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其實是壹種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幾千年前,在古埃及人的骨骼中就發現了強直性脊柱炎的證據。2000年前,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描述了壹種病,患者骶骨、脊柱、頸椎疼痛。
在1893中,俄國人Btchterev首先詳細描述了這種疾病。斯特魯佩爾和瑪麗分別在1897和1898中詳細報道了這種疾病,因此分別以貝特列夫氏病和馬立克氏病命名。我國在2000多年前的經典《蘇文痹論》中記載:“腎痹者善脹,以背代踵,以背代頭”,並描述了本病的病機和癥狀。在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種疾病被稱為類風濕性脊椎炎或中樞性類風濕性關節炎。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對該病的認識不斷加深。發現本病在年齡、性別、部位、病理特征和各種實驗室檢查上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沒有類風濕因子,但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陽性率很高,說明這種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完全不同。因此,在1963,國際抗風濕聯盟將該病命名為強直性脊柱炎。
1982第壹屆全國風濕病學術研討會肯定了強直性脊柱炎的國際統壹名稱。類風濕性脊椎炎和中樞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診斷名稱已經停用。在最新的風濕病分類中,它被歸類為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但目前國內有專家認為這壹名稱並不十分準確,因為本病累及的組織器官並不局限於脊柱,而是髖、膝、踝、腕、肩等四肢及關節均可受累,眼、心、肺、腎等多個器官常受累。應該是全身性疾病,但這個診斷名稱國內外還是通用的。
根據病史,以下表現應考慮炎癥性脊椎病[28]: ①隱匿性腰痛不適;②年齡< 40歲;(3)超過3個月;4清晨僵硬;⑤活動癥狀有所改善。有上述病史,X線顯示骶髂關節炎征象,確診為脊柱病;如果進壹步排除銀屑病、炎癥性腸病或雷特氏綜合征關節炎,就可以做出原發性AS的診斷,而不是等到脊柱明顯僵硬。
目前臨床常用的AS診斷標準是1965中提出的紐約診斷標準:
1.腰椎受限於三個方向:前屈、側彎、後彎。
2.腰部或下腰痛或疼痛史超過3個月;
3.擴胸受限。取第4肋間隙水平測量,擴張≤2.5cm。
根據上述臨床標準和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1)診斷為:①雙側骶髂關節炎,ⅲ級或ⅳ級,且至少符合上述臨床標準之壹;②單側骶髂關節炎為ⅲ級或ⅳ級,或雙側骶髂關節炎為ⅱ級,且具有臨床標準第壹項,或臨床標準第二項第三項。
(2)可疑為:雙側骶髂關節炎ⅲ級或ⅳ級,但不符合任何臨床標準。
因為AS的病因未知,所以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來防止AS的進展。幸運的是,很多患者的骶髂關節炎發展到ⅱ級或ⅲ級後並沒有繼續發展[15],只有少數人可以進展到完全強直。
AS治療的目的是控制炎癥,緩解癥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防止畸形。為達到上述目的,應早期診斷和治療關節,並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包括對患者及家屬的教育、物理治療、理療、藥物和手術治療。目前有壹個偏方“朱金散”可以治療此病。處方持有人說,有壹個AS患者,不能低頭,不能做基本動作。用“朱筋散”治療五個療程後,基本動作開始恢復。經過10個療程的用藥,癥狀基本消除。患者繼續服用兩個療程的藥物,完全治愈。已經兩年多了,那個病人沒有復發,也沒有吃藥。患者如需了解情況,可聯系處方持有人QQ:859484575進行咨詢和治療。
1.教育病人
