誤的目標。
當孩子的錯誤目標不適用時,是否應該思考孩子的敏感期是否已經到來?
抓孩子的敏感期
《抓住兒童敏感期》的作者孫瑞雪被譽為中國蒙臺梭利第壹人。她在22年高度專註的教學實踐中,創建並完善了“愛與自由、規則與平等”的思想理論體系和教育教學體系。
教育機構在孫瑞雪創辦的幼兒園始於寧夏,在京、廣、深、滬都有分支機構。孫瑞雪幼兒園(簡稱孫園)被譽為兒童的烏托邦和教育的聖地。它幫助許多家庭走向愛的關系,學會在規則和自由的平等關系下表達和接受愛。
在這本《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中,孫瑞雪教妳用讓人發笑的真實案例來觀察和搭配孩子的敏感期,並給出了相應的實用方法。
接下來我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壹下抓孩子的敏感期。
什麽是敏感期
壹、敏感時期
科學依據
荷蘭生物學家雨果·德弗裏斯(Hugo Defrees)在研究蝴蝶幼蟲時發現,蝴蝶產卵時會選擇樹枝交錯形成的隱蔽場所,那裏安全,可以遮風擋雨。
幼蟲從卵中破殼而出後,會自發地向樹端的嫩葉嫩芽爬去尋找食物。新生幼蟲吃不了壹整片葉子,只能吃樹枝上的芽。
我們都知道,壹片葉子最嫩的地方,就是陽光最充足的地方,所以吸引它來找自己食物的,就是光。當幼蟲長大吃綠色粗纖維的食物時,對光的敏感性逐漸消失。
雨果·德弗裏斯把蝴蝶幼蟲出生時期的特征稱為敏感期,蒙臺梭利從生物學中借用了這個概念來解釋幼兒的敏感期。
理論
《抓住兒童敏感期》中提到,兒童在內在生命力的驅動下,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集中精力在某壹時刻吸收環境中某壹事物的特性,不斷重復練習的過程。它被稱為敏感期。
成功度過敏感期後,孩子的心理水平會從壹個層次上升到另壹個層次。
兒童心理發展理論提出,個體在發展的某壹階段,對某壹刺激特別敏感,或能發展到最高水平,稱為敏感期。
縮寫:
孩子沈迷於壹件事,無法自拔,沒日沒夜的重復。比如:繪畫/寫作/說粗話/探索出身等。可以判斷孩子正處於敏感期。
第二,精神胚胎
概念:
敏感期的概念壹定要普及:心理胚胎的概念。
蒙臺梭利還提出了壹個核心思想:精神胚胎。
人天生有兩個胚胎:生物胚胎和精神胚胎。
生物胚胎是肉眼可以看到的,生物胚胎的生長從嬰兒出生開始就是連續不斷的。
精神胚胎的成長是肉眼看不到的。
app應用
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對光敏感壹樣,有壹個嬰兒光敏感期。如果此時給孩子戴上眼罩或者把寶寶放在黑暗的房間裏,即使寶寶眼睛的生理結構正常,寶寶的視力也會消失,失明。
那些從小被遺棄在森林裏,和狼壹起長大的“狼孩”,長大後又回到了人類社會。即使他們能直立行走,他們和普通人沒什麽區別,但他們仍然不能學會說話。這是心智胚胎的成長在起作用。
心理胚胎出生時,如果壹個敏感期被阻斷(例子中狼孩缺乏語言環境),孩子即將形成的能力(視覺、語言)就會喪失或缺失(失明、無法學會說話)。如果敏感期受到幹擾,那種能力就會減弱,不完整。
孩子的敏感期,就是心理胚胎的敏感期。
孩子通過精神胚胎的引導,通過敏感期,建構自己的部分。
敏感期的作用是幫助心智胚胎走向物化(內在),幫助我們看到孩子的狀態(外在)。
如何判斷敏感期
1.重復做同樣的事情。
2.我做任何事情都充滿活力和熱情。
學起來很容易。
敏感期系統
蒙臺梭利提出敏感期包括: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社會的敏感期、小事的敏感期。
在捕捉兒童的敏感期,敏感期系統得到發展和延伸。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心理敏感期和智力敏感期。
第壹,心理敏感期
概念
心理敏感期幫助兒童建構自我,完成心智胚胎的物化。這個敏感期往往伴隨著孩子情緒的存在而不容易被大人發現,所以大人通常會在陪伴的過程中崩潰。
但是,只有幫助孩子度過這些敏感期,才能收獲壹個內心強大,不受世俗幹擾,對未來道路清晰的孩子。
種類
心理敏感期包括:自我意識、藏與占有敏感期、秩序、審美、秩序、固執、詛咒、追求完美、身份確認、出生、情感、人際關系、婚姻、性別。
舉個例子
比如: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期,最初的表現是:打和說不,兩歲打只是壹種表達:我不想。不是真的想傷害別人。當孩子開始說不的時候,就意味著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孩子三歲左右是自我意識的敏感期,表現在孩子明確地說:這是我的。這個時候孩子就開始區分我的和別人的了。