⑴本病的治療從教育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的性質、壹般病程、可能采取的措施及未來預後入手,增強其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其理解和密切配合。
(2)日常生活中註意保持正常的姿勢和活動能力,如走路、坐、站,挺胸收腹。睡覺時,不要用枕頭或薄枕頭,睡在硬木板床上,取仰臥位或俯臥位,每天早晚各俯臥半小時;腎臟能做的勞動和體育活動;工作時註意姿勢,防止脊椎彎曲畸形。
⑶保持樂觀,消除緊張、焦慮、抑郁和恐懼;戒煙戒酒;按時作息,腎醫體育鍛煉。
⑷了解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學會調整藥物的劑量和自己處理藥物的副作用,以便於配合治療,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步:物理治療
理療對各種慢性病都有好處,尤其是對AS。可以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防止畸形;維持我側面的活動範圍,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骨密度和強度,預防骨質疏松和四肢廢用性肌肉萎縮等。,並具體做以下練習。
⑴深呼吸:每天早上、工間、睡前定期做深呼吸練習。深呼吸可以保持胸腔最大的活動範圍,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⑵頸椎運動:頭頸部可前後左右旋轉,頭部可旋轉以維持頸椎的正常活動範圍。
⑶腰部運動:每天鍛煉腰部,前傾、後仰、側彎、左右旋轉身體,保持腰椎正常的活動範圍。
⑷體育鍛煉:俯臥撐、斜撐、下肢屈伸、擴胸、遊泳。遊泳不僅有利於肢體運動,還有助於增加肺功能,保持脊柱生理曲度。是最適合AS的全身運動。
患者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采取適當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當他們開始鍛煉時,他們可能會有肌肉和關節疼痛或不適,但他們可以在短暫休息後恢復。如果新的疼痛持續2小時以上且無法恢復,則說明運動過度,應減少運動量或適當調整運動方式。
3.理療
理療壹般可以采用熱療,如熱水浴、水浴或淋浴、礦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放松肌肉,緩解疼痛,促進關節活動,維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4.藥物療法
根據Gram和Husby 1992 [28]的報道,用於治療AS的藥物可分為三類:①控制疾病活動、影響病程進展的藥物,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以及現在最新的療效顯著的“生物制劑”(如2007年6月+065438+10月上市的易賽普)。適用於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外周關節炎和新發現的強直性脊柱炎。②非甾體抗炎藥適用於夜間疼痛劇烈、僵硬的患者,可在睡前服用。(3)鎮痛藥和肌松藥,如鎮痛藥、強的松龍和述平,常用於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無效者。
臨床常用藥物如下:
⑴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消食、止痛、緩解僵硬和肌肉痙攣的作用。①保泰松0.1g口服,壹日三次。以前常用這種藥,但發現有水腫、血尿等副作用,目前壹般不推薦。(2)吲哚美辛(消炎痛)口服,每日3-4次,25-50mg,為目前常用的首選藥物。③其他為萘普生0.25g,每日口服兩次;布洛芬0.1g,壹日三次口服;童眼西康20mg口服,每日壹次,可選。④奧沙普秦[29]成人600 ~ 10~20mg,每日1次,兒童每公斤體重10~20mg。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腎損害和出血時間。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通常更喜歡布洛芬[22]。
⑵磺胺嘧啶,SSZ) SSZ是5-氨基水楊酸(5- 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化合物,80年代用於治療AS。劑量從0.25g壹日三次開始,每周增加0.25g,至1.0g壹日三次。藥效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而增強。服藥半年有效率71%,1年有效率85%,兩年有效率90%。患者癥狀改善,實驗室指標和輻射體征改善或穩定。主要副作用為消化道癥狀、皮疹、血象和肝功能改變,但少見。服藥期間宜定期查血象。
⑶甲氨蝶呤,MTX)據報道與SSZ療效相似。小劑量脈沖治療維持每周1次,第壹周0.5 ~ 5 mg,之後每周增加2.5mg至每周10 ~ 15 mg。口服和靜脈註射藥物有相似的效果。副作用包括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口腔炎、脫發等。服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功能和血象,並避免飲酒。
⑷腎上腺皮質激素(CS)壹般不用於治療AS,但當NSAIDs治療急性虹膜炎或外周關節炎無效時,可局部註射或口服CS。Peters等[30]用甲潑尼龍1000mg/次和375mg/次分別治療17和59例其他藥物無效的急性活動期AS患者3天,獲得長期緩解。大劑量組療效略好,對控制疼痛和改善脊柱活動有明顯作用,但兩組間無統計學意義。
⑸雷公藤(代號T2)在國內首次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雷公藤酊具有抗炎鎮痛作用。雷公藤酊(12%)每日15 ~ 30ml,分三次服,飯後服用。病情控制後(約3 ~ 6個月),患者每日或隔日服用5 ~ 10 ml。將來雷公藤(T2)的半純品20mg,壹日三次口服,療效比酊劑好,服用方便。副作用包括胃腸道反應、白細胞減少、月經紊亂、精子活力下降,停藥後可恢復。
[6]馮世康膠囊海軍桂林風濕病學研究中心用馮世康治療AS120例,並以吲哚美辛作對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馮世康由洋金花、制馬錢子、西洋參、淫羊藿等組成。每粒膠囊含藥0.25克,壹般每日8粒,服用3-6個月。近期10.8%控制病情,顯效40%,好轉44.2%,無效5%,總有效率95%。鎮痛效果最明顯,有效率96.7%;其次,脊柱的屈曲、伸展和側彎得到改善。通過指地試驗、擴胸試驗和20m步行時間測定,功能障礙改善率為84.2%。在臨床癥狀改善的同時,血沈、C反應蛋白、貧血均有改善,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脊柱畸形和X線所見在治療前後無明顯變化。副作用包括口幹、頭暈、目眩等。副作用可以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和對藥物的適應而逐漸消失,不需要治療。
馮世康膠囊治療AS的機制尚不清楚。從治療後血清IgA明顯下降推測該藥對體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5.外科療法
嚴重的脊柱後凸可在病情穩定後矯正,腰椎畸形可通過脊柱截骨矯正。頸部第七胸區1截骨術可矯正重度頸椎畸形。劃【31】報道21 AS患者因退行性變導致頸椎損傷,其中半數患者經保守治療後預後良好。另壹半因頸椎反復移位或神經受壓而行減壓內固定術,也取得良好效果。髖關節嚴重屈曲畸形行全髖關節置換或人工髖關節置換是可行的,但效果不理想,術後易再次僵硬。
6.其他治療
20世紀80年代以後,利用純天然的齒魚,即大青鯊軟骨粉,再生人體軟骨,從內部修復關節,徹底治療強制性脊椎炎,成為先進國家的全新嘗試。在歐洲,鯊魚軟骨粉的提取物已經被認可為壹種藥物,美國OAM(替代醫學事務局)也將鯊魚軟骨粉作為替代醫學治療的壹部分進行了研究和推廣,而日本在強制性脊椎炎的臨床中已經將鋸齒鯊軟骨粉作為替代醫學治療的壹部分,並總結出最佳劑量為7.5g/天的統計數據,為強制性脊椎炎的徹底解決帶來了新的希望。