第二,智力敏感期
概念
智力敏感期幫助孩子建立心智,完成智力和認知的發展。也是很多家長能清晰感知,樂於見到的敏感時期。這部分敏感期只有提供物質環境才能順利度過。
種類
智力敏感期包括:視覺、嘴巴、手、行走、空間、小事、模仿、概念建立、身高、顏色、語言、剪貼和繪畫、邏輯思維、繪畫、數學概念、音樂、符號、寫作、數理邏輯、社會興趣、動植物、實驗和收藏。
舉個例子
比如:符號敏感期。
處於符號敏感期的孩子,對識字、拼寫、符號都很感興趣。
具體來說,孩子壹下子就認識了很多單詞,有些單詞甚至大人只教壹遍就記住了。而且小孩子總是纏著大人問:這是什麽字?
同時,孩子們對拼寫感興趣。他會向大人炫耀自己學到的東西:妳知道天空怎麽拼嗎?天是tān,天,k-不kūng,空。孩子們永遠不會厭倦重復這件事。
智力敏感期是很多家長最希望看到的敏感期,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智力,發展心智。
第三,螺旋敏感期
概念
《抓住兒童敏感期》中也提到了螺旋敏感期的概念:有些敏感期呈螺旋發展,在兒童1~12歲期間,同壹敏感期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反復出現,但深度和廣度也完全不同。
種類
包括:人際關系、自我、繪畫、音樂、語言、秩序、審美、空間、婚姻。
舉個例子
比如:人際關系的敏感期。
在孩子3~4歲的過程中,會有壹個人際關系的敏感期。這時,孩子們用1換取了1的食物或玩具。
妳有美味的食物,我有樂趣。通過相互交流,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
但孩子們很快就會發現,被美食吸引的伴侶會在食物分享後離開。被玩具吸引的朋友,過了壹段時間就不能再維持正常的關系了。
當孩子長到4-5歲時,人際關系敏感期的呈現從壹對壹的交流變成尋找誌趣相投的朋友,開始彼此依戀。
這時候他們終於發現,交朋友很重要的壹部分來源於我們有相同的東西,比如相同的愛好和興趣,或者互相喜歡,互相理解,通常是壹對壹的關系。
這時候的交流有兩種,壹種是對事物感興趣,壹種是對人感興趣。
當他們對事物感興趣時,他們會因為喜歡相同的玩具或漫畫而相互吸引。這種社團,類似於成年人,因為喜歡攝影而聚在壹起。
當人們對交流感興趣時,最早就會產生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壹個孩子被另壹個孩子控制,被控制的孩子依附於控制器。
過壹段時間,被控制的孩子會覺得不舒服,認為自己必須獨立。於是,反控制、反依附開始出現。
過了壹段時間,孩子終於發現,在與他人交往時,規則可以保護壹種和諧的關系。
例如:
可可對樂樂說,妳不給我玩具我就不和妳玩。(控制樂樂)樂樂很願意用玩具換這個朋友(依戀可可)
過了壹會兒,可可對樂樂說:妳明天把玩具帶回來,我陪妳玩。樂樂也會在心裏嘀咕,為什麽我要給妳帶玩具?感覺不舒服,想獨立。
過了壹會兒,田蜜對樂樂說,妳不能跟寧寧玩,不然我不跟妳玩了。樂樂會選,我和寧寧壹起玩。這是我的自由。
於是樂樂和寧寧壹起玩,可可著急,樂樂失控。這時候樂樂(反控)有底氣對Coco(反附)說:妳跟寧寧玩,我才願意跟妳玩。可可同意了。
孩子到了5歲,開始結束1和1之間的交流,進入三四個人的交流。
這時候他們在擇友上有明顯的精神傾向,會制定交往規則。妳必須遵守這個規則才能參與。
比如樂樂和寧寧壹起玩《冰雪奇緣》的遊戲。如果可可想加入,他們需要遵守他們的約定——早上樂樂是安娜,下午寧寧是安娜。可可中午可以選擇當安娜。
如何應對孩子的敏感期
怎樣才能保證孩子敏感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孫老師提到,要給孩子提供相應的環境: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
壹.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對應的是兒童智力的敏感期,如:為繪畫敏感期的兒童提供紙、筆等美術工具;為音樂敏感期的孩子提供音樂會、鋼琴曲等音樂氛圍;為剪貼、繪畫敏感期的孩子提供剪刀、不同材質的紙、透明膠、油畫棒等工具。
第二,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包括:愛、自由、規則、平等。