另外,深部X線和224鐳放療對早期AS患者緩解癥狀、改善功能有壹定作用,短期緩解率可達80% ~ 96%,但不能阻止病情進展,有誘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橫貫性脊髓炎的風險,故不再使用。抗瘧疾藥、金制劑、青黴胺、硫唑嘌呤對AS沒有作用,所以不再使用。
對癥治療主要用於肺部疾病,積極防治繼發感染。心臟病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嚴重,主動脈瓣手術可行,對傳導阻滯嚴重者可安裝人工起搏器。
AS好發於16 ~ 30歲的年輕人,男性居多,40歲以後首次發病者少見,約占3.3%。發病隱匿,進展緩慢,全身癥狀較輕。腰痛、晨起僵硬多見於早期,運動後緩解,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癥狀。起初疼痛是間歇性的,幾個月幾年後發展成持續性的。之後炎癥疼痛消失,脊柱自下而上部分或完全僵硬,出現駝背畸形。女性患者周圍關節侵犯更常見[6,7],進展緩慢,脊柱畸形輕微。
1.關節病變表現為AS患者有關節病變,且大多先侵犯骶髂關節,再上行頸椎。少數患者同時受頸椎或幾個脊柱節段侵犯,也可侵犯周圍關節。早期病變處關節有炎癥性疼痛,伴有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早晨感覺僵硬明顯;也可表現為夜間疼痛,可通過運動或服用止痛藥緩解。隨著病情的發展,關節疼痛減輕,而各脊柱節段和關節的活動受限、變形。後期整個脊柱和下肢變得堅韌呈弓形,向前彎曲。
⑴骶髂關節炎:約90%的AS患者首先表現為骶髂關節炎。後來上至頸椎,表現為復發性腰痛、腰骶部僵硬、間歇性腰痛、雙側髖關節疼痛,可放射至大腿,無陽性體征,伸腿試驗陰性。但直接按壓或拉伸骶髂關節會引起疼痛,所以不像坐骨神經痛。部分患者無骶髂關節炎癥狀,僅X線檢查顯示異常改變。約3%AS最早累及頸椎,後下降至腰骶部,7%AS同時累及多個脊柱節段。
⑵腰椎病變:累及腰椎時,多表現為下背部及腰部活動受限。腰部彎曲、屈曲、側向彎曲和旋轉都可以受到限制。體檢可發現腰椎棘突壓痛、腰椎旁肌肉痙攣;後期可能會有腰肌萎縮。
⑶胸椎病變:胸椎受累時,表現為背痛、前側胸痛,最兇器是駝背畸形。如累及肋椎關節、胸骨軸關節、胸鎖關節[19,20]和肋間軟骨關節時,胸痛呈帶狀,胸廓擴張受限,吸氣咳嗽或打噴嚏時胸痛加重。嚴重者胸部保持呼吸狀態,胸廓擴張比正常人減少50%以上,只能用腹式呼吸輔助。由於胸腔和腹腔容積的減少,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受損。
⑷頸椎病:少數患者首發表現為頸性脊柱炎,先有頸部疼痛,沿頸部向頭、臂放射。頸部肌肉先痙攣,後收縮,病變可進展為頸椎、胸椎後凸。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常固定在前屈位,不能上翹、側彎、旋轉。嚴重的時候只能看到腳趾前的壹小塊地面,無法擡頭。
5.外周關節病變:大約壹半的AS患者有壹過性急性外周關節炎,大約25%有永久性外周關節損傷。壹般發生在大關節,下肢多於上肢。據統計,外周關節受累率為髖肩40%,膝65,438+05,5%,踝65,438+00%,足5%,腕5%,很少累及手。報告解放軍總醫院80例AS,髖關節受累率為癥狀(100%)。活動受限(64%)、屈曲攣縮(38%)、肌肉萎縮(25%)和關節僵硬(37%)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94%的髖關節癥狀發生在as發病後5年內,提示如果AS前5年髖關節未受累,以後也不太可能受累。
肩關節受累時,關節活動疼痛更明顯,梳頭、舉手等活動受限。膝關節受侵時,關節代償性彎曲,導致行走、坐姿等日常生活更加困難。很少侵犯肘、腕、足的關節,侵犯部分關節更為罕見。
此外,恥骨聯合也可受累,骨盆上緣、坐骨結節、股骨粗隆、足跟可有骨炎癥狀,早期局部軟組織腫脹疼痛,晚期骨質變粗。壹般外周性關節炎可發生在脊椎炎之前或之後,局部癥狀不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區分,但遺留畸形較少。
2.AS的關節外表現多在脊椎炎之後,偶爾關節外癥狀出現在肌肉骨骼癥狀之前數月或數年。AS可侵犯全身多個系統,伴有多種疾病。