愛
愛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孫老師曾經說過:這輩子我們唯壹能帶給孩子的,就是愛。
盡力去愛孩子,傾聽他們的情感,給予他們能量,允許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成長和發展,經常向他們表達愛,包括但不限於:告訴他們我愛妳,經常親吻和摟抱他們,經常陪伴他們,陪他們做遊戲等。
大人的愛是孩子面對紛擾社會的自信。只有經常表達愛的父母,才能養育出心中充滿愛的孩子。只有充滿愛的孩子,才能吸引世界的美好。
自由
孩子有控制自己身體的自由,讓孩子成為自己身體、情緒、感情、心理、認知、精神的主人,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自由就是不把大人的意誌強加給孩子,但如果自由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變成放縱。
例如:
孩子遵從內心,選擇用盤子喝牛奶,而大人總認為牛奶壹定要放在碗裏。這個時候給孩子自由,就是讓他們喝盤子裏的牛奶。
而當孩子把盤子裏的牛奶灑了壹地、桌面、墻壁,甚至還把牛奶灑到了別人身上。
如果此時的大人不及時制止,或者放任孩子繼續破壞,孩子不需要承擔相應的後果(幫忙清理牛奶,向別人道歉),此時的自由就變成了放縱。
規則
規則保護人的自由,為孩子提供明確的邊界,幫助孩子建構內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將權力、暴力和關系的糾纏擋在成長之外。
在太陽園,孩子們有七條規矩:
1.粗俗無禮的行為是不允許的。
妳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3.使用後請放回原處。
4.誰先拿到公共品,誰就先用,後面來的請等等。
5.不要打擾別人。
6.請學會道歉。
7.請學會說“不”。
例如: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這個規定,但是當可可想玩子恒的新玩具時,可可必須得到子恒的同意。
規則內保證自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在子恒不能帶可可,所以想玩必須得到主人的允許。)
給孩子提供明確的界限(不是自己的東西,是別人的東西。尊重孩子的財產所有權。)
讓權力、暴力、關系的糾纏不出成長(如果Coco想通過脅迫、暴力的方式把子恒的玩具搶走,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規則讓權力和暴力遠離增長。)
平等
平等就是尊重每個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尊重每個孩子生命成長的需要。
在傳統的育兒觀念中,大人是孩子的權威,大人讓孩子做什麽,孩子就必須做什麽。這種方式會產生壹種強制和依賴的關系。對比上面可可和樂樂的例子。
不平等的關系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很多心理問題。比如自卑、抑郁、憤怒、抱怨等。這些心理問題的結果是每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壓抑到極致就是孩子自殺。憤怒到極點是害死爸爸媽媽的。
摘要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總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42個敏感期,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破解孩子內心的秘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每壹個敏感期,釋放內心的活力。
壹點遠見
妳還有哪些育兒困惑?
歡迎留言分享經驗~
大家壹起討論吧~
願每個孩子都有壹個多彩的童年,
願每壹個生命都被愛照亮。
參考文獻: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孫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