⑴心臟病變[22,23]:主動脈瓣病變較為常見。根據屍檢,約25%的AS病例有主動脈根部病變,心臟受累在臨床上可無癥狀或明顯。約有6543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約8%的患者有心臟傳導阻滯,可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並存,單獨發生。嚴重者因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出現AISI綜合征。當病變涉及冠狀動脈口時,會發生心絞痛。少數病例有主動脈瘤、心包炎和心肌炎。由於心臟病患者壹般年齡較大,病史較長,多有脊椎炎和外周關節疾病,全身癥狀明顯。Gould[24]等人檢查了21的AS患者的心功能,發現AS患者的心功能明顯低於對照組。
⑵眼部疾病:25%AS患者有結膜炎、虹膜炎、葡萄膜炎或葡萄膜炎,後者偶爾可並發自發性前房出血[25]。虹膜炎容易復發,病程越長發病率越高,但與脊椎炎的嚴重程度無關。外周關節病是常見的,少數可以發生在脊椎炎之前。眼部疾病往往是自限性的,有時需要用皮質類固醇治療,有些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會導致青光眼或失明。
⑶耳部病變:Gamilleri[26]等報道42例AS患者中有1/2例(29%)發生慢性中耳炎,是正常對照組的4倍。此外,在患有慢性中耳炎的AS患者中,關節外的患者明顯多於沒有慢性中耳炎的患者。
⑷肺部病變:少數AS患者後期可並發肺上葉點狀、不規則纖維化病變,表現為咳痰、哮喘甚至咯血,並可伴有反復發作的肺炎或胸膜炎。x線檢查示雙肺上葉彌漫性纖維化,有囊腫形成和實質破壞,類似肺結核,需鑒別。
(5)神經病變:由於脊柱僵硬和骨質疏松,容易使頸椎脫臼,造成脊柱骨折,導致脊髓受壓;如果發生椎間盤炎,會引起劇烈疼痛;AS後期可侵犯馬尾,產生馬尾綜合征,導致下肢或臀部神經根疼痛。骶神經分布區感染喪失,跟腱反射減弱,膀胱、直腸等運動功能障礙。
[6]澱粉樣變性:AS的壹種罕見並發癥。據報道,35例AS中,常規直腸黏膜活檢發現3例有澱粉樣物質沈積,多數無特殊臨床表現。
(7)腎臟和前列腺疾病:與RA相比,as很少有腎功能損害,但有IgAD腎病的報道。AS並發慢性前列腺炎高於對照組,其意義不明。
強直性脊柱炎的輔助檢查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升高,淋巴細胞比例略有升高。少數患者有輕度貧血(陽性細胞色素減退),血沈可迅速升高,但與疾病活動性相關性不大,而C反應蛋白更有意義。血清白蛋白降低,α1和γ球蛋白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升高,血清補體C3和C4常升高。約50%的患者堿性磷酸酶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雖然90% ~ 95%以上的AS患者LHA-B27陽性,但壹般不依賴LHA-B27診斷AS,LHA-B27也不作為常規檢查。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和放射學證據。
x線檢查對AS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約98% ~ 100%的病例早期有骶髂關節X線改變,這是診斷AS的重要依據。
早期X線表現為骶髂關節炎,病變壹般始於骶髂關節中下段,呈雙側性。起初,它侵犯了髂骨,然後是骶骨。斑狀或塊狀骨側明顯。然後可侵犯整個關節,邊緣鋸齒狀,軟骨下硬化,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最後關節間隙消失,出現骨強直。X線下骶髂關節炎的易用按鈕按診斷標準分為5級:0級為正常骶髂關節,I級為疑似骶髂關節雙側炎癥;ⅱ級:骶髂關節邊緣模糊,輕度硬化,輕度糜爛,關節腔輕度狹窄;ⅲ級為雙側骶髂關節硬化,關節邊緣模糊,糜爛,關節腔消失;ⅳ級為關節完全融合或強直,伴或不伴殘余硬化。
脊柱疾病的X線表現為早期全身性骨質疏松,椎體小關節和骨小梁模糊(脫鈣)。由於附在椎間盤纖維環上的椎骨上下角受到破壞性侵蝕,椎體呈“方椎”,腰椎正常前彎消失變直,可引起壹個或多個椎體壓縮性骨折。病變發展到胸椎和頸椎的椎間小關節,椎間盤間隙鈣化,纖維環和前縱韌帶鈣化骨化,形成韌帶骨贅,使相鄰椎體連接在壹起形成椎間骨橋,呈最具特征的“竹節狀棘”。
原發性AS的X線表現與炎癥性腸病、Reiter綜合征和銀屑病關節炎繼發的脊柱炎相似,但後者是不對稱強直。韌帶、肌腱、滑囊附著處可出現骨病、骨膜炎,多見於跟骨、坐骨結節、髂脊。類似的X線改變也可以發生在其他周圍關節。
當早期X線檢查陰性時,可采用放射性核素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和磁共振成像來發現早期對稱性骶髂關節病變[27]。但必須指出的是,壹般簡單的後位和前位X線片就足以診斷此病。
強直性脊柱炎的運動療法
關註矯形體操。如果條件允許,有針對性的矯形體操是預防和糾正脊柱畸形的主要措施。簡單易行的是深呼吸運動和擴胸運動。兩者都有擴張胸腔,防止肋關節強直,增加肺活量的作用,間接防止因胸腔擴張而導致的駝背畸形。
(1)深呼吸:每天早上、工間、睡前定時做深呼吸運動。深呼吸可以保持胸腔最大的活動範圍,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2)頸椎運動:頭頸部可前後左右旋轉,頭部可旋轉以維持頸椎的正常活動範圍。
(3)腰部運動:每天鍛煉腰部,前傾、後仰、側彎、左右旋轉身體,以保持腰椎的正常活動範圍。
(4)體育鍛煉:俯臥撐、斜撐、下肢屈伸、擴胸、遊泳。遊泳不僅有利於四肢的運動,還有助於增加肺功能,保持脊柱生理曲度。是最適合的全身運動。但患有此病的患者禁止潛水,以免造成頸椎和頸脊髓損傷。
(5)髖膝關節:運動同類風濕性關節炎。
(6)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擡頭,向前看,做胸式呼吸。
(7)姿勢同前,吸氣時雙手換拳。身體側面與肩同高擡起,同時挺胸,雙肩向脊柱聚攏,頭後仰,踮起腳尖,呼氣時還原。
(8)體位向前,吸氣時上肢伸直,由體側擡起;呼氣時,雙腿伸直,上身前傾,雙手觸地。
(9)離墻角壹米處,雙手撐在兩側墻壁上,與肩齊平,吸氣時身體前傾,腰部向前站立,腳跟不要擡起,呼氣時恢復。
(10)單臂離墻站立,雙臂伸直,支撐墻壁略寬於肩膀,吸氣時屈肘,前臂觸墻,胸部向前挺胸;呼氣時還原。
(11)雙手高舉抓住單杠進行懸吊,利用自身重量進行牽引。也可以做引體向上,吸氣時起身,呼氣時恢復。
(12)其他鍛煉方法可以參考骨質疏松的鍛煉方法三。
此外,太極拳的大雲手有助於增加脊柱的旋轉活動度;鍛煉背伸肌有助於預防駝背畸形。
患者可以從以上運動方式中選擇幾個時段。壹般他們每天鍛煉1-2次,每個動作重復8-10次。
(13)生物反饋療法在強直性脊柱炎中的應用:強直性脊柱炎容易引起頸椎、腰椎、髖關節的強直,需要加強這些部位的鍛煉。以下三個部分可以壹個月測壹次,患者可以親身看到自己的身體機能在綜合治療後逐漸改善,從而增加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
1)頸椎測量頸椎的活動範圍,包括前屈、後伸、側屈和旋轉。
2)測量腰椎的指地距離更方便,改進的紹貝爾實驗更準確。(1)指離地距離,指站立姿勢,雙膝伸直,雙腳並攏,身體盡量做屈曲(彎曲)動作,測量指尖到地面的距離;②改良紹貝爾實驗,將髂後上棘連線的中點與其上方10cm處的壹點連線做壹條垂直線(即在腰帶與脊柱的交點處做壹點,在距此點10cm處沿脊柱做壹點),測量兩點在屈曲時的伸展距離,正常人可達16-22cm,而強直性脊柱炎重癥僅增加65438。
3)髖關節雖然髖關節的運動有很多種,但是對於患者來說屈曲功能是最重要的。髖關節的屈曲功能得以維持,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來說意味著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簡單的方法是測量臀地距離,指的是患者下蹲時,肛門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4)適度的勞逸結合導致關節和骨骼的破壞,容易形成殘疾;過分強調休息,容易使骨骼和關節失去活動能力,也會造成殘疾。根據臨床經驗,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況下,註意關節的功能活動,不僅有利於疾病的恢復,而且有利於維持關節功能,防止或減少殘疾的發生。壹般情況下,患者不應充分休息,而應堅持做壹些壹般性的工作。同時,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避免感冒和外傷,避免長時間彎腰,適當理療和休息